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2011, Vol. 13 ›› Issue (5): 695-700.doi: 10.3724/SP.J.1047.2011.00695
唐智华1, 朱现龙2, 李成3
收稿日期:
2010-09-28
修回日期:
2011-09-20
出版日期:
2011-10-25
发布日期:
2011-10-25
作者简介:
唐智华(1983-),女,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遥感与GIS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研究工作。 E-mail:gis_zhihua@126.com。
基金资助:
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以京杭大运河为例(2006BAK30B01)。
TANG Zhihua1, ZHU Xianlong2, LI Cheng3
Received:
2010-09-28
Revised:
2011-09-20
Online:
2011-10-25
Published:
2011-10-25
摘要: 本文以扬州市市辖区为例,利用2001年的ETM影像与2007年的ALOS影像两期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方法,获取了扬州市2001年与2007年两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LUE-S模型的原理及CLUE-S模型的应用;探讨了CLUE-S模型所需数据、驱动因子选取、模拟参数设置、模拟结果获取等,进而运用CLUE-S模型,以2001年土地利用分布图为模型输入数据,模拟预测了扬州市2002-2007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最后,利用面向对象方法所获取的2007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图,对2007年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分析CLUE-S模型的可应用性。结果显示,CLUE-S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较小尺度区域城市空间发展分布格 局,能为较小尺度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指导,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模型。
唐智华, 朱现龙, 李成.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CLUE-S模型与应用分析——以扬州市为例[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13(5): 695-700.DOI:10.3724/SP.J.1047.2011.00695
TANG Zhihua, ZHU Xianlong, LI Cheng. Analysis of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in Yangzhou City Based on CLUE-S Model[J]. , 2011, 13(5): 695-700.DOI:10.3724/SP.J.1047.2011.00695
[1] 陈佑启,Peter H.Verburg.基于GIS的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模型[J].生态科学,2000,19(3):1-7.[2] Lambin E F,Rounsevell M D A,Geist H J. Are Agricultural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Science/research Plan . Stockholm and Agricultura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0,82:321-331.[3] Verburg P H,Paul Schot,et al.Land Use Change Modelling:Current Practice and Research Priorities[J].Geojournal:in press.[4] Veldkamp A,Fresco L.CLUE-CR:An Integrated Multiscale Model to Aimulate Land Use Change Scenarios in Costa Rica[J].Eco1.Model,1996,91:231-248.[5] Verburg P H,Veldkamp A,de Koning G H J,et al.A Spatial Explicit Allocation Procedure for Modelling the Pattern of Land Use Change Based upon Actual Land Use[J].Ecological Modeling,1999,116:45-61.[6] 张永民,周成虎,郑纯辉,等.沽源县土地利用格局的多尺度模拟与分析[J].资源科学,2006,28(2):88-96.[7] 摆万奇,张永民,阎建忠,等.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动态模拟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2):206-214.[8] 朱现龙.扬州市市辖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拟研究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9] 张永民,赵士洞,张克斌.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动态模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3):68-73.[10] 蔡玉梅,刘彦随,宇振荣.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的进展—CLUE-S模型及其应用[J].地理科学,2004(4):63-70.[11] 谢峰.基于CLUE-S模型的吐鲁番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拟研究 .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 吴桂平.CLUE-S模型的改进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3] 张华.基于水资源约束机制的张掖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4] 王秀梅.基于RS和GIS的鄂托克旗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模拟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5] Pontius Jr. R G, Schneider I C. Land-cover Change Model Validation by an ROC Method for the Ipswich Watershed,Massachusetts,USA[J]. 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1,85:239-248. |
[1] | 范兰馨, 吴艳红, 迟皓婧, 郑思齐, 闫家恒, 任永康, 孙忠华. 暖湿化下西北地区水体变化趋势遥感监测[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9): 1842-1854. |
[2] | 邢子瑶, 董芯蕊, 昝糈莉, 杨帅, 黄梓焓, 刘哲, 张晓东. 融合VGI和遥感等多源数据的洪涝范围提取与模拟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9): 1869-1881. |
[3] | 张俊瑶, 杨晓梅, 王志华, 杨海坤, 张博淳, 万庆, 雷梅. 绿色发展理念视角下内蒙古煤矿区格局演变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8): 1655-1668. |
[4] | 曹煜, 方秀琴, 杨露露, 蒋心远, 廖美玉, 任立良. 基于随机森林的西辽河流域CCI土壤湿度降尺度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8): 1669-1681. |
[5] | 张寒博, 李彤, 李晓芳, 邓滢, 邓应彬, 荆文龙, 胡义强, 李勇, 杨骥. 无人机遥感和GWR结合的水华短时预测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8): 1682-1698. |
[6] | 林娜, 何静, 王斌, 唐菲菲, 周俊宇, 郭江. 结合植被光谱特征与Sep-UNet的城市植被信息智能提取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8): 1717-1729. |
[7] | 吴敏, 张明达, 李盼盼, 张勇健. 面向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溯源模型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7): 1325-1335. |
[8] | 杨颖频, 吴志峰, 黄启厅, 骆剑承, 吴田军, 董文, 胡晓东, 肖文菊. 协同遥感与统计数据的粤西甘蔗种植分布提取及时空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5): 1012-1026. |
[9] | 刘潇, 刘智, 林雨准, 王淑香, 左溪冰. 面向遥感影像场景分类的类中心知识蒸馏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5): 1050-1063. |
[10] | 衡雪彪, 许捍卫, 唐璐, 汤恒, 许怡蕾. 基于改进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3): 495-509. |
[11] | 高鹏飞, 曹雪峰, 李科, 游雄. 融合多元稀疏特征与阶层深度特征的遥感影像目标检测[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3): 638-653. |
[12] | 秦肖伟, 程博, 杨志平, 李林, 董文, 张新, 杨树文, 靳宗义, 薛庆. 基于时序遥感影像的西南山区地块尺度作物类型识别[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3): 654-668. |
[13] | 陈凯, 雷少华, 代文, 王春, 刘爱利, 李敏. 基于开源数据和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地形重建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2): 252-264. |
[14] | 饶子昱, 卢俊, 郭海涛, 余东行, 侯青峰. 利用视角转换的跨视角影像匹配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2): 368-379. |
[15] | 王龙号, 蓝朝桢, 姚富山, 侯慧太, 武蓓蓓. 多源遥感影像深度特征融合匹配算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2): 380-3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