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优先出版

优先出版


说明:以下列出经编委会审查通过,被本刊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尚未确定具体刊出日期, 其个别内容、版式可能与最后的发表版本稍有差异, 请以最后发表为准。本刊已经为这些文章分配了文章唯一和持久的doi,您可以使用doi直接引用本文。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亢扬箫, 桂志鹏, 丁劲宸, 吴京航, 吴华意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录用日期: 2021-10-29
    作为二阶点模式分析方法,Ripley's K函数(简称K函数)以距离为自变量探测不同尺度下点事件的分布模式及演变规律,在生态学、经济学、地理学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点规模的增加,估计与模拟阶段点对距离遍历计算时间开销激增,严重制约了K函数的应用,算法流程优化与并行加速成为应对海量点数据下K函数性能瓶颈及可计算性问题的关键技术手段。针对默认数据分区未考虑点事件空间邻近性导致跨节点通讯成本高昂且K函数距离阈值较大时索引优化失效的现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填充曲线的K函数优化加速方法。该方法采用Hilbert 曲线构建空间分区,在顾及数据空间邻近性的前提下减少分区间数据倾斜和通讯开销;在分区基础上,利用Geohash 编码改进各分区内本地空间索引策略加速点对距离计算。本文以湖北省工商企业注册数据为例,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默认分区无索引、KDB分区组合R树索引、本文Hilbert分区组合Geohash 索引算法在不同数据规模、距离阈值、集群规模下的计算耗时。结果表明,300 000 点数据规模下本文方法的时间开销约为默认分区无索引方法的1/4,9 台节点下加速比超过3.6 倍。因此,该方法能有效提升分布式环境下K函数计算性能并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可为其他点模式分析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
  • 袁源, 毛磊, 李洪庆, 赵小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录用日期: 2021-10-29
    信息化赋能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热点,但通过大数据整合进行国土空间利用评价研究仍有待探索。本文旨在借助腾讯位置大数据开展城市居住用地效率评价实证研究,综合运用多源地理空间数据,以居民区为评价单元构建居住用地效率指标,揭示常州市新城区不同居民区用地效率差异。结果表明:① 居民区范围内小时粒度的人口规模呈周期波动,峰值一般出现在21:00,符合城市居民昼出夜归的作息规律,且不同容积率水平的居民楼人口集聚度和规模值也存在预期性的差异;② 29 个居民区按建成年份划分为1980s、1990s、2000s、2010—2015 年、2015 年以后共5 组,各组效率指标平均值分别为1.74、2.45、2.31、0.95 和0.91 人/百m2,2010 年之前建成的居民区明显高于2010 年之后新建的,2010 年以后建成的居民区低于全市2.06 人/百m2的平均水平(2018 年标准);③ 效率指标值低并非完全等同于集约用地水平低,常州市新城新区开发建设的成长周期、居民对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需求,都是导致不同居民区用地效率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位置大数据作为高精度的人口数据源,能够客观反映居民区人口聚集的时空间特征,基于位置大数据构建的城市居住用地效率指数能够为高质量国土空间利用分析提供新途径。在我国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中,以位置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人口数据源将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 唐璐, 许捍卫, 丁彦文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录用日期: 2021-10-29
    随着城市人口、物资、信息流动的日益频繁,城市居民活动特征和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复杂多变,同时,城市空间无序扩张,发展规划不足,引发了交通堵塞、人口流失、公共空间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引发了城市活力消解难题。因此,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城市活力定量分析成为了重点研究问题。本文基于OpenStreetMap、百度地图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微信宜出行、美团、高德建筑物轮廓等多源地理大数据,从人与空间双重角度,分别对人群活力、活力多样性、活动满意度和空间交互潜能进行量化研究;引入空间权重矩阵,构建了改进的空间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Ideal Solution,TOPSIS)综合活力评价模型,实现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综合活力的评价,最后分析了工作日、周末的街区活力空间分布特征及活力极的异同,并比较了传统的熵值TOPSIS综合活力评价结果,以此探究空间关系对城市街区活力的影响,以求帮助城市规划者系统的认识当前城市活力现状,为城市规划研究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
  • 谌稳, 孙立群, 李晴岚, 陈晨, 李家叶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录用日期: 2021-10-29
    MODIS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时间序列数据早已广泛应用于植被观测、生态环境和全球气象变化等研究领域,但即使EVI时间序列数据已经经过严格的预处理,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噪声。因此,本文开发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来重构EVI时间序列数据,减少EVI 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噪声,尤其是一些由大气云层和冰雪覆盖产生的噪声。新方法的理论来源于图论,利用拉普拉斯矩阵的关系对EVI中选定的邻域窗口的像元权重进行赋值,得到中心像元的拟合。新方法已应用于2016—2018 年的MODIS MOD13A1 产品,并与S-G滤波法、谐波函数法、双逻辑斯蒂拟合法和非对称高斯函数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荒漠、草原和林地中,新方法留一验证测试的绝对差值最小,相较于其他方法效果较优;在拟合不同植被类型的EVI时间序列数据时,图论邻点方法呈现出更好的细节拟合曲线;其在5 类植被类型中的RMSE 值分别为200.59、46.58、63.48、165.47 和40.95,在5 种方法中均为最小值,在获取高保真和高质量的EVI时间序列数据方面优势更明显有效。本文的方法研究可以给植被遥感时序数据的去噪和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 胡昊宇, 黄莘绒, 李沛霖, 赵鹏军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录用日期: 2021-10-29
    铁路客流是城市群内经济社会联系的重要反映,也是区域流空间的关键体现。本文依据流空间理论,采用复杂网络方法和2018 年中国铁路班次OD数据,从全国尺度分析城市群社区结构特征,并从城市群尺度比较分析了5 个主要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规模结构和网络节点结构。结果显示,从铁路客运班次联系来看,城市组团片区与国家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群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空间错位。5 个主要城市群具有不同的局部特征:①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呈网络状的空间形态和相对集聚的规模分布,主要问题为局部节点的枢纽作用与规模的匹配性有待提高;②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呈放射状的空间形态和相对集聚的规模分布,主要问题为与全国其他城市群的联系相对薄弱;③ 京津冀城市群呈放射状的空间形态和相对集聚的规模分布,主要问题为存在边缘化的节点;④ 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组团状的空间形态和相对分散的规模分布,主要问题为内部结构较为松散;⑤ 成渝城市群呈哑铃状的空间形态和相对集聚的规模分布,主要问题为与全国其他城市群的联系薄弱。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群网络结构发展阶段的差异,补足城市群内和城市群间的联系短板,促进规模位序结构与网络结构的耦合协调,推动建设层次分明、枢纽协作、网络化发展的客运服务网络,支撑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 张浩, 尹凌, 刘康, 毛亮, 冯圣中, 陈洁, 梅树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doi: 10.12082/dqxxkx.2021.210090 cstr: 32074.14.dqxxkx.2021.210090
    录用日期: 2021-09-07
    在2020 年COVID-19 第一波疫情中,通过一系列非药物干预措施,国内许多城市实现了疫情的快速抑制。对这些交叉叠加的多项干预措施进行单项措施的效果评估,识别出关键的防控策略,能够为未来的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经验与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深圳市为例,利用融合了多源时空轨迹大数据的空间显式智能体模型评估深圳市快速抑制第一波疫情的各项非药物干预措施效果,识别出核心措施与辅助措施。模拟结果显示,在深圳市第一波疫情中,单项干预措施有效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居家令、综合隔离、佩戴口罩与分批复工。其中,居家令或综合隔离均能有效抑制疫情的大范围暴发,被本研究称之为核心措施;佩戴口罩或分批复工则只能从不同程度上降低总体感染规模并延缓疫情峰值,并不能抑制疫情暴发,被本研究称之为辅助措施。考虑到社会经济成本以及常态化防疫中人群依从性降低,本研究建议在COVID-19 散发疫情防控中将核心措施与辅助措施相结合,重点实施各项隔离措施,同时将外出佩戴口罩作为疫情常态化防控手段。此外,本研究展示了结合时空大数据与智能体模型精细化模拟城市内部传染病扩散过程的优势:不仅能在城市内部高精度推演疫情发展过程,而且能够支撑评估面向个体及各类型出行活动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实施效果,为制定针对性、精细化的“时间-空间-人群”防控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