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吕晓伟.南海争端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当代社科视野,2009(Z1):75-80.
[2] 王传军.区外大国对南海地区的渗透及其影响[J].当代亚太,2001(11):14-18.
[3] 骆莉,袁术林.中国国家安全中的南海问题初探[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1):7-11,23.
[4] 何志工,安小平.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及其影响[J].当代亚太,2010(1):132-145.
[5] Gregory I N, Ell P S. Analyzing spatiotemporal change by use of national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J]. Historical Methods, 2005,38(4):149-167.
[6] Knowles A K. Past time, past place: GIS for history[M]. Redlands, CA: ESRI Press, 2002.
[7] Gregory I N. A place in history: A guide to using GIS in historical research[M]. Oxford: Oxbow Books, 2003.
[8] 王均,陈向东.历史地理学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2):131-135.
[9] 陈述彭,黄翀.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J].地理研究,2005,24(4):489-498.
[10] 王彬,司徒尚纪.基于GIS的广东地名景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7,26(2):238-248.
[11] 李安波,毕硕本,裴安平.田野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建设[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1):39-42.
[12] 王均,陈向东,宇文仲.历史地理数据的GIS应用处理——以清时期的陕西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2003,5(1):58-61.
[13] 初建朋,侯甬坚.基于GIS技术建立明清时期山西省人口耕地资料数据库[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6(2):73-75.
[14] 陈刚.超媒体地理信息技术在六朝建康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刍议[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20(3):41-45.
[15] 魏顺平.技术支持的文献研究法:数字化教育研究的一个尝试[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6):29-34.
[16] 刘金红,陆余良.主题网络爬虫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0):26-29,47.
[17] 马劲松,徐寿成,朱大奎,等."数字南海"空间关系数据库模型及传输协议设计与实现[J].地球信息科学,2007,9(6):59-64.
[18] 王子舟.图书馆学专门方法论纲[J].图书与情报,2001(4):10-16.
[19] 徐远超,刘江华,刘丽珍,关永.基于Web的网络爬虫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7(21):119-121.
[20] 李勇,韩亮.主题搜索引擎中网络爬虫的搜索策略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30(3):4-6,56.
[21] 刘汉兴,刘财兴.主题爬虫的搜索策略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12):3160-3162,3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