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陈述彭
    1999, 1(1): 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5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我就从大学调进科学院来,一直在基层工作。先后参予了几个研究机构的筹建和开拓。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回顾建国初期承担“国家大地图集”的任务,深受启迪和教育。联系当前知识创新的思潮,谈谈对超前决策的认识和愿望。 1.国家任务,催人奋进 建国以前的30年间,中国大型地图集的代表作,主要是申报馆出版的“中华民国新地图”。50年代初,国际上认可的则是台湾出版的五卷“中国地图集”。
  • 论文
    任美锷
    1999, 1(1): 4-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下游断流是我国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根据作者1983年以来对黄河及黄河三角洲的调查研究,从探讨断流原因入手,提出缓解和解决断流问题的多种综合措施。
  • 论文
    陈顺清
    1999, 1(1): 12-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城市增长、土地增值研究上的一些观点,本文将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的综合理论研究分为四个步骤:1.研究城市增长的动力,提出向心力、离心力和摩擦力的相互作用理论;以新制度经济学理沦为支撑背景,使这三种力的分析具有坚实的微观经济基础。2.城市增长的理论研究,提出向心力驱动为主的集聚化增长,离心力驱动为主的郊区化增长与向心力、离心力、摩擦力相互作用的网络化增长三大阶段的观点。3.建立城市土地价值与增值的理论,认为土地价值是社会使用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学价值的总和;在土地增值方面,公共增值,特别是土地利用的外部效果导致的土地增值是分析的瓶颈;利用交易费用理论系统分析土地使用的外部效果。 在前述理论基础下,以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的经典模型入手,探讨城市增长各阶段的典型土地增值模式,提出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的理论。
  • 论文
    岳天祥, 周成虎, 李振清, 倪健
    1999, 1(1): 19-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概括了50年代以来公开发表的27个生物多样性模型和有关专家对其中大多数模型的批评。在此基础上,以使用最广泛的Shannon模型为例,剖析了大多数生物多样性模型不能被成功应用于实践研究的根源所在;以基于分维几何学的物种多样性模型为例,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综合生物多样性模型的完备性。并以位于中国东北样带(NECT)东部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地区的8个样地作为案例,对比分析了Shannon模型大样本要求的局限性和基于分维几何学的综合生物多样性模型的实用性。
  • 论文
    李响, 李满春
    1999, 1(1): 26-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GIS是集图形、图像、属性等多种数据源于一身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就是如何构建一体化的数据管理机制。本文首先分析了现有GIS空间数据库管理机制的不足,然后介绍了目前数据库领域中一种新型的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分析了采用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建立GIS空间数据库的现实意义和优势,对开发基于面向对象数据模型(OODM)的GIS一体化数据库技术路线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有关实现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展望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在GIS中应用的两个拓展领域。
  • 论文
    张崇厚
    1999, 1(1): 32-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十一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于1999年5月25—28日在海口市召开,会议由空间、宇航、测绘、地理学会等13个单位联合主办,科技部、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等55个单位15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有80多篇论文作了分组交流,并进行了展示。
  • 论文
    孙小系
    1999, 1(1): 33-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阐述了中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NSII)的内涵,重点讨论了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在NSII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提出要抓住机遇,发展我国NSII的思路。
  • 论文
    崔伟宏, 李小娟
    1999, 1(1): 36-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地球”是集科学、技术和工程于一体的一项宏伟的科学体系。“数字地球”由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和科学工程三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核心和目标。文章在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对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 论文
    鲁学军, 励惠国
    1999, 1(1): 42-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地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CSDI)、地球空间数据网络集成、科学计算可视化出发,阐述了数字地球面向社会大众与面向地球科学研究的两种不同的功能性构造体系的建立,并结合对于地球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阐述,分析了数字地球与地球信息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将数字地球构造体系的建立与地球信息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必将极大地推动2l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
  • 论文
    林炳耀
    1999, 1(1): 50-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点讨论了虚拟城市的涵义及其来由,同时简要地论及虚拟城市的功能,如对城市规划方案讨论、评价,城市功能虚拟化和城市运行评价等。
  • 论文
    骆剑承, 周成虎, 梁怡
    1999, 1(1): 52-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在特征空间中寻找特征模式,一般是通过假设分布函数一次性对样本空间进行分离的方法去试图获得特征空间的样本总体分布规律。但是由于样本集之间互相重叠或者由于离散样本相互干扰的原因,往往很难获取细节性和过程性的分布结构,而直接影响结果的精度和解释力。本文提出了空间逐步寻优的数据挖掘方法(SOMM),是在遗传算法寻优理论基础上,根据知识参数化样本分布函数,来逐步分离样本空间,获得样本空间的树状的层状分布结构;同时提出了基于SOMM的多波段遥感影像聚类模型和监督分类模型;最后对分类过程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与最大似然和BP神经网络方法相比较,认为SOMM方法在过程化、细节化、分类精度、融合领域知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 论文
    陈述彭
    1999, 1(1): 60-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腾冲航空遥感试验,是我国遥感新领域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开创了技术集成与知识创新的先河,在我国遥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集成孕育创新。诚然,这次试验虽非是我国遥感应用的巅峰,伴随遥感技术的不断革新,第二次试验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腾冲航空遥感试验20周年,中科院等组织了隆重纪念,现将部分有关组织、试验单位领导及同志的大会发言和论文发表如下,以激励我国遥感推陈出新。而今新纪元的遥感技术,正遥瞻东方明珠,迎向已回归的多姿景观、世纪风采的香港、展示灿烂辉煌的宏图。迈向21世纪的信息时代。
  • 论文
    童庆禧
    1999, 1(1): 62-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始于1978而止于1980年的腾冲航空遥感及其在云南腾冲资源环境考查中的应用是我国遥感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回顾这一大规模航空遥感试验活动的始末,那一幕幕团结协作、共同开拓、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1 国际合作背景下的腾冲航空遥感 1976年在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主持下,我国第一次遥感技术和应用发展规划在粉碎四人帮的欢呼声中在上海顺利落笔。遥感,这个对中国既陌生又熟悉的技术在中国这一十分薄弱的科技基础上开始得以建设和发展。
  • 论文
    1999, 1(1): 65-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与缅甸接壤,国境线148.07km,面积为5845km2,人口58万余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469mm左右,年平均温度为14.8℃。 腾冲境内自然景观秀丽,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火山、地热、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
  • 论文
    1999, 1(1): 66-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年来,我县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取得巨大的变化和辉煌的成果,最根本的是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动摇,锐意改革,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发图强,抓住腾冲航空遥感试验这一有利时机乘势而上的结果。
  • 论文
    1999, 1(1): 66-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遥感技术成果,建委于1984年编制了腾冲县城总体规划,规划面积5.88km2,并经省地批准于1985年实施,对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的龙头作用。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城乡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历史的飞跃,城乡的面貌在日新月异的变化。
  • 论文
    童庆禧, 唐川, 励惠国
    1999, 1(1): 67-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腾冲航空遥感试验,是我国的史无前例的组织严密的遥感科技大协作,开创了技术集成与知识创新的先例,也是院所与地方政府高科技合作的成功范例。在我国遥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 论文
    周成虎, 林珲
    1999, 1(1): 76-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香港复杂的地理环境特征,以多平台的航天遥感信息为数据源,分析研究香港特区的植被类型及其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为香港城市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 论文
    廖克
    1999, 1(1): 79-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积极争取课题立项,认真组织咨询活动 根据国际欧亚科学院及其中国科学中心的宗旨与任务,应该在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前沿以及高新技术领域,组织一些关键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同时组织针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问题的咨询。从今年开始,拟以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的名义申请研究项目。同时,中国科学中心在筹集到较多经费之后,也将自行组织专题研究。如果学校和科研单位有的研究项目需借助外部力量,中国科学中心可以组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承担,或以合作形式共同完成。中国科学中心拟于3月中旬召开学部负责人与部分院士座谈会,就申请立项问题提出具体方案和计划。
  • 地球信息综合分析
  • 地球信息综合分析
    1999, 1(1): 82-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团成员邹竞蒙院士不幸于1999年2月22日逝世。他的突然不幸逝世,给国际欧亚科学院的中国院士带来了深沉的悲痛。 邹竞蒙院士很早参加革命,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的气象事业。
  • 论文
  • 论文
    王瑜婷
    1999, 1(1): 83-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我国空间信息资源,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这一观点提得很早,但没有社会需求的推动,结果是“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自去年以来,有这样几件事值得我们注意:1998年初,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这是他向全世界发出的一个世纪交替的挑战。“数字地球”概念提出后不到一年,克林顿接着发出了全球网络贸易的商战信号,最近又在科索沃战争中大打信息战。今年年初,比尔·盖茨来到中国兜售他的“维纳斯计划”。如果我们把这几件事连起来看,就不难发现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
  • 论文
    钱金凯
    1999, 1(1): 85-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新建的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正在编制《从空中看香港图集》,以航空与卫星影像、地图和空中与地面照片,反映香港的自然景观,城市发展,显示香港特区同祖国的唇齿相依关系,以及香港在中国和世界中的特殊地位。同以往出版的香港地图集相比,该图集的结构和内容有许多新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