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
    李春华, 徐涵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8, 10(4): 520-526.
    Baidu(64) CSCD(6)
    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融合光谱失真的原因,利用基于滤波原理的Wavelet、SFIM融合算法和基于统计原理的Gram-schmidt、PCI pansharp模块提供的融合算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代表QuickBird图像进行融合试验。结果表明:这四种融合算法虽都具有很好的光谱保真性,但从光谱保真度和高频信息融入度这两个方面的定量分析来看,基于统计原理的融合方法总体上优于基于滤波原理的融合方法,更适合于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融合。
  • 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
    黄文声, Janet Nichol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8, 10(4): 527-532.
    Baidu(3) CSCD(1)
    传统制图方法周期长、成本较高,影响了大面积精细动植物栖息地生态环境制图的生产。鉴此,本文采用IKONOS(VHR)图像对香港郊野公园崎岖地形的动植物栖息地生态环境制图进行了研究。由于香港植被的多样性,而且观察的动植物相互作用出现于结构的层面,所以对动植物栖息地的分类应以结构为基础而非以植物为基础。本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运用决策树之多层次地物导向分割分类(MOOSC)方法绘制九种动植物栖息地类型图。MOOSC方法和其他现有的几种分类方法相比,其分类精度高、成本低。
  • 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
    胡文生, 蔡强国, 陈浩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8, 10(4): 533-538.
    Baidu(12) CSCD(2)
    土壤侵蚀不仅表现黄土高原强烈的现代地貌过程,也是其生态环境恶化的象征,其地貌演化和土壤侵蚀互为因果,现代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半干旱小流域的沟谷侵蚀产沙占其水土流失总量的重要部分,近年有关沟谷侵蚀的定量研究成果,加深了人们对沟道侵蚀危害的认识,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沟谷危害的评价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传统的沟谷侵蚀定量研究是采用实地量测的方法,现代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为估算沟谷侵蚀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济高效方法。本研究采用的髙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是由3期历史航空照片根据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制作而成,利用它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一个小流域的1959~1981年及1981~1999年两个时段内沟谷侵蚀产沙量进行估算,将流域侵蚀产沙的实测值与估算结果进行评价。并指出此方法在沟谷侵蚀产沙量估算方面的统计学意义及在未来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根据流域侵蚀产沙结果分析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环境,绝大部分泥沙被拦截在流域里,同时沟道侵蚀加剧,如何采取措施减少流域坡面和沟道的侵蚀,是目前人们所面对的问题;此外,结合流域水沙统计数据的DEM的侵蚀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坡面流、重力侵蚀及沟谷的下切是导致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
  • 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
    王春, 汤国安, 李发源, 朱雪坚, 贾旖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8, 10(4): 539-544.
    Baidu(25) CSCD(9)
    坡谱是黄土高原地学分析新方法、新思路的探索。本文基于坡谱不确定性的概念及其过程分布模型的论述,以陕北黄土高原国家1∶10000和1∶50000DEM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分析了坡谱不确定性的产生原因、主要影响因素与影响规律,阐述了坡谱提取与应用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为正确应用坡谱进行地学分析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