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1年, 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1-12-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2001, 3(4):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崛起的崭新学科。它是伴随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渗透、技术集成,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学科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应对“数字地球”战略与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探索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和地球信息时空图谱等新学科生长点的应用基础科学;并逐步形成地球信息科学技术融合体系,因此又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技术支撑。
  • 论文
    张洪岩, 王钦敏, 周成虎, 励惠国
    2001, 3(4): 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概括了数字地球的涵义及特征,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科学的关系,概括了地理信息科学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建立地理信息科学的关键问题,指出发展地理信息科学首先要解决的是空间数据库和对地理现象的描述。
  • 论文
    陈述彭
    2001, 3(4): 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率先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将可持续发展列为战略思想,贯彻于决策、规划以及政府行为之中。《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创刊不久,邓小平同志欣然为之题写刊名,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该刊的关怀和期望,希望她成为宣传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思想与政策;理论结合实践为宗旨的导向性期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广泛为世界政治首脑、经济、社会学家所认同。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更是其中普遍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当务之急,在于贯彻实施,见于行动,贵在实践。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走出了学术界的象牙之塔,成为政府首脑的战略决策,成为全社会老百姓的行动指南。
  • 论文
    黎栋梁
    2001, 3(4): 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四届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学术论坛于2001年9月17日在广州大厦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四地的的120位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常敏、市政协副主席戴逢、省建委副主任房庆方、市规划局局长施红平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著名学者陈述彭院士、林珲教授、杨汝万教授、林锋田教授也在主席台就座并发言。香港中文大学杨汝万教授、建设部副总规划师陈晓丽作主题发言。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作为东道主,承办本次大会。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四地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论坛帅两岸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同行和学者们发起的,得到各地政府大力支持,是城市地理信息和数字城市界的定期聚会。
  • 论文
    肖进原
    2001, 3(4): 7-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贵州大开发中,面临的种种来自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并针对其挑战,提出了若干战略对策。
  • 论文
    徐好民, 王煜, 唐方头, 陈梅花
    2001, 3(4): 12-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将随机共振概念引进卫星热红外领域,在卫星图像上发现六种与地壳运动有关的异常现象,制定了卫星热红外预报全球6级以上地震的6项判别标志及其量化评分标准。本文通过卫星热红外的高新技术,开展了全球地壳运动微观动态的研究,成功预报了建台以来全球80%以上强震的时间和震级,可见,卫星热红外信息与宏观异常结合研究,一定会在人类减轻强震灾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论文
    夏自强
    2001, 3(4): 19-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及土壤温度梯度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土壤水分运动及土壤水和潜水之间的水分交换规律与土壤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分析证实,温度的日变化是引起浅层地下水位日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论文
    傅肃性
    2001, 3(4): 24-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遥感专题分析与地学图谱》一书 ,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陈述彭院士为该书热忱赋序。该书重点介绍了以地球信息科学和遥感信息科学为应用研究基础 ,引入地学、景观学等知识 ,通过地学综合分析 ,揭示空间图像形成机理 ,有效地提取目标信息 ,构建图谱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另外 ,作者总结了其在该领域长期工作实践中 ,运用地理相关分析和信息融合技术 ,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素农业自然条件系列成图、资源评价制图 (含土地、水文、生物等 )和环境动态监测 (含城市环境 )进行遥感信息分析与制图的研究 ;最后简述了图像图形编辑设计与制版一体化的应用工艺。
  • 论文
    吕安民, 李成名, 林宗坚
    2001, 3(4): 25-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经济、社会和城市研究中,我们要研究的区域往往没有数据,而这些数据需要由已知区域推求。很多建立在区域之上的研究,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数据的转换,这通常就需要面积内插。本文在面积内插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附加信息的EM内插方法,提出在GIS中实现的框架步骤,最后分析了EM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论文
    彭以祺
    2001, 3(4): 29-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始于1984年,截止目前,共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5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基础研究的国家队,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对外合作方面做出了优异成绩。实验室建设增强了国家的科研能力,为科研提供了条件和物质保障;实验室吸引、稳定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成为我国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心;实验室吸引、稳定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成为我国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心;实验室促进了国内外科技学术交流,为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新体制,形成了有利于创新、鼓励竞争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为科技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 论文
    岳天祥
    2001, 3(4): 30-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化形势和信息时代的信息集成需求,分析了城市化集成模型的内涵。在研究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各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巨量数据的子模型体系。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城市化集成模型的主要特点。
  • 论文
    2001, 3(4): 34-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西农业遥感工作,是在80年代全国农业自然资源普查的急需下兴起的。北京大学承继成教授向山西省领导建议用遥感方法进行农业资源调查,这是一种速度快、精度高、又省钱的农业自然资源调查方法。省委、省政府当即采纳了这一合理化建议,由省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抽调各有关厅局的70多名专家、技术人员,组成山西省农业遥感应用试验组。在国家教育部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大学牵头,会同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8个院校的30多名教授组成技术领导组,协同攻关,为山西省、地、县3级的农业资源调查及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各级政府领导指挥生产、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服务。
  • 论文
    2001, 3(4): 36-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9月18日,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政府有关领导、近百位中外城市市长及相关行业代表800余人会聚羊城,参加“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和“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博览会”,交流城市信息化建设技术与经验,探讨“数字城市”发展战略与对策,共同推进国际、国内城市间和政府与企业间在“数字城市”建设领域的广泛合作。这是继去年北京“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之后的一次高层次、专业性、国际性的盛会。
  • 论文
    王艳, 杨武年, 袁佩新
    2001, 3(4): 37-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结合能快速、准确、动态及直观地查明研究区生态环境本底状况,建立生态环境本底调查数据库,为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宏观管理决策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岷江中上游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为例2,探讨利用“3S”技术在指导汶川地区制定退耕还林(草)政策和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中的应用。
  • 论文
    卢中正, 张光超, 高会军, 邱少鹏
    2001, 3(4): 42-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87年和1998年两个时相的TM图像对毛乌素沙地东缘进行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面积量算,客观地反映了11年间植被盖度变化情况,评价了煤田开发对植被的影响及近年来的治沙效果。
  • 论文
    牛宝茹
    2001, 3(4): 45-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遥感技术对宁夏同心-固原段高速公路的遥感工程地质调查,查明了沿线存在的特殊性土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指出了其对公路工程的危害
  • 论文
    卓宝熙
    2001, 3(4): 48-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叙述了北京市门头沟地区洪水、泥石流等灾害遥感技术调查的概况。同时指出,该成果对门头沟区历年的汛期防灾部署起到重要作用,成为防灾救灾的重要依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文中对该区主要灾害的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了评价,同时按村镇的受害程度,将村镇分为4类,并对每类村镇受灾害的危害程度及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具体意见。还对日后可能发生严重灾害的潜在因素进行了分析。
  • 论文
    高晓梅
    2001, 3(4): 53-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着重讨论在ISO9001质量控制体系下、数字地图生产流程中影响地图质量的各类数据文件的设定与控制,从而进一步探讨在电子出版系统及CTP系统中,数字地图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的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
  • 论文
    高晓梅
    2001, 3(4): 57-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点阐述在以数字地图生产为主导的电子出版系统中,利用数字地图资源、使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及数据开发工具进行多媒体电子地图的开发和设计。探讨了在地图全数字化生产体系下,多媒体电子地图设计的技术内容、工艺流程及应用前景。
  • 论文
    关振斌
    2001, 3(4): 60-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建设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新闻社、广州市人民政府于9月18日至21日在广州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与设备博览会”上,规划局作为本次博览会的主要参展单位之一,精选了一批很有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积极参展,参展的项目绝大部分是自动化中心多年来的科技成果,如: 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规划管理审批会议系统等,获得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许多与会者纷纷致电中心,表示要上门详细了解有关系统。
  • 论文
    李国建, 胡鹏
    2001, 3(4): 61-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为在任意两个投影平面间发生的地图投影坐标变换,给出了一种通用的基于双仿射微分纠正的直接变换方法,论证了该方法的原理和科学性,并讨论了它的限制条件和快速求解的技巧,特别适合于DRG等栅格地图上的快速投影换算。
  • 论文
    2001, 3(4): 65-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应对新经济时代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目标 ,避免可能导致的更大的贫富差距、数字鸿沟 ,是上海目前举行的 APEC系列会议的重点议题。上海市市长徐匡迪指出 ,新经济时代下 ,经济实力的竞争是产生“数字鸿沟”,带来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等因素的竞争。“数字鸿沟”差距必须由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强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来消除。上海这次在筹备 APEC会议过程中 ,电信、光通信等方面的提高 ,有助于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距离。
  • 论文
    孟春林, 喻庆国, 华朝朗, 张志, 邓喜庆
    2001, 3(4): 66-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形决定了地面电磁波反射的强弱,反射的强弱又决定了被动遥感影像的质量。卫星影像的阴影与地形密切相关,山势越陡峭,影像阴影越多。云南省菜阳河保护区山高坡陡,TM卫星影像的阴影也相对增加,占10%以上。这给判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本文利用阴阳坡归一化探讨了地形阴影消除的方法,并在菜阳河保护区及其它保护区影像阴影消除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论文
    庄小妹
    2001, 3(4): 70-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窗口制办公系统经过开发部测试人员反复测试,以及开发人员不断的修改完善,系统的性能及功能已趋于成熟。9月底,系统向局及各处室领导进行一次汇报演示,开发部正汇报作了紧张的准备工作。窗口制预计于11月中旬投入使用,使用前一方面还需进一步的调整完善,另一方面还需对全局业务人员进行操作培训。
  • 论文
    张凤丽, 万余庆
    2001, 3(4): 7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光谱数据包含着丰富光谱信息,能够定量地分析物质成分[1]。由高光谱数据,可以运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反演植被生化组分含量,从而达到监测植被生长状况的目的[2]。本文具体介绍了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及其在氮、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估算中的应用。
  • 论文
    2001, 3(4): 76-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球信息科学》是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 ,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1996年至今,已试刊20期,发表论文总计近400篇。200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ISSN中国国家中心批准,将于2002年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兴学科。它融合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新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与交叉的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