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晓宁.我国海洋资源环境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J].生态农业研究,1999(2):1-5.
[2] 付元宾,赵建华,王权明,等.我国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系统(SDMS)模式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2):185-193.
[3] 杨山,张武根,李荣军.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10):1164-1171.
[4] 王佩儿,洪华生,张珞平.试论以资源定位的海洋功能区划[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z1):205-210.
[5] 周立,董春来,谢宏全,等.海域使用管理GNSS基准框架集成技术研究[J].测绘通报, 2010(12):10-13.
[6] 孙钦帮.基于遥感的海域使用变化信息识别技术[J].海洋 环境科学,2008,27(S2):104-108.
[7] 杨辉.海域使用论证与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比较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07(2):197-200.
[8] 张秋明.国外海籍研究经验及我国需考虑的问题——以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为例[J].国土资源情报,2010(3): 2-6.
[9] 张瑞林,肖桂荣,王国乾,等.基于ArcGIS Server 的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J].地球信息科学,2007,9(4):80-84.
[10] 滕骏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海岸带管理中的应用 [J].台湾海峡,2000(3):316-321.
[11] 国家海洋局. HY/T 124-2009,海籍调查规范[S].2009, 1-44.
[12] 任一平,徐宾铎,慕永通.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对海洋渔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17-19.
[13] 谢高地,鲁春霞,甄霖,等.区域空间功能分区的目标、进展与方法[J].地理研究,2009(3):561-570.
[14] 国家海洋局.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R].2012, 1-31.
[15] 国家环境保护局. 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S].1997, 15-21.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S].2002,1-3.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18421-2001,海洋生物质量[S]. 2001,1-3.
[18] 陈宝明,宋莉英,侯玉平,等.中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模式及分类管理初探[J].生态环境,2007,16(2):704-708.
[19] 吕妙儿,黄杏元.基于GIS的缓冲区生成模型理论和方法 [J].科技通报,2000(5):356-360.
[20] Er E, Kilinc I, Gezici G, et al. A buffer zone computation algorithm for corridor rendering in GIS[C]. 2009.
[21] 郗敏,刘红玉,吕宪国.流域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研究进展 [J].水科学进展,2006(4):566-573.
[22] 朱红梅.游标在地理数据库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8):2102-2104.
[23] 鄂越,张建兵,诸叶平,等.基于嵌入式GIS的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8(23):269-271.
[24] Cameron E, Davies C, Elkins R, et al. ArcGIS engine developer guide[M]. California: ESRI, 2004.
[25] Garcia-Aguirre M C, Alvarez R, Dirzo R, et al. Post-classification digital change detection analysis of a temperate forest in the southwest basin of Mexico City, in a 16-year span[C]. 2005.
[26] Bruzzone L, Bovolo F. A novel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change-detection systems for very-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2012 (99):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