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7年, 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7-12-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徐冠华
    1997, 0(4): 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了。我代表国家科委向参加会议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的成功。并向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做出贡献的科技、经营管理及市场营销人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会议将对发展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战略、政策等问题进行研讨,同时交流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达到统一认识、推动全社会各个方面为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多做实事的目的,加速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发展。
  • 论文
    郑立中
    1997, 0(4): 8-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了,我向与会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欢迎,并预祝大会成功。 十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创造了世界震惊的经济奇迹。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是密不可分的。世界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是完全正确的。全国科技大会确定的科教兴国方针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全社会的共识。
  • 论文
    孙志鸿
    1997, 0(4): 16-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香港中文大学与台湾大学联合开设的《地理资讯与永续发展》远程教育课程于1997年9月18日正式开讲,中国科学院陈述彭院士讲授第一讲:地理资讯之发展。香港和台湾的学生可通过国际电脑网络及大屏幕与讲师见面、上课及提问题。 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全球华人开展的第一次远程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课程。 本课题共设12讲,由来自大陆、香港和台湾的11位知名学者教课。
  • 论文
    路甬祥
    1997, 0(4): 17-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组建的“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于1997年8月28日在香港正式成立,来自内地、香港科技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100多位贵宾参加了开幕典礼。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李国章校长亲临主持揭幕,并作了重要讲话。在成立典礼上,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枢院士、中国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郑立中教授、联合国亚太社会经济委员会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部何昌垂博士在会上致贺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先生在揭幕前作了题为《优势互补 比翼齐飞》的演讲,联合实验室主任林珲副教授在仪式上对联合实验室作了介绍,周成虎主任、郭华东副主任 (学术委员会) 回答了贵宾们提出的有关问题。 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持,是在杨振宁院士、陈述彭院士等的鼓励促进下,在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陈宜瑜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李国章校长等领导的支持下,在许多科学家的积极参与下,由陈宜瑜副院长及李国章校长代表双方于1997年6月28日签定协议后,正式建立的。
  • 论文
    李国章
    1997, 0(4): 19-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天是本校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新里程,而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是这个新里程的一座重要碑记,是在路甬祥院长、杨振宁院士、陈述彭院士的鼓励促进下,在各位科学家的积极投入和参与下联合建成的。今天在座的各位是这项事业的见证者。我深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会取得更卓越的成就。 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在本校成立,除了香港回归所赋予的特殊意义外,这项建树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 论文
    孙枢
    1997, 0(4): 20-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在香港回归以后不到2月的时间,前来参加这么一次重要的会议。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向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建立的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表示衷心的、热烈的祝贺! 我本人是一个地质学家,所以我愿意把地球信息科学看成是我们地学的一个前沿的、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但是我想也许更准确一点看,地球信息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新科学领域。
  • 论文
    郑立中
    1997, 0(4): 20-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典礼。首先我代表国家科委国家遥感中心和国家科委基础研究高技术司向联合实验室的成立表示祝贺!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具有时代的意义: 第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全球的互联网、数字卫星通讯等飞速发展,敲响了时代的钟声,地球信息科学也应运而生,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地球科学的研究前沿,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 论文
    何昌垂
    1997, 0(4): 2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机会参加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的开幕典礼,对我本人来说是一个殊荣。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对联合实验室的建立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领导的远见和决心表示敬佩!我觉得还应该对为实验室的建立辛勤筹备、踏实工作奉献的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有关的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表示衷心的祝贺!
  • 论文
    陈述彭
    1997, 0(4): 22-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港回归50天了,迎来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庆典。22日我们刚结束在北京举办的地球信息科学国际讨论会。25日,全球华裔的商界人士又云集在温哥华,讨论电子通讯与资讯科技对环球市场的影响,这不是偶然的,这表明我们华裔的科技界和商界的脚步,正开始从太平洋走向全世界。今天,我向各位讲演的题目是:“优势互补、比翼齐飞”。我想,这个题目的英文翻译很困难了。所以叫“二十一世纪香港的魅力”。
  • 论文
    何建邦
    1997, 0(4): 27-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会议的概况 国际欧亚科学院地球信息科学学术会议(The Geo-Informatics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Eurasian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IEAS'97,Beijing)和第四届国际地理信息系统学术讨论会(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rn,Beiiing'97,简称:IWGIS'97,Beijing)于1997年8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地球信息科学——科学预测、全球变化和区域持续发展研究。
  • 论文
    陈述彭
    1997, 0(4): 35-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关系,也许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今天的产业化是昨天的应用基础研究的延伸,而今天的应用基础研究是为了明天的产业化。引进只能填补今天的空白;创新才会开拓未来的辉煌。 哥伦布会议 1996年6月,美国29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代表。作为UCGIS的成员。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举行会议,共商未来十年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问题。经过认真推敲和提炼,提出“地理信息科学的优先研究领域”的报告。其中的观点很有借鉴和启发价值。
  • 论文
    1997, 0(4): 40-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理信息的互操作性 “互操作性”是指现有系统和应用自下而上的集成,两者在当初建立时并未确定要进行集成。因为地理信息的表达方式很多,系统设计者已经做了许多不同的选择,所以如果不经过调试,就不可能把一个系统的数据传至另外一个系统,不可能从一个系统发命令去控制另外一个系统,由此浪费的时间、通讯和协调的困难,以及重复劳动而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互操作性是指不同系统之间信息的共享或交换。
  • 论文
    陈育峰
    1997, 0(4): 46-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理信息系统是研究全球变化的重要工具,反过来,全球变化的研究也将促进地理信息系统乃至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本文简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基本框架和能力建设的主要方向,并以全球变化对森林的影响研究为例说明全球变化研究中专题型地理信息系统研制的方法及其实现过程。
  • 论文
    郭华东
    1997, 0(4): 51-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遥感应用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是一代新所。她顺应国际科技发展的潮流而诞生,伴随国家对新技术的不断需求而成长。自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所以来,经过以陈述彭、徐冠华院士为代表的历届领导与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得益于中国科学院及国家主管部门和兄弟单位的支持,已建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空间应用与对地观测领域综合研究实验基地,并且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国际遥感界占有一席之地”。
  • 论文
    《中国长江持续发展地图集》编制组
    1997, 0(4): 53-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科委工业科技司于1997年10月27—29日在京主持召开编制《中国长江持续发展地图集》课题初审会议。1997年10月29日会议特邀请本图集科学顾问陈述彭院士,对图集进行了全面的初审,并提出许多高层次建设性意见。 (1)会议详细审查了一年来各参加单位工作成果,按图集总进度,目前已完成约80%的工作量。图集在总结和归纳“85”长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一些新的选题。根据最近研究成果新编地图约占40%以上,其中首次出现的选题约占10%。
  • 论文
    宋现锋, 曹桂发
    1997, 0(4): 54-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言 信息社会的全球化网络将使人类的生存空间发生质的飞跃,即物理空间向信息空间的转移。在以数字化生存为基本特征的虚拟社会里,模拟旅游、购物、工作等虚拟生活方式将替代大部分真实社会中的社会活动。尽管人类的实际活动空间缩小了,但是人类的抽象活动空间却遍及全球。 这种“物理空间缩小和抽象空间膨胀”是以各类专题地理信息的快速共享为基础的。用户在网络地图信息的帮助下,就可以非常清楚地把握他在网络空间中的位置及其相关信息。专题地图信息就好象是生活在虚拟社会中公民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