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2014, Vol. 16 ›› Issue (6): 933-940.doi: 10.3724/SP.J.1047.2014.00933
收稿日期:
2013-12-16
修回日期:
2014-03-06
出版日期:
2014-11-10
发布日期:
2014-11-01
通讯作者:
邱彭华
E-mail:wuhan1990hk@126.com;cphscnu@163.com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德智(1990-),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GIS开发和土地生态。E-mail:
基金资助:
WANG Dezhi1(), QIU Penghua2,*(
), LI Ying1, FANG Yuanmin1
Received:
2013-12-16
Revised:
2014-03-06
Online:
2014-11-10
Published:
2014-11-01
Contact:
QIU Penghua
E-mail:wuhan1990hk@126.com;cphscnu@163.com
About author:
*The author: CHEN Nan, E-mail:
摘要:
在深入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基础上,对单项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进行改进,引入信息熵和缓冲区梯度带法,提出了自然生态影响度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的概念、含义,并构建计算模型。对海口市南渡江东岸海岸带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991-2010年间建设用地增长最为明显,耕地面积减少量最大;信息熵持续增加,表明均衡度增加,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各经济产业所需的职能土地类型已逐渐产生,区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指数能有效衡量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剧烈程度,而且能够测算这种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小,1991-2010年间偏离自然生态方向、较强变化以上的区域占总面积的20.60%,与耕地、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以及林地转变为园地区域重合;趋向自然生态方向、较强变化以上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2.42%;东岸海岸带受城市梯度辐射和开发区、大学城飞地影响,同时也受农业比较利益和土地利用调控政策影响。东寨港红树林面积略微减小,受城市化影响较小。研究表明:分层次、多种算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可有效分析综合型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王德智, 邱彭华, 方源敏, 李颖. 海口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 16(6): 933-940.DOI:10.3724/SP.J.1047.2014.00933
WANG Dezhi,QIU Penghua,LI Ying,FANG Yuanmin. Research on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Land Use in Haikou City’s Coastal Zone[J].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14, 16(6): 933-940.DOI:10.3724/SP.J.1047.2014.00933
表3
研究区1991-2010年土地利用转换矩阵(hm2)"
类 型 | 耕地 | 园地 | 林地 | 建设用地 | 水域用地 | 其他土地 | 1991年合计 | 流失土地 |
---|---|---|---|---|---|---|---|---|
耕地 | 7521.41 | 2096.03 | 2261.53 | 2827.11 | 1537.24 | 252.12 | 16 495.44 | 8974.03 |
园地 | 844.39 | 567.38 | 483.23 | 472.59 | 172.09 | 86.68 | 2626.36 | 2058.98 |
林地 | 2279.96 | 1236.38 | 3218.01 | 1430.89 | 1138.49 | 74.55 | 9378.29 | 6160.28 |
建设用地 | 605.96 | 111.40 | 124.97 | 425.80 | 140.07 | 31.99 | 1440.19 | 1014.39 |
水域用地 | 880.00 | 76.02 | 620.13 | 157.77 | 5062.59 | 33.48 | 6829.99 | 1767.40 |
其他土地 | 106.50 | 4.84 | 96.21 | 99.33 | 80.94 | 6.74 | 394.56 | 387.82 |
2010年合计 | 12 238.22 | 4092.05 | 6804.08 | 5413.50 | 8131.43 | 485.55 | 37 164.82 | |
新增地 | 4716.81 | 3524.67 | 3586.07 | 4987.70 | 3068.84 | 478.81 |
[1] | 左玉辉,林桂兰.海岸带资源环境调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8. |
[2] | 马万栋,张渊智,施平,等.海岸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5):87-94. |
[3] | 张健,濮励杰,陕永杰,等.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简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1):36-43. |
[4] | Shalaby A,Tateishi R.Remote sensing and GIS for mapping and monitoring land cover and land-use changes in the Northwestern coastal zone of Egypt[J].Applied Geography, 2007,27(1):28-41. |
[5] | 吴泉源,侯志华,于竹洲,等.龙口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J].地理研究,2006,25(5):921-929. |
[6] | 谢宏全,高祥伟.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力分析[J].海洋科学,2011,35(11):52-57. |
[7] | 刘保晓,黄耀欢,付晶莹.天津港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与驱动力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14(2):270-278. |
[8] | Schweizer P E, Matlack G R.Factors driving 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 distribution on the coastal plain of Mississippi, USA[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4,121:55-64. |
[9] | 王红玲,林建平.汕头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热带地理,2010,30(4):369-375. |
[10] | Otto R, Krüsi B O, Kienast F.Degradation of an arid coastal landscape in relation to land use changes in Southern Tenerife (Canary Islands)[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7,70(3): 527-539. |
[11] | 邱彭华,徐颂军,符英,等.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J].热带地理,2012,32(6):582-592. |
[12] | 孙晓宇,苏奋振,吕婷婷,等.珠江口西岸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11(4):436-441. |
[13] | 张玮,赵晶晶,高伟明.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3,33(2):241-246. |
[14] | Pontius J R G, Shusas E, McEachern M. Detecting important categorical land changes while accounting for persistence[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04,101(2): 251-268. |
[15] | 马劲松,刘晓峰,左天惠.南京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异质性研究[J].测绘科学,2010,35(4):49-51. |
[16] | 胡和兵,刘红玉,郝敬锋等.南京市九乡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异质性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14(5):627-634. |
[17] | 谭永忠,吴次芳.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分异规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1):112-117. |
[18] | 周子英,段建南,梁春凤.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4):124-129. |
[19] | 张群,张雯,李飞雪.基于信息熵和数据包络分析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评价——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9):1149-1155. |
[20] | 庄大方,刘纪远.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模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2):105-111. |
[21] | O'neill R V, Hunsaker C T, Timmins S P, et al. Scale problems in reporting landscape pattern at the regional scale[J]. Landscape Ecology, 1996,11(3):169-180. |
[1] | 杜培培, 侯西勇. 基于多源数据的中国海岸带地区人口空间化模拟[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2): 207-217. |
[2] | 左琪琳,赵娜,段红梅. 虚拟站点在黑河流域降水模拟中的应用[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8): 1218-1226. |
[3] | 侯婉, 侯西勇. 全球海岸带多源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分类产品一致性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7): 1061-1073. |
[4] | 王勇军, 李智, 孙山林, 马兴元, 晏磊. 轻小型无人机遥感组网飞行的高程安全监测冗余 容错算法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4): 542-551. |
[5] | 丁晓彤, 余卓渊, 宋海慧, 谢云鹏, 吕可晶. 基于信息熵的中国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特征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12): 1877-1887. |
[6] | 李鑫鑫, 桑燕芳, 谢平, 刘昌明. 我国不同历时年最大降雨量的随机性及空间差异性[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 20(8): 1094-1101. |
[7] | 侯西勇, 邸向红, 侯婉, 吴莉, 刘静, 王俊惠, 苏红帆, 路晓, 应兰兰, 于新洋, 毋亭, 朱明明, 韩磊, 李明杰. 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及精度评价[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 20(10): 1478-1488. |
[8] | 杨可明, 魏华锋, 刘飞, 史钢强, 孙阳阳. 以光谱信息熵改进的N-FINDR高光谱端元提取算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5, 17(8): 979-985. |
[9] | 汪小钦, 石义方, 魏兰, 吴波. 福州海岸带湿地分类与变化的遥感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 16(5): 838-833. |
[10] | 傅新, 刘高焕, 黄翀, 刘庆生. 人工堤坝影响下的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生态特征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13(6): 797-803. |
[11] | 陈菁. 福建省海岸带脆弱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 12(2): 159-166. |
[12] | 侯西勇, 芦清水, 唐诚, 刘欣. 服务于海岸带环境与生态过程研究的e-Coastal Science平台系统架构设计[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 12(2): 228-234. |
[13] | 孙晓宇, 苏奋振, 吕婷婷, 高义. 珠江口西岸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11(4): 436-441. |
[14] | 李发源, 汤国安, 贾旖旎, 曹志冬. 坡谱信息熵尺度效应及空间分异[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7, 9(4): 13-18. |
[15] | 吴泉源, 侯志华, 逄杰武, 姜春玲, 邹敏, 杨圣军. 龙口市20年间海岸带变化的遥感监测[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7, 9(2): 106-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