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2013, Vol. 15 ›› Issue (2): 314-320.doi: 10.3724/SP.J.1047.2013.00314
• 地理空间分析综合应用 • 上一篇
李晓萌, 马玥, 孙永华, 宫辉力, 李小娟
收稿日期:
2012-02-15
修回日期:
2012-12-10
出版日期:
2013-04-25
发布日期:
2013-04-18
通讯作者:
孙永华(1982-),男,山东临沂人,讲师,主要从事遥感和GIS在生态水文中的应用研究。E-mail:syhua1982@163.com
E-mail:syhua1982@163.com
作者简介:
李晓萌(1988-),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遥感和GIS在洪水灾害中的应用基础研究。E-mail:lxm110108@sina.com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巨灾应急救援信息系统集成与示范”(2008BAK49B07);发改委专项“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减灾应用系统-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TC088641)。
LI Xiaomeng, MA Yue, SUN Yonghua, GONG Huili, LI Xiaojuan
Received:
2012-02-15
Revised:
2012-12-10
Online:
2013-04-25
Published:
2013-04-18
摘要: 洪水灾害已成为给当今人类带来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之一, 因此, 灾害风险评价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与条件。本文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 综合考虑降水(累计降雨量和最大降雨量)、河流(河网密度)、地形(高程值和坡度值)、土地利用和植被(NDVI)共5 种相关因子, 以1km格网数据为基础,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巴基斯坦洪水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巴基斯坦洪水灾害危险性受降雨和地形的影响较大, 其危险程度东南部大于西北部, 并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
李晓萌, 马玥, 孙永华, 宫辉力, 李小. 基于格网的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分析——以巴基斯坦为例[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3, 15(2): 314-320.DOI:10.3724/SP.J.1047.2013.00314
Li-Xiao-Meng, MA Yue, SUN Yong-Hua, GONG Hui-Li, LI Xiao. Flood Hazard Assessment in Pakistan at Grid Scale[J]. , 2013, 15(2): 314-320.DOI:10.3724/SP.J.1047.2013.00314
[1] 张东方.GIS 技术在洪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天津科技, 2006(2):41-43.[2] 葛全胜, 邹铭, 郑景云, 等.中国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估初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3] Camarasa-Belmonte A M, Soriano-García J. Flood risk assessmentand mapping in peri-urban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susing hydrogeomorphology. Application toephemeral streams in the Valencia region(eastern Spain)[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2(14):189-200.[4] 杨乐婵, 邓松, 徐建辉.基于BP网络的洪灾风险评价算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0, 20(4):232-234.[5] 潘安定, 刘会平, 杨木壮, 等.广州洪灾风险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5):104-109.[6] Jiang W G, Deng L, Chen L Y, et al. Risk assessmentand validation of flood disaster based on fuzzy mathematics[J]. Progress in Nature Science, 2009(19):1419-1425.[7] 傅春, 张强.基于GIS 空间信息单元格的区域洪灾损失快速评估模型[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8, 30(2):193-196.[8] 何报寅, 张海林, 张穗, 等.基于GIS 的湖北省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 2002, 11(4):84-89.[9] 李景宜.渭河下游洪水灾害的降水危险性评估与区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2):106-111.[10] D.穆斯塔法, J. L. 韦斯科特.1947-1996 年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防洪政策的演变[J].水利水电快报, 1998, 19(17):10-13.[11] 唐川, 朱静.基于GIS的山洪灾害风险区划[J].地理学报, 2005, 60(1):87-93.[12] 程熙, 沈占锋, 杨邦会, 等.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的GIS模拟与评价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13(4):513-519.[13] 刘家福, 梁雨华, 马国斌.基于GIS 的淮河流域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5):2510-2511, 2561.[14] 魏文侠, 王衍臻, 陈秀方, 等.松嫩平原农牧渔交错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 2008, 10(3):370-376.[15] Saaty T L. Decision Making For Leaders—the 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 for decisions in a complex world[M]. Pittsburgh, PA:RWS Publications, 2008.[16] 郭永芳, 查良松.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及成灾面积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1):130-136.[17] 何报寅, 张穗, 杜耘, 等.湖北省洪灾风险评价[J].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4, 21(3):21-25.[18] 赵霞, 王平, 龚亚丽, 等.基于GIS 的内蒙古中部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3(6):666-669.[19] 詹小国, 祝国瑞, 文余源.平原地区洪灾风险评价的GIS方法研究-以荆州6 县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12(4):388-392.[20] 王亚梅, 李忠武, 曾光明.洞庭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洪涝灾害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 2009, 28(5):62-66.[21] 盛绍学, 石磊, 刘家福, 等.沿淮湖泊洼地区域暴雨洪涝风险评估地理研究[J].地理研究, 2010, 29(3):416-422.[22] 万君, 周月华, 王迎迎, 等.基于GIS 的湖北省区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暴雨灾害, 2007, 26(4):328-333.[23] 蒋卫国, 李京, 武建军, 等.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体系(Ⅱ)- 模型与应用[J]. 自然灾害学报, 2008, 17(6):105-109.[24] 魏琦.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与生态治理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25] 樊哲文, 刘木生, 沈文清, 等.江西省生态脆弱性现状GIS模型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11(2):202-208. |
[1] | 曹中浩, 张健钦, 杨木, 贾礼朋, 邓少存. 基于GIS新冠智能体仿真模型及应用——以广州市为例[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1, 23(2): 297-306. |
[2] | 李锐, 石佳豪, 董广胜, 刘朝辉. 多粒度时空对象组成结构表达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1, 23(1): 113-123. |
[3] | 宋关福, 陈勇, 罗强, 武梦瑶. GIS基础软件技术体系发展及展望[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1, 23(1): 2-15. |
[4] | 姚可桢, 岳书平. 网络大数据下的中国现代食甜习惯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6): 1202-1215. |
[5] | 赵耀龙, 巢子豪. 历史GIS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5): 929-944. |
[6] | 朱亚茹, 高峻, 邴振华, 张中浩, 付晶. 基于参与式制图方法的景观服务评估与空间结构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5): 1106-1119. |
[7] | 王英杰, 张桐艳, 李鹏, 虞虎. GIS在中国旅游资源研究与应用中的现状及趋势[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4): 751-759. |
[8] | 杨艳昭, 郎婷婷, 张超, 贾琨. 基于GIS的“一带一路”地区气温插值方法比较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4): 867-876. |
[9] | 单渌铱, 王海军, 张彬, 潘鹏. 顾及土地生态安全的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情景模拟[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3): 543-556. |
[10] | 李玉, 张黎明, 张兴国, 王昊, 张鑫港. 基于气象监测网络的森林火险快速预警模型[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2): 2317-2325. |
[11] | 宋关福, 卢浩, 王晨亮, 胡辰璞, 黄科佳. 人工智能GIS软件技术体系初探[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 76-87. |
[12] | 刘菊, 陈璨, 许珺. 基于众包的古琴名人时空信息采集与移动轨迹时空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6): 844-853. |
[13] | 王诚聪, 刘亚静, 刘明月. 全球恐怖袭击事件时空演变与态势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11): 1710-1720. |
[14] | 傅俐,王勇,曾彪,毛泳,高敏. 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北碚区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10): 1565-1575. |
[15] | 胡迪, 闾国年, 江南, 曹伟灿, 刘龙雨, 李杨. 地理与历史双重视角下的历史GIS数据模型[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 20(6): 713-7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