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地球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
  • 地球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
    安晓亚, 杨云, 刘平芝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空间拓扑关系相似性度量是空间数据相似性度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空间数据检索和空间场景相似查询的基础和关键。本文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同时度量简单和复杂拓扑关系间的相似性度量模型。首先, 以9 个拓扑谓词提出一种简单拓扑关系间相似性度量方法, 即定义简单拓扑关系之间距离为两个9 交集矩阵之间的距离, 从而得到简单拓扑关系之间的相似度。然后, 综合考虑实体集合间的数量相似度和维数相似度,建立实体集合间的简单拓扑关系相似性度量模型, 并在上述实体集合间简单拓扑关系相似性度量的基础上, 采用分解-组合的策略先将复杂拓扑关系分解为若干个局部拓扑关系, 通过组合局部拓扑关系之间的相似度, 直至建立复杂拓扑关系间的相似性度量模型。实验表明, 制图综合中的选取对空间实体集合之间拓扑关系相似度的影响最大, 其他因素影响较小,因此, 其能以拓扑关系相似度来度量制图综合对拓扑关系的改变程度。

  • 本期要文(可全文下载)
  • 本期要文(可全文下载)
    陈崇成, 林剑峰, 吴小竹, 巫建伟, 连惠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 实现海量空间数据高效地存储管理和在线服务, 成为地学信息科学领域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根据矢量和栅格空间数据的不同特点, 提出并实现了矢量栅格数据一体化的海量空间数据分布式云存储管理与访问服务方案, 在海量矢量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创新性引入分布式图数据库Neo4J 和并行图计算框架。在三层式空间数据云存储架构基础上, 给出NoSQL数据库技术的栅格和矢量数据云存储的实现策略与方法, 并开展了通用数据访问接口的设计。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存储栅格数据, 并使用列族数据库HBase 对其建立分布式空间索引, 及采用满足ACID约束的分布式图数据库Neo4J 来存储矢量数据, 并使用R树建立空间索引。在自主研发的地理知识云平台GeoKSCloud 框架下, 初步实现了核心组件-空间数据聚合中心(GeoDAC)软件, 可为各类用户提供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管理和访问服务。通过搭建试验床, 开展GeoDAC与开源GIS 软件PostGIS 在矢量数据读写访问性能方面的对比测试。结果表明, 虽然GeoDAC没有获得写入性能的加速作用, 但其具有PostGIS 无法比拟的强大读取性能。GeoDAC将海量数据经过空间分割后分布在集群上, 能够并行处理查询请求, 极大地提高空间查询速度,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地球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
  • 地球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
    于焕菊, 齐清文, 李云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址编码是指将地址映射成地理坐标的过程, 它提供了一种把描述性地理位置信息转换成GIS 地理坐标的方式。本文分析了当前标准规范中的地址编码规则, 认为街道与小区等院落实体作为同级别的区域限定物弱化了街道的空间特征, 并且在现有地址编码规则基础上提出了将街道前置作为区域限定物的地址编码改进方案;进一步, 为了体现街道作为各类地理实体的空间参考基础, 本文按照街道的前进方向, 定义了在街道线性空间中的地理实体链表组织模型, 实现了将相互独立的地址编码实体在街道中的串联组织, 从而为今后地址查询中的参考定位提供了模型支持;最后, 给出了街道两侧不同类型地理实体纳入街道地址编码实体链表的实例说明。

  • 本期要文(可全文下载)
  • 本期要文(可全文下载)
    张驰, 李安波, 闾国年, 林冰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水印嵌入方法往往导致原始载体数据质量的下降, 而可逆水印技术由于能完整恢复原始载体数据, 因此,在精度要求较高的矢量地图版权保护应用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目前, 栅格图像的可逆水印算法研究较为成熟, 而在矢量地图领域则主要借鉴栅格图像的相关方法, 由于没有充分利用矢量数据的组织特性, 因此鲁棒性不强。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以矢量地图坐标点之间的基本空间关系在常规地图操作前后的不变性, 提出一种鲁棒的矢量地图可逆水印算法。算法首先利用道格拉斯—普克方法将要素点分为特征点与非特征点两类, 在此基础上计算每个非特征点与其相邻前后特征点连线所构成的夹角。在水印嵌入时, 利用该夹角来映射水印比特位, 并通过调整非特征点坐标来对该夹角进行调制以实现水印信息的嵌入。实验表明该算法所生成的水印具有一般可逆水印的不可感知性与可逆性, 同时, 对旋转、平移、要素排序、裁剪、压缩、简化等攻击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 地球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
  • 地球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
    平博, 苏奋振, 杜云艳, 孟云闪, 苏伟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洋锋面是海洋水团特性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本文旨在对遥感反演海洋温度场数据(SST), 引入引力模型进行海洋锋面的检测。鉴于海洋锋受噪声干扰大, 锋面强度小的特点, 本文提出了基于引力算法的引力模型。其中, 引力算法是将温度数据中的每一个像元点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天体, 其质量对应该像元的温度值, 根据引力定律计算3×3 区域中, 邻域像元对中心点像元的引力和。模型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去0 处理, 为消除对原始数据明暗程度的依赖, 对3×3 区域数据进行归一化, 然后利用函数对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增强处理, 最后, 以引力算法进行锋面检测。验证表明, 该模型能有效强化不同区域或水体差异性, 并能够有效针对海洋锋信息进行提取, 受噪声影响小。

  •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
  •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
    李绍俊, 钟耳顺, 周芹, 谢炯, 王少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IS应用的快速发展对异构空间数据库互联互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现有的多种异构空间数据库互操作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指出了各种模式的特点及其不足,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开放式空间数据库互联互访(OGDC, Opening Geospatial Database Connectivity)的策略与规范, 以及由各家GIS 平台软件厂商共同制定标准接口, 再由数据库开发厂商或数据提供厂商按照标准接口进行开发实现的新模式。本文对OGDC的设计思路、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设计了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数据访问对象模型及接口, 并使用国产空间数据库软件BeyonDB, 对OGDC作了开发和实验验证。实验表明, OGDC可以较好地兼顾空间数据互联互访中系统功能、效率和易用性等方面的需求, 为异构空间数据库的标准化共享和持续利用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
    杜云虎, 陈崇成, 唐丽玉, 李界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维地理场景的可视化是虚拟地理环境研究中展示各类复杂地学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技术。目前,现实中地理场景大多具有复杂度高、规模大、交互性强等特点, 故采用传统的单个计算机单屏显示方式, 已无法满足用户对沉浸感、大视野、高分辨率的可视化应用需求, 而多屏显示技术是一个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福建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植被覆盖变化为例, 开展了时序三维地理场景的单机多屏同步可视化技术和漫游系统研究。提出了系统的软件架构和开发流程, 并引入多线程同步机制, 实现了三视图场景的构建、三屏同步显示、三屏同步路径漫游、矢量图的差异符号化和三维场景实景图片嵌入播放等技术,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以单个计算机控制三个显示屏幕的时序同步可视化漫游系统。采用3 个时相的彩色遥感卫星影像,叠加数字高程模型形成反映不同时期水土流失程度变化的三维地理场景, 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成果展示中得到了应用。系统除了三维场景沉浸感强、震撼力大之外, 还具有动态变化、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等特点, 在地理场景动态可视化方面有独特的应用前景。

  • 本期要文(可全文下载)
  • 本期要文(可全文下载)
    何亚文, 杨晓梅, 杜云艳, 孙晓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SOA开放式架构与OGC标准规范, 提出了极地海冰-海洋参数遥感反演模型分布式共享服务体系。服务体系以“模型服务”为核心, 探讨了模型服务接口和模型服务的互操作问题。为了简化极地海冰-海洋参数遥感反演模型的分布式共享过程, 提出了极地海冰-海洋参数遥感反演模型共享服务平台的概念。共享服务平台处于模型与模型应用客户端之间, 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数据转化和功能协同, 以及实现模型算法与其他功能的分离, 使模型开发者可以专注于模型算法的设计和实现。最后, 以海冰密集度遥感反演模型和冰间湖识别模型为例, 实现了极地海冰-海洋参数遥感反演模型分布式共享方法。

  •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
  •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
    张必胜, 李朝奎, 周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尺度地形图生产和建库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信息库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小比例尺地形图, 一是按照相应比例规则进行实地测绘, 二是采用制图综合逐级缩编, 但无论哪种方法都存在着时间长、效率低、更新困难, 质量因人而异等缺陷。基于空间信息源的多尺度地形图智能化缩编, 借助空间信息数据的整体性、适应性、拓展性、算法先进性和超强分析能力, 运用空间信息拓扑关系, 建立基本比例尺图形数据库, 在信息数据库中智能化完成梯级比例尺缩编、跨比例尺缩编及任意比例尺缩编, 自动快速建立相应比例尺图形数据库, 同时保障多尺度图形数据库及时更新和维护。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测绘与缩编地形图的弊端, 保障系列比例尺地形图与基本比例尺图形数据库的一致性、实时性, 满足各层次、各行业用图需求, 方便快速建立城市DSM 地表模型和空间真三维地理模型, 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精度高、通用性强、按需供图的特点和优势。湘潭市工程实践证明:基于空间信息源数据的地形图智能化缩编的体系、架构、理论和方法是可行的, 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 本期要文(可全文下载)
  • 本期要文(可全文下载)
    陈海燕, 邵全琴, 安如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十年来, 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的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较为剧烈, 其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基于3 期LUCC数据, 借助于变化率指数、动态度指数、转类矩阵, 在全区和地级市尺度上, 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 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及区域趋同性。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下:(1)平原耕作区深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2000 年之后的“林地、高覆盖草地开垦”总体速度下降了近35%;(2) 平原耕作区北部边缘条带状地区、山区草原区受制于降水不显著的波动呈减少态势, 2000 年之后的“草地退化及荒漠化”趋势加强了近85%。研究结果为内蒙古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 遥感科学与应用技术
  • 遥感科学与应用技术
    唐婷, 冉圣宏, 谈明洪
    以京津唐地区为例, 基于SEBS模型, 利用MODIS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 计算了2000、2005和2010年四季代表月份的平均日蒸散发量, 并结合3期土地利用图, 定量评估了由城市扩张引起的日蒸散发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散发量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 春、夏和秋季的日蒸散发量分布规律为水域>林地>草地>耕地>城市用地, 冬季的日蒸散发量在三年的分布不一致:2000年为林地>草地>水域>城市用地>耕地, 2005年为水域>林地>草地>耕地>城市用地, 2010年为林地>水域>草地>城市用地>耕地。以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不明显的区域为背景区域, 评估了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外的其他因素对京津唐地区夏季日蒸散发的影响。除去该影响后得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对日蒸散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各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城市用地会使日蒸散发降低, 且水域转化成城市用地后, 其日蒸散发量降低最多, 2000-2005年降低了0.977mm, 2000-2010年其降低值为0.983mm。
  • 遥感科学与应用技术
    陈韵竹, 施润和, 王超, 陈圆圆, 高炜
    气溶胶光学厚度作为描述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被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及辐射传输模型的大气订正等研究中。卫星遥感可快速反演获取大范围气溶胶信息, 但其产品通常因云覆盖或暗目标算法等原因而存在空间覆盖率较低的问题, 且产品时相受限于卫星过境时间。水平能见度作为描述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另一重要参数, 由分布广泛的气象台站一日8 次固定时间多次发布。建立水平能见度与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转换关系, 可实现对卫星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有益补充。本文利用2001-2009 年的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与中国华东地区71 个气象台站的水平能见度数据, 对描述两者转换关系的Peterson 模型进行区域优化。采用分区域高斯曲线拟合的方法, 对影响转换精度的主要参数气溶胶标高随时间变化规律开展研究和模拟。利用2010 年数据对优化模型进行精度及区域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 优化后模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估算均方根误差为0.31, 低于原模型误差;精度基本上与单站点优化模型一致, 但在实用性方面优于单站点优化模型。
  • 遥感科学与应用技术
    许菡, 孙永华, 李小娟
    混合像元是遥感影像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对此, 本文提出基于加权后验概率的支持向量机进行影像混合像元分解。该分类算法可判定端元种类的同时得到每种地物的后验概率, 从而进行非线性模型的混合像元分解。由于加权后验概率的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能够减少分类器受土地覆盖类型模糊样本点的干扰, 因此, 改善了非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模型的精度。首先, 由样本点计算得到核函数参数值, 然后, 计算影像中每一种土地覆盖类型的后验概率, 将其作为各个两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权系数并求得多类后验概率值, 确定影像每一种土地覆盖类型并得到丰度值。本文采用TM 多波段遥感影像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实验区位于我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中北段地区, 土地覆盖类型包含农田、居民地、水体、荒地等。将本文提出的混合像元分解方法结果与标准支持向量机模型分解的结果对比表明, 以加权后验概率的支持向量机遥感影像混合像元分解方法精度优于标准支持向量机模型。
  • 遥感科学与应用技术
    米晓楠, 白林燕, 谭雪航, 芦楠, 彭改萍, 邵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化过程、人类活动及效应、经济水平、生态环境影响、电力能源消耗量和灾害分析等领域。本文利用DMSP/OLS的稳定灯光数据产品, 首先, 以辅助资料的空间对比法确定城市中心城区范围最小阈值, 然后, 提取DMSP数据中的每个极大值及一定范围内的临近值, 作为城市中心城区范围, 并将提取的范围与作为辅助资料的MODIS土地覆盖数据中相应的城市中心城区范围作线性回归分析, 进而获得估算城市中心城区范围的线性模型。经验证其结果预测吻合度达到82.06%, 平均相对误差为8.47%, 说明利用该方法提取城市中心城区范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可较准确地提取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的中心城区范围。
  • 遥感科学与应用技术
    贾明明, 刘殿伟, 王宗明, 汤旭光, 董张玉
    本文以1983-2011 年的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 利用GIS 空间分析和地图代数功能, 提取杭州湾海岸线, 分析了其变迁的位置、长度, 以及增加和减少的陆地面积。结果表明: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杭州湾南北两岸的海岸线变迁规律不同。杭州湾北岸1983-1993 年共有60.2km的海岸线向陆迁移, 最大迁移距离0.6km, 减少的陆地面积共为23.5km2。1993-2011 年由于围垦和工业填海北岸向海迁移。其中,1993-2002 年最大迁移距离3.6km, 新增陆地面积42.5km2, 2002-2011 年最大迁移距离2.9km, 新增陆地面积61.0km2。由于淤积和围垦, 杭州湾南岸海岸线不断向海迁移, 1983-1993 年、1993-2002 年和2002-2011 年向海迁移最大距离分别是1.8km、2.7km和5.1km, 新增陆地面积分别为34.3km2、230.2km2及331.7km2。海岸线向海迁移的速度越来越快, 规模越来越大。研究成果对于地图制图、滨海湿地生态资源管理, 以及海岸线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遥感科学与应用技术
    于海达, 杨秀春, 徐斌, 金云翔, 高添, 李金亚
    对草原植被长势变化的监测, 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的分析, 对生态环境治理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50m的MODIS-NDVI 数据, 构建草原植被长势指数(MGI), 分析了16 天间隔的植被长势变化及其与降水、气温的相关性和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性。得到锡盟3 种草原类型区2001-2010 年草原长势变化情况, 及降水、气温在草原生长不同阶段对草原长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空间上长势东部变化好于中部与西部, 北部好于南部;时间上2003 年长势最好、2001 年长势最差。(2)锡盟内3 种草原类型区MGI均与降水关系明显, 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 降水对温性草原区长势变化的影响最大。(3)在草原生长的不同阶段, 影响因子不同, 前期与后期主要受气温影响, 中期主要受降水影响, 草原生长对降水存在明显的滞后, 一般在32-48 天, 同时指出草原植被在不同时间段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时间。
  • 本期要文(可全文下载)
  • 本期要文(可全文下载)
    范俊甫, 马廷, 周成虎, 周玉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DMSP-OLS数据提取城市区域的经验阈值法存在固有的缺陷, 经验阈值对不同的空间区域不具备通用性, 不适用的经验阈值, 将导致城区面积提取具有较大误差, 可采用统计数据对经验阈值进行修正以降低误差。本文在大时空尺度条件下以少量样本城市的统计数据对经验阈值方法进行了修正;另采用Elvidge二次多项式模型对DMSP-OLS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校正。在此基础上选取总斑块数量、景观总面积、平均斑块大小、最大斑块面积比、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总边界长度、平均边界密度和斑块平均回旋半径共9个景观生态学指标, 采用FRAGSTATS 3.3软件计算分析了1992-2010年环渤海区域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2-2010年间, 环渤海区域城市化进程持续较快发展, 城市建成区总面积增加了2.14倍, 平均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76%, 提取到的城市斑块平均回旋半径增加了约26.5%, 并且城市景观斑块的复杂度明显上升, 可检测到的城镇总个数增加了82%。但是, 每100km2内孤立的城市景观斑块数却降低了约76%;大城市持续扩张的相对速度慢于中小城市, 城市区域边界密度和整体城市分布景观格局破碎度逐渐降低, 核心城市与周围卫星城市的景观斑块的联通性逐步增加。
  • 地理空间分析综合应用
  • 地理空间分析综合应用
    孟丹, 李小娟, 徐辉, 宫辉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1990、2000、2006 年3 期多源影像数据、基础地理数据、DEM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其他相关资料, 采用遥感信息提取GIS 空间分析及土地科学相关模型等综合研究方法, 首次提取近20 多年来京津冀都市圈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信息(误差在10%以内), 并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幅度、速度、空间增长格局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 京津冀都市圈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持续增加, 1990-2006 年, 建设用地年平均变化率为2.81%;建设用地年变化速率较大的地区是唐山、保定、石家庄, 大于全区平均变化率。京津冀都市圈城镇用地空间增长格局中, 70%左右的新增城镇用地分布在城中心40km范围内, 80%以上的新增建设用地集中在高速公路沿线20km范围内, 并且新增城镇用地呈现沿城市中心、高速公路向外扩张的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具有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它们为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环境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数据和决策借鉴。
  • 地理空间分析综合应用
    张治清, 贾敦新, 邓仕虎, 金贤锋
    本文梳理了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系统分析了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趋势。鉴此, 构建了城市形态定量化研究的测度指标体系, 并以RS和GIS技术制定了城市形态定量化分析方法框架, 对重庆市主城区空间形态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在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上采用了面积增长量、城市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 及各方位用地扩展强度等指标;在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特征方面采用了紧凑度、分形维数和形状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主城区空间形态演变受其重大事件影响较大, 呈“突变”和“整合”相结合的演化过程;重庆市主城区空间扩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以集约式和内涵式扩展为主;由于受主城区扩展的各向异性影响, 主城区扩展以北向和西向扩展为主。本研究为城市空间形态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参考。
  • 地理空间分析综合应用
    郭泺, 杜世宏, 孙皓铭, 丁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遥感影像、野外调查和统计资料为数据源, 在ArcGIS 支持下, 建立以珠海市主城区为起点设置的不同方向的两个空间样带, 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梯度分析方法, 分析了珠海市城区景观空间格局沿梯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珠海市城区15 年来城乡建设用地、道路和林地的面积均呈增加趋势, 农田、裸地, 水体、灌丛和滩涂等类型面积减小, 证明了研究时段内城市扩展在城乡交界区域明显;随着空间样带由城区中心向外围移动, 样带上建设用地的面积均下降, 农田面积逐渐上升, 表明了珠海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和方向性。通过空间格局梯度变化特征的分析, 能够定量化地分析珠海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对于珠海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 地理空间分析综合应用
    李晓萌, 马玥, 孙永华, 宫辉力, 李小
    洪水灾害已成为给当今人类带来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之一, 因此, 灾害风险评价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与条件。本文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 综合考虑降水(累计降雨量和最大降雨量)、河流(河网密度)、地形(高程值和坡度值)、土地利用和植被(NDVI)共5 种相关因子, 以1km格网数据为基础,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巴基斯坦洪水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巴基斯坦洪水灾害危险性受降雨和地形的影响较大, 其危险程度东南部大于西北部, 并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