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刘燕华
    2007, 9(1):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 论文
    2007, 9(1): 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6年12月21日,国务院召开发展循环经济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纽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要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循环经济与区域持续发展
  • 循环经济与区域持续发展
    陈述彭
    2007, 9(1): 3-9,2,1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循环经济是一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发展阶段的一种新“社会-经济”模式。本文探讨了对循环经济的理念与共识,及其发展基础。同时,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开始萌发的循环经济新模式,评述国内外对循环经济普及开发的案例。指出循环经济是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战略之一。
  • 循环经济与区域持续发展
    崔伟宏, 罗静
    2007, 9(1): 1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循环经济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提出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关键。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本文特别提出加强循环经济的基础科学研究,建立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加强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区等意见。
  • 循环经济与区域持续发展
    崔伟宏, 罗静
    2007, 9(1): 18-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初步论证了循环经济的科学基础,包括物理学基础,生态学基础,系统科学基础和区域科学基础,分析了各种科学基础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以及各科学基础与循环经济的相互关系。以增熵过程和负熵过程,以及增熵、负熵动态平衡为依据,提出循环经济运行的基本框架,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信息负熵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 循环经济与区域持续发展
    Ganzey S. S.
    2007, 9(1): 26-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跨国边境地区的诊断分析中采用的对于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性的理论原则,在许多方面决定了战略行动计划实现的效率。但是我们认为这种跨国边境地区的诊断分析方法应该包括环境和地理制图,以及在陆地景观组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功能性分区。边境地区可持续性自然管理的理论原则是用边界来保护自然资源的潜力或者甚至使之增长。因此景观功能分区会要求对边境区域内各种优先的、许可的和禁止的经济利用的分析。保护性政治制度的确立、把资源管理与维护生态平衡的措施结合和阻止自然与人类的负反馈这3项景观优化原则具体的实现就是跨国边境地区景观功能分区地图,这就是我们认为的边境地区诊断分析的主要目标。在分析陆地景观组织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介绍边界地区景观功能分区诊断分析的方法(用于景观规划)。该方法在在中俄边境的Pogranichny-taipailing自然地理区域,利用Landsat-TM图像进行试验和验证。本文的研究表明对边境地区景观结构特征进行诊断分析是必要的,分析包括它的现代经济利用方式、经济活动对景观的干扰、地理景观系统对人类活动压力的敏感性。研究结果通过绘制研究区景观分区地图得以体现,地图科学地证明了举措对于减轻包括边界地区在内的区域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这样的方法提供了在保证国家环境安全的原则下,对边境地区自然环境可持续性的管理。
  • 循环经济与区域持续发展
    巴柯拉诺夫P. Ya.
    2007, 9(1): 35-39,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世界各国包括俄罗斯在内已经出版了大量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方面的书籍。但总体而言,在不同结构层次(全球、国家、区域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模型中,区域水平上的模型可能是最复杂和最基础的层次。本文在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型的框架下,给出了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和限制,并建立了一套评价区域自然资源潜力及其动态变化的方法。首先,对区域层次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内容进行分析。其次,给出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框架。其中区域发展的经济质量是指其自身资源状况所带来的区域发展能力;区域发展的社会质量是指由区域的人口潜力和社会结构所带来的在一个长时期内稳定的区域人口以及由此提供的高标准生活质量的能力;区域发展的生态质量是指在一个长时期内区域保持其自然资源潜力和高质量环境的能力。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在一个长时期内(10年)区域高质量的发展,在区域发展质量水平上进行可持续性和平衡性的评价是必要的,为此建立三者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第三,为反映区域间发展的差异,对区域内的经济、社会等进行自然-经济区划以及对每个分区进行相应的指标的计算。这些绝对和相对的可持续发展比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实际的状态距离标准值的程度,刻画了区域发展的质量特征。如果这种比率发生变化,或者相对标准值发生动态改变,那么这些比率就可以评估发展的稳定性,以及同时反映了区域发展在质量上的提高或者降低。第四,区域自然资源潜力及其动态变化的评价。第一步是进行局部自然资源分区和把国土自然资源系统作为最复杂的评价对象进行整体考虑。然后对每一个自然资源系统进行动态平衡的计算(这种平衡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动态和状态)。自然资源潜在的变化可以用实际的或者预测的数据进行计算。
  • 循环经济与区域持续发展
    范泽孟, 岳天祥
    2007, 9(1): 40-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量生态分区研究资料表明,对生态区边界的智能识别、自动分区是生态格局与过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生态环境研究内容的关键。本文基于专家知识经验和生态分区原则,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建模平台,运用栅格生成技术,对生态区边界智能识别模型进行机理探讨和框架构建。生态区边界的自动识别和生态区的自动分区,旨在克服目前生态区边界确定过程中的精度低、周期长、更新难等诸多问题。这对数字生态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循环经济与区域持续发展
    冯永潮, 杨子平, 冯拾松
    2007, 9(1): 46-50,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地区小康与现代化理论是以中国小康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理论为基础的。中国小康理论把中国以1980年为起点,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阶段定性为“中国小康阶段”;把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现代化”起点、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定性为“中国现代化阶段”。其相关理论分别称为中国小康理论和中国现代化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邓小平“先富带后富”指导思想的确定、国家“先农村地区后城市地区”和“先沿海地区后内陆地区”等战略部署,十六大提出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等为理论依据,全面阐述了中国地区小康和现代化理论。
  • 循环经济与区域持续发展
    张镜湖
    2007, 9(1): 51-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多方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态势,从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工业、矿产、能源,第三产业等)以及生态环境等,论述西部的经济开发。
  • 循环经济与区域持续发展
    李建林, 严泰来
    2007, 9(1): 55-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在我国农业实施循环经济已具备了切实的经济保障,但针对中国农业所面临的现状和主要技术性障碍,依然存在困难。本文在此背景之下,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依靠的主要技术领域,同时指出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生物技术和节水农业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对于实施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 循环经济与区域持续发展
    石磊, 周海林
    2007, 9(1): 61-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循环经济体系是一个多尺度的等级结构。本文首先论述了循环经济的组织尺度,指出循环经济组织尺度是世界可持续发展历程在当前时间断面上的映射,现实中的“大中小循环”和“3+1”模式是循环经济组织尺度在实践中的应用;接着,明晰了循环经济的地理尺度,指出就物质循环体系或工业共生体系的实现而言存在着一个最优的地理尺度,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体系的演进需要重新探讨地理尺度上的资源环境要素;最后指出,良好的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两大尺度之间的配合,而且还需要跨尺度层面的沟通与协调。
  • 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及其决策应用
  • 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及其决策应用
    张学霞, 黄勇奇, 吴根梅, 罗静, 李景刚
    2007, 9(1): 65-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数字地球”战略的形成和完善,数字生态应用系统逐渐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但数字生态的基本理论、框架尚未成熟,本文构建了由生态环境现状基础信息平台、生态领域专业基础平台和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决策平台三大信息模块构成的数字生态总体框架体系,并详细阐述了三大信息模块的基本构架。最后,本文以防洪灾评估和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作为案例,阐述“数字生态”工程体系的设计,同时指出“数字生态”建设这一多层次系统工程需要相应技术支撑与标准规范的制约、政府宏观管理与政策法规的保障、复合型人才的参与。
  • 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及其决策应用
    Sergey Polyansky, Mikhail Sykhanov, Vladimir Tikunov
    2007, 9(1): 73-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数字区域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任何模型实现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综合数字区域模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础。其可以很方便地在地图信息或者直接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内形成。这种GIS系统具有开发良好的模型函数,能够集成专家系统,也能被设计全尺度多媒体产品。GIS允许集成不同的信息资源、模型、可视化和分析、各种假设的详尽细节和为诸如自然-社会-经济等的复杂系统提供可选开发方案。一个综合辅助信息系统的结构包括紧密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或生产)、自然资源和环境模块。它提供了对于不同区域范围社会生态系统的全面描述,显示了自然和人类资源的重要性。人们在这个研究领域将会谈及自然和社会管理。根据它们的变化层次体系(从全局范围到局部范围)可以描述所有专题,并且考虑在不同尺度上描述的现象的专业特征。超媒体系统原理可以通过链接集成主题来实现。这种系统的日益复杂性使得系统的智能化成为必要,专家系统和神经元网络可以从很复杂并且非常模糊的问题中得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现代GIS配有很多设备,对用户来说,这使得用基础地图和互联网获取必要的数据来编制专题图成为可能。数学建模的专业方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些旨在追求在区域变换到可持续发展模型时设想的详尽细节的方法。最高级的AIS能作为全尺度的决策支持系统使用。莫斯科国立大学试图实现上述思想,开发了俄罗斯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框架,特以俄罗斯南部地区为一案例。该示例一方面作为更大区域即国家的一部分进行描述,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或多或少、基于资源发展的单元进行描述。也能对区域发展战略和改革措施提出建议。我们已经对所有俄罗斯地区进行了分类,并且指出了不同组(工业、农业等)的最典型代表。将精心设计几个系统的区域分支来描述整个国家的不同地域类型。计算机辅助信息系统提供用户以各种各样传统地图集的计算机的模拟,为决策者对未来的设计和区域发展变量评估等创造了条件。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大范围有机废弃产品处理的测试GIS系统。其主要目标是为在废弃物储存和掩埋场所的生物降解进行方法研究。其应用包括:存放生活和工业废品的场所的使用和改进(包括工业和农业的场所和废品产生的地方);污水处理设备的建设和重建等。
  • 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及其决策应用
    刘万增, 陈军
    2007, 9(1): 78-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空间冲突的确认是空间冲突检测和处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只是对线目标间空间冲突的确认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给出了数据库更新背景下线线空间冲突的确认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空间数据精度、目标类型、时态、语义等因素,利用元数据、DLG、DRG、影像数据以及专家经验等对检测出的空间冲突进行人机交互确认。
  • 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及其决策应用
    罗静
    2007, 9(1): 84-87,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背景入手,叙述了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介绍了循环体系中物质的时空特性,物质信息的时空流动性以及流动过程中的信息增熵与信息负熵问题,并选择了具有一定特性的科技示范园作为实验支撑,在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的实践中展现了信息流分析在资源节约利用方面显示的优势,最后笔者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 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及其决策应用
    梅新, 牛振国, 吴孟泉, 杨小冬
    2007, 9(1): 88-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空间数据挖掘技术,提出区域循环经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设计。并介绍了空间数据挖掘在区域循环经济决策中的一些应用。
  • 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及其决策应用
    崔运鹏, 钱平, 苏晓鹭
    2007, 9(1): 93-98,1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综合集成的一种典型的系统工程方法。本文介绍了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设计的一个动态的指标体系管理及指数计算输出系统,并介绍了基于这个系统的一个应用案例——农业现代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计算、输出过程。
  • 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及其决策应用
    杨小冬, 黄勇奇, 危双丰, 庄昭泽
    2007, 9(1): 99-1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烟草种植业是唯一在我国第一产业中实现了类似于工业生产中的完全受控管理的行业,在生产管理中大量运用了工业企业的科学管理模式,因此该行业在第一产业中最有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和实现数字化管理,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州烟草种植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例,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WebGIS的农业生态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促进了红河州烟草种植行业的信息化,并为烟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及其决策应用
    甘国辉, 王志强, 王健
    2007, 9(1): 104-106,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循环经济模式的物质循环和信息流的特点,尤其是循环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以及在信息流方面的表现,讨论正在发展中的环境信息学理论与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面向循环经济系统的环境信息学的特点,可能发挥的作用以及环境信息学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如何开展研究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 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及其决策应用
    许海玲, 李珊, 付秀平, 于冬梅, 黄业中
    2007, 9(1): 107-1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蟹岛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水资源化处理利用方案,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工艺——好氧-生物氧化塘-沙滤系统及地热水资源利用,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估研究,该方案实现了节能环保和废弃物无害化综合处理利用,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休闲度假有机结合的水循环模式,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模式。
  • 城市信息系统应用
  • 城市信息系统应用
    孔云峰, 林珲
    2007, 9(1): 111-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城市GIS持续发展问题,对于城市决策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GIS参与者也具有借鉴意义。以实现城市GIS持续发展为目标,调查了中、美、英11个都市区的GIS案例,围绕GIS组织管理、战略规划、数据开发等方面,分析这些城市的GIS应用与推广经验。在讨论城市GIS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城市GIS应用突破的关键在于:成立完善的组织体系;重视中长期的战略事项;落实项目管理;优先开发基础地理数据;注重GIS的投资效益。
  • 城市信息系统应用
    张海涛, 张书亮, 姜杰, 顾燕
    2007, 9(1): 116-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城市众多管理部门对城市GIS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不同层次的共享需求,在分析文件级、数据平台级、系统功能级以及Web服务级四种共享交换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业务流技术设计了一种集成多级共享交换模式的数据模型。结合无锡市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项目的建设,给出了模型在城市GIS数据交换平台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过程,以期对其他城市同类系统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城市信息系统应用
    廖永丰, 张莉, 王五一, 王钦敏, 杨林生
    2007, 9(1): 123-1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空气质量模拟是目前环境与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基于GIS技术,采用准稳态高斯扩散模型建立了城市空气质量模拟系统,着重研究了三维空间城市空气质量模型系统的集成方法,并以福州市为例,采用该模型系统对城市建城区的NO2与SO2年平均浓度场分布进行了模拟。
  • 城市信息系统应用
    冯杭建
    2007, 9(1): 129-1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质检规则、质检模板、质检方案和质检任务的四要素质检模型(RSTT),重点讨论了RSTT模型体系结构和拓扑规则等核心问题。以及基于RSTT和四层体系结构模型,分析系统功能模块划分、质检流程和海量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等关键问题,并以空间数据质检方案的灵活定制、数据批量自动检查和质检规则零编码扩展等为目标,开发了空间数据质检系统(LR_Checker)。采用近40G的国土资源空间数据测试表明,采用LR_Checker可大大降低数据检查的工作量,并可有效控制数据质量,同时也证明了RSTT模型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