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2014, Vol. 16 ›› Issue (1): 45-53.doi: 10.3724/SP.J.1047.2014.00045
庞庆非, 权凌
收稿日期:
2013-04-02
修回日期:
2013-05-20
出版日期:
2014-01-05
发布日期:
2014-01-05
作者简介:
庞庆非(1987-),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热红外遥感。E-mail:pcrs2006@gmail.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38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73340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M500145);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JS201103)。
PANG Qingfei, QUAN Ling
Received:
2013-04-02
Revised:
2013-05-20
Online:
2014-01-05
Published:
2014-01-05
摘要:
DisTrad(Disaggregation procedure for radiometric surface temperature)模型是常用于遥感地表温度空间分辨率提升的主要模型之一。DisTrad模型常面向空间范围有限、地形相对平坦的研究区域,且常选用植被参数(如植被指数或植被覆盖度等)作为关键参数。然而在空间范围较大、地形起伏地区,地表温度的空间变异可能无法完全通过植被参数解释。本研究选取四川盆地及毗邻地区为研究区,通过模拟数据研究DisTrad模型在地形起伏区地表温度空间分辨率提升中的适用性。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等参数,采用滑动窗口逐步回归,将空间分辨率为6km的地表温度提升至空间分辨率为1km。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在平原及海拔较低的高原地区提升获得的地表温度空间分辨率具有较高精度,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5K左右;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RMSE为4K,验证了改进的模型提升的可行性。
庞庆非, 权凌. 改进的DisTrad模型在地形起伏区地表温度空间分辨率提升的应用[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 16(1): 45-53.DOI:10.3724/SP.J.1047.2014.00045
PANG Qingfei, QUAN Ling. Disaggregation of MODIS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Using Stepwise Regression:A Case Study over Sichuan Basin[J]. , 2014, 16(1): 45-53.DOI:10.3724/SP.J.1047.2014.00045
[1] Kustas W P, Norman J M, Anderson M C, et al. Estimating subpixel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nergy fluxes from the vegetation index-radiometric temperature relationship[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03(85):429-440. |
[1] | 李婉, 牛陆, 陈虹, 吴骅.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地表温度鲁棒降尺度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8): 1666-1678. |
[2] | 姚可桢, 岳书平. 网络大数据下的中国现代食甜习惯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6): 1202-1215. |
[3] | 刘艳霞, 冯莉, 田慧慧, 阳少奇. 中国气候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2): 2338-2347. |
[4] | 丁忠昊, 宋立生, 徐同仁, 白岩, 刘绍民, 马明国, 徐自为. 不同下垫面DTD模型与TSEB模型比较[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152-2165. |
[5] | 高亮, 杜鑫, 李强子, 王红岩, 张源, 王思远. 融合土地覆盖和土壤水分产品的近地表空气温度空间化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0): 2023-2037. |
[6] | 陈昭, 罗小波, 高阳华, 叶勤玉, 王书敏. 基于半变异函数的重庆市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建模及多尺度特征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7): 1051-1060. |
[7] | 李娅丽, 汪小钦, 陈芸芝, 王苗苗. 福建省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3): 445-454. |
[8] | 侯浩然, 丁凤, 黎勤生. 近20年来福州城市热环境变化遥感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 20(3): 385-395. |
[9] | 崔晓临, 程贇, 张露, 卫晓庆. 基于DEM修正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空间插值[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 20(12): 1768-1776. |
[10] | 王美雅, 徐涵秋. 中国大城市的城市组成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 20(12): 1787-1798. |
[11] | 帅晨, 沙晋明, 林金煌, 季建万, 周正龙, 高尚. 不同下垫面遥感指数与地温关系的空间差异性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 20(11): 1657-1666. |
[12] | 胡云锋, 赵冠华, 张千力. 基于夜间灯光与LUC数据的川渝地区人口空间化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 20(1): 68-78. |
[13] | 叶钰, 秦建新, 胡顺石. 长沙市热岛效应时空特征变化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 19(4): 518-527. |
[14] | 白琳, 徐永明, 何苗, 李宁.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近地表气温遥感反演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 19(3): 390-397. |
[15] | 于琛, 胡德勇, 曹诗颂, 陈姗姗. 2005-2016年北京中心城区热岛时空格局及影响因子多元建模[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 19(11): 1485-14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