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2014, Vol. 16 ›› Issue (3): 402-410.doi: 10.3724/SP.J.1047.2014.00402
董南1,2, 王黎明1, 马明娟1,2
收稿日期:
2013-11-06
修回日期:
2014-02-23
出版日期:
2014-05-10
发布日期:
2014-05-10
通讯作者:
王黎明(1963- ),男,四川邻水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地系统机理与模拟。E-mail:wanglm@igsnrr.ac.cn
E-mail:wanglm@igsnrr.ac.cn
作者简介:
董南(1984- ),男,河北唐山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时空过程模拟。E-mail:dongnan67@126.com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及系统集成研究”;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子课题“全球基础地理要素科学数据收集及全球基础设施数据集构建”(KZZD-EW-08-03-03)。
DONG Nan1,2, WANG Liming1, MA Mingjuan1,2
Received:
2013-11-06
Revised:
2014-02-23
Online:
2014-05-10
Published:
2014-05-10
摘要:
城市潜能是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量化指标,用以表征区域内任一地点所受到的周围所有城市的作用合力。以城市人口规模作为潜能计算指标的城市潜能即为城市人口潜能。由于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通常以点代表城市的空间位置,以点的属性字段存储城市人口数量,因此,城市人口潜能模拟最便捷的方法是建立基于城市点源数据的空间分析模型,但这种方法存在明显不足:(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城市点位经纬度绝大多数与现实中的城市人口质心不吻合;(2)多数城市通常都由空间上相互分离的多个城市用地斑块构成,城市辖区内部的斑块与斑块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将独立的城市斑块作为基本空间分析单元来设计基于城市人口潜能的模拟技术方案,提出了斑块分层方法,构建了京津冀时间耗费栅格面,通过python建模技术,在ArcGIS平台上实现了对京津冀城市人口潜能的精细化数值模拟。
董南, 王黎明, 马明娟. 基于城市斑块的空间城市人口潜能模拟——以京津冀为例[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 16(3): 402-410.DOI:10.3724/SP.J.1047.2014.00402
DONG Nan, WANG Liming, MA Mingjuan. Simulation of Spatial Urban Population Potential Based on Urban Patches: Taking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s an Example[J]. , 2014, 16(3): 402-410.DOI:10.3724/SP.J.1047.2014.00402
[1] 彼得·尼茨坎普主编,安虎森,等译.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一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30-331. |
[1] | 朱守杰, 杜世宏, 李军, 商硕硕, 杜守基. 融合多源空间数据的城镇人口分布估算[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8): 1607-1616. |
[2] | 洪建智, 郭碧云, 付迎春, 聂欢. 新型城镇化的人地耦合异速增长分析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5): 1049-1062. |
[3] | 王晓洁, 王卷乐, 薛润生. 基于普查和手机定位数据的乡镇尺度人口空间化方法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5): 1095-1105. |
[4] | 柳林, 梁斯毅, 宋广文. 基于潜在受害者动态时空分布的街面接触型犯罪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4): 887-897. |
[5] | 杜培培, 侯西勇. 基于多源数据的中国海岸带地区人口空间化模拟[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2): 207-217. |
[6] | 林金煌, 陈文惠, 张岸. 2019年北京市PM2.5人群暴露剂量特征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2): 2348-2357. |
[7] | 曾婷婷, 宫阿都, 陈艳玲, 杨雨晴. 基于历史相似案例空间推演的地震伤亡人口评估方法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166-2176. |
[8] | 崔晓临, 张佳蓓, 吴锋, 张倩, 吴尧慧.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北京市人口时空动态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199-2211. |
[9] | 孙小芳. 夜光遥感支持下的城市人口核密度空间化及自相关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 22(11): 2256-2266. |
[10] | 易嘉伟, 杜云艳, 涂文娜. 基于位置大数据的国庆假期青藏高原人群分布 时空变化模式挖掘[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9): 1367-1381. |
[11] | 戚伟. 青藏高原城镇化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8): 1198-1206. |
[12] | 程东亚,李旭东. 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地形与人口效应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8): 1227-1239. |
[13] | 邹雨轩, 吴志峰, 曹峥. 耦合土地利用回归与人口加权模型的PM2.5暴露风险评估[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7): 1018-1028. |
[14] | 王明明, 王卷乐. 基于夜间灯光与土地利用数据的山东省乡镇级人口数据空间化[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5): 699-709. |
[15] | 潘碧麟, 王江浩, 葛咏, 马明国. 基于微博签到数据的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城际人口流动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1): 68-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