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1年, 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1-03-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2001, 3(1):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让我们向跨越世纪的人们欢呼 ,并致以千禧之年的祝福 !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迅猛发展 ,正在改变着人们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朝发夕至 ,假日旅游的活动半径扩大了 ,天涯若比邻 !地球村民的交往更加近乎了。人们正努力跨越数字化的鸿沟 ,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上至电离层、下至莫霍面 ,复盖气、水、生物和岩石圈层 ,构筑起全新的人类圈或智慧圈 ,去重新认识 2 1世纪信息社会的大舞台。地球系统科学与空间技术、信息科学 ,彼此交叉渗透 ,正在孕育崭新的地球信息科学 ,推动着“数字地球”的浪潮。
  • 论文
    陈述彭
    2001, 3(1): 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西部开发将要在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经济的新时代下进行。其国家战略目标是逐步缩小地区差异、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增进民族团结。经过近50年来的努力,西部的地球科学信息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更新也是切实可行的。应该充分加以利用,作为区域规划和工程设计的依据,并建议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 论文
    李京文
    2001, 3(1): 9-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点讨论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西部经济的发展问题。较系统地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关系以及西部发展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措施和利用亚欧大陆桥推进西部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 论文
    廖克
    2001, 3(1): 15-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中国西部开发战略提出三点建议:1.中国西部地区现有地球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应进一步分析整理与挖掘提炼,为西部发展战略服务;2.中国西部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发展战略与开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3.充分发挥第二亚欧大陆桥、泛亚铁路与边境的作用。
  • 论文
    2001, 3(1): 17-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组织召开的《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出版座谈会 ,于 2 0 0 0年 6月 1 3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编委会主任孙鸿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石玉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学报》主编李文华 ,全国政协秘书长、原地矿部部长朱训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单基夫、总编辑徐惟诚 ,原中科院综考会主任赵士洞 ,中国科协学会部部长马阳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纪远等 2 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会议由单基夫社长主持。与会专家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 论文
    郑本兴
    2001, 3(1): 18-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省上领导委托,省旅游局组织兰州市有关专家学者中国科学院李吉均院士、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张林源、中科院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员王宗太、郑本兴,沙漠研究所研究员杨根生,西北民族学院副教授胡孝宏,甘肃城乡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吕元光以及新闻媒体总编、记者多人与东部来兰投资者,在贾笑天局长等陪同下,于2000年10月23~29日赴河西考察可开发的重点旅游资源(图1,2)。在考察中,为丝路古道上的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所吸引,并为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萦怀,即兴书感以共勉。并对河西各地领导的盛情接待及胡孝宏、张林源等先生对诗稿提出的修改意见表示谢意。
  • 论文
    陈健飞
    2001, 3(1): 20-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和福建省自然资源学会主办的“海峡两岸资源互补与永结利用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 9月 4日至 6日在福州召开。来自两岸地理和资源科学的 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福建省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福建师大自然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朱鹤健教授主持开幕式 ,福建省人民政府汪毅夫副省长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洪华生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福建省科协林思翔副主席致开幕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 ,台湾中华地理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地理系教授张长义分别代表两岸学者讲话 ,福建师大校长曾民勇教授致词祝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 62篇 ,有 32篇论文在大会报告并进行了讨论。
  • 论文
    张华国, 周长宝, 黄韦艮
    2001, 3(1): 21-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它的发展建设受到了管理落后的制约,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势在必行。运用RS、GIS等空间信息技术,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MNRGIS)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海洋自然保护区及其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特点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对MNRGIS的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和数据库结构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提出了MNRGIS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论文
    2001, 3(1): 26-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贯彻中央关于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精神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等七家单位 ,于 2 0 0 0年 4月 1 8日至 2 0日在成都市金牛宾馆召开了“中国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 1 4个省 (区、市 ) 40余家单位的 7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收到学术论文 5 0余篇。开幕式由四川省科协副主席周新远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石玉林致开幕词并作了重要报告。
  • 论文
    孙希华
    2001, 3(1): 27-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经济空间结构的重心研究方法,分析了山东省近八年来产业重心的转移,提出了山东省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 论文
    岳天祥
    2001, 3(1): 32-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按照信息的综合水平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区分为I级指标体系和II级指标体系,其中I级指标体系对应数据库,II级指标体系对应模型库。在分析多目标决策模型、风险决策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等综合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集成模型的研究框架。总结了近几年来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集成模型的研究进展和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讨论了进一步需要研究的内容
  • 论文
    卢珊, 王平, 刘湘南
    2001, 3(1): 38-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精准农业是具有超前性的农业高技术,代表了当前国际上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样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论述了精准农业建设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技术关键,包括多维农业信息动态获取、智能化数据分析及农业电子地图快速制作等,这对我国的精准农业建设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论文
    康春丽, 刘德富, 杜建国
    2001, 3(1): 43-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自激励门限自回归模型原理,对多年的地震活动形势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用于地震大形势分析的客观化数值预测模式-在线预测模型。根据1980年以来中国大陆实际发生的地震资料对这一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统计结果表明,利用在线预测模型在对未来地震趋势进行预测时,其年度形势特征量的最大误差为0.3,平均误差为0.12;因此该模型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地震形势变化的自然特征及规律,较好的预测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这一模型的建立为促进地震趋势向客观化、定量化预测方向发展,提供了一种科学途径
  • 论文
    周日平, 申平, 李建强, 苟少明
    2001, 3(1): 46-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安塞油田可视化决策系统,将基础勘察数据油田基本图件和油井数据有效的管理起来,可作统计分析、档案更新、数据查询。这不仅对属性数据可采用数据库管理,而且通过空间数据对属性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可视化
  • 论文
    郭仁忠, 林亨贵
    2001, 3(1): 50-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了“数字地球”的有关问题。指出“数字地球”是人类社会及其活动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是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发展趋势。关于“数字地球”的讨论不应局限在空间信息技术领域,而应该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认识它
  • 论文
    宋平舰, 王瑞富, 黄建波, 黄卫民, 张杰
    2001, 3(1): 54-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就推动“数字城市”的顺利发展,提出了一个建设网络模拟实验系统的新的组织结构方式。就此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该系统的意义与功用,并指出适用的建设原则和首要任务,同时予以示例说明
  • 论文
    寇有观
    2001, 3(1): 59-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数字城市体系框架和数字城市工程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讨论数字城市基础信息平台,以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社区、安全保障、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等职能;探讨数字城市工程的数据获取与更新、数据库、网络、行业信息工程和数据标准等体系
  • 论文
    路紫, 白翠玲
    2001, 3(1): 63-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旅游网站的基本概念的内涵及我国旅游网站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剖析,通过由Yahoo搜索的我国旅游网站的资料,对我国现状旅游网站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内容、方式、功能、规模”四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中国旅游网站的联邦式的“一统”化中的三个结合趋势、依托传统行业实体和专业产业资源后盾发展电子商务,在信息化基础上提高对使用关系的管理水平进行了展望。旅游网站作为网络经济形势下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战略武器,已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固有壁垒带来冲击,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在未来的发展中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 论文
    吴美蓉
    2001, 3(1): 67-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点论述了资源一号卫星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设计;同时针对该卫星数据的处理,分析了各种有关的不同问题,分析采用了相应的技术方法。此外,概述了资源一号卫星数据的处理应用
  • 论文
    齐清文, 廖克, 刘岳, 池天河
    2001, 3(1): 71-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知识创新工程中,地图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本文就知识创新工程的地图学的学科规划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文中首先阐述了地图学学科规划的指导思想,即继承深厚的学科积淀、追踪国际热点和前沿、超越和创新、理论-技术-产业化紧密结合。随后作者讨论了地图学的国家目标和科学目标,对地图学的主要创新方向及其领域前沿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叙述,同时也涉及到了创新基地内外一体化的组织管理体系的设想。最后,本文从“多层次的创新成果展望”和“地球科学中永远年青的横断型学科”两方面对地图学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 论文
    张军海, 胡文亮, 张义文
    2001, 3(1): 77-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图形符号是地图的语言,在量化地图中,图形符号侧重于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特征,以揭示事物的量变过程与发展规律。图形符号的设计除注重内容的表达之外,还应强化形式的表达。图形符号动态化就是从符号的表现形式上来增强地图的趣味性和可视性。本文从视角感受的角度,阐述了图形符号动态化的含义及其在量化地图中的表现形式,以丰富地图的展示方法,提高量化地图的展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