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2年, 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2-03-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2002, 4(1):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球信息科学》经过 6年试刊 ,于新世纪之初 ,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 (国科财字 [2 0 0 1 ]3 2号文 )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 ,并提升为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 ,在国内外分开发行。这是政府和人民对地球信息科学发展的支持和鞭策 ,也是信息社会对地球信息科学需求日益增长的反映。新世纪 ,面对全球化经济的新时代 ,面对信息化、现代化的新中国 ,《地球信息科学》准备以崭新的姿态 ,迎接空前的机遇与挑战。
  • 论文
    2002, 4(1): 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球信息科学》2 0 0 2年第 4卷第 1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正式与国内外广大读者见面。本期设置有数字地球战略研究、数字城市论坛、数字海淀进展、两岸学术交流、空间模型分析和学苑动态 6个栏目。本期的主题是 :1 .数字地球战略探讨数字地球是 2 0世纪末举世瞩目的热门话题 :涉及到全球经济的区域重组 ,跨国公司的资源再分配 ,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乃至建立世界新秩序与保障国家安全等诸多重大问题。在我国 ,目前纷纷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 ,力求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区”等 ,抓住机遇 ,务实苦干 ,不断规划深化“数字地球”的研究。
  • 论文
    陈述彭
    2002, 4(1): 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中国”目前不再只是“热门话题”,而是真枪实弹地在启动、运作了。诸如“数字福建”建设规划的制订 ,建设全省公用信息平台 ,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和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改造工程、组建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制定省政务信息共享政策 ,同时启动“数字鼓楼”示范区。福建省是真抓实干 ,棋先一着 ,为“数字中国”领跑。另外 ,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会议上 ,田凤山部长提出 ,以信息化带动国土资源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 论文
    2002, 4(1): 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组建于 1 985年 ,为最早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也是国际上较早成立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机构之一。十五年来 ,实验室注重 GIS方法和理论研究与学科发展 ,以及推广和应用 ,密切结合国家需要完成多项重大科研任务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加强人才培养 ,对我国 GIS发展起着导向、示范及人才培养的作用。任务 :探索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新领域 ;开展地球信息机理、地理信息分析与模型、空间决策支持研究 ,发展地球信息科学 ;拓展地理信息系统在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 论文
    陈军
    2002, 4(1): 7-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理基础框架数据是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 ,人们一直是按照平面图或铺盖数据模型 ,将具有鲜明的多维、动态特征的现实空间世界抽象为二维、静态目标 ,生产、提供和使用二维 (或 2 .5维 )的地理基础框架数据。该地理基础框架数据在表达或反映三维实体及其时空变化方面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不能满足国家信息化的应用需求。本文就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狭义和广义概念、国内外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发展过程、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三维、多尺度、时态和动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并提出了构建多维、动态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建议 ,加强对多维动态空间数据模型的理论研究 ,开展多维动态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建设工程 ,开拓多维动态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应用领域。
  • 论文
    2002, 4(1): 13-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永生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为业务方向 ,以建立大型的空间数据应用服务中心为发展目标 ,通过不断技术创新 ,建立完整的空间数据采集、生产加工、集成管理以及应用服务一条龙的技术系统。为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商业营运、城市规划等各行各业提供优质的空间数据及服务。具有 5 0多年发展历史的永生股份公司 ,其前身为成立于 1 947年商务自来水笔厂 ,1 95 0年更名为国家新华金笔厂 ,1 987年正式成立永生金笔厂。
  • 论文
    廖克
    2002, 4(1): 14-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图”是指空间信息图形表现形式的地图 ,也包括图像、图解等其他图形表现形式 ;“谱”是按事物特性所建立的系统 ,或按时间序列所建立的体系。地学信息图谱具有图形与谱系的双重特性 ,是由大量地学数字信息经过图形思维与抽象概括 ,并以计算机多维与动态可视化技术 ,显示和揭示地球系统及各要素和现象空间形态结构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种手段与方法。本文分别论述了 :1.图谱的基本概念 ;2 .地学信息图谱的探讨 ;3.地学信息图谱建立的基本过程与步骤 ;4.地学信息图谱实例——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 ;5 .地学信息图谱的意义与展望。
  • 论文
    梁军, 何建邦
    2002, 4(1): 21-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是一种人地关系系统。“数字城市”是城市的信息系统或数字神经系统 ,它必须反映现实城市的人地关系。数字城市是现实城市人地关系在信息空间的影射。数字城市的主体是人 ,由政府、企业和市民构成 ,因此 ,城市信息系统由政府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系统、公众服务信息系统构成 ,政府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的核心。
  • 论文
    励惠国
    2002, 4(1): 26-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学信息图谱探索研究》是中国科学院陈述彭院士主编 ,于 2 0 0 1年 1 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书。它是 2 1世纪信息时代一部高水准的地学图谱的创新著作。全书内容主要是按照陈述彭教授 2 0世纪 90年代提出的“地学信息图谱”新概念总结的 ,是一部在理论实践上既继承中国传统特色的 ,又超前的、独创的实践论著。该书的出版发行势必推动现代地图学和数字地球的全新发展 ,对信息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该书是一项拓展图谱科学的重大成果 ,具有重要的科学实用价值。该书论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科学内涵、主要类型 ,并结合实例揭示如何在大型空间数据库支持下开展地学信息图谱的构建及其应用。
  • 论文
    朱振海, 黄晓霞, 李红旮, 李爽
    2002, 4(1): 27-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城镇是当前高技术开发热点之一。本文从数字城镇的内涵入手 ,通过对数字城镇的定义、分类及构筑数字城镇的目的、意义分析 ,提出构筑数字城镇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及其技术关键 ,并设想数字城镇的管理机制 ,以利推动我国数字城镇工作的良性发展。
  • 论文
    石登荣, 陶康华
    2002, 4(1): 32-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 TM热图像资料和地面资料 ,建立了哈尔滨城市建筑及绿化与城市热辐射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绿化对热辐射场的削减作用和建筑对热辐射场的增强作用非常明显 ,特别是在夏季最为典型。根据平衡计算 ,该城市绿化率极限最低为 2 7% ,理想值为 40 % ,建筑密度应当控制在 2 7%以下为宜。其为城市生态系统管理与建设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 论文
    胡伟平, 何建邦
    2002, 4(1): 35-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广州 -佛山都市区城乡聚落时空演变的区域历史背景。利用地形图与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数据挖掘方法 ,在空间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探讨了广州 -佛山都市区城乡聚落近一个世纪的时空演变规律 ;初步总结出聚落演变时空信息图谱的双核心、生命节律、跳跃 -填充 (Jum p- Fill)、TOD模式等特征 ,并进一步研究了其方向与应用前景。
  • 论文
    李爽, 朱振海, 文沃根, 田建春, 胡健, 王际祥
    2002, 4(1): 4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着重介绍数字海淀智能平台开发框架的主要内容和功能。即数字海淀智能平台总体设计方案及技术规范研制 ;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更新与扩建 ;数字海淀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公众服务信息系统开发 ;数字海淀技术支持系统的软件开发与建设。功能开发集中在实现各子系统的可视性 ;辅助决策系统的规划、分析和决策能力等。
  • 论文
    2002, 4(1): 46-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 ,由中科院遥感所、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三方共同组建的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开放型的“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于 2 0 0 1年 1 1月 2 9日在北京天地科学园区成立。实验室办公室设在中科院遥感所 ,培训部设在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 ,资料部设在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大会由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副局长陈泮勤副局长主持 ,中科院遥感所郭华东所长作实验室组建报告 ,中科院陈宜瑜副院长、国家文物局张柏副局长、中科院陈述彭院士等领导分别讲话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希望。
  • 论文
    李红旮, 黄晓霞
    2002, 4(1): 47-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城市的核心。本文在数字海淀基础平台实践的基础上 ,介绍面向城市管理类型的空间信息集成。同时 ,简要介绍在平台建立中涉及到的相关集成技术 ,包括海量数字影像信息压缩、线划图形处理以及基于特征的多源信息复合。
  • 论文
    原永民, 田建春, 朱振海, 黄晓霞, 李红旮, 李海明
    2002, 4(1): 53-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论述数字海淀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信息平台 (简称“数字海淀”)构筑的目的、技术要求、设计思想和实施的技术方法。“数字海淀”首次采用具有直观、真实感强、易于操作的特点的 1∶ 2 0 0 0比例尺彩色航空影像平面图作为搜索平台。同时通过小波压缩技术 ,将 2 8GB的海量数据压缩能在个人电脑或便携机上运行。
  • 论文
    朱鹤健, 钱乐祥, 曹文志
    2002, 4(1): 58-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所具有的巨大数据综合处理、空间分析和模型运算等技术优势 ,评价与分析福建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土壤侵蚀、土壤污染、土壤养分贫瘠和功能稳定性等重要问题 ,提出区域特征的空间分布.
  • 论文
    2002, 4(1): 60-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省深圳市启动一项计划 :1 0年半城披绿装工程。目标是 :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 40 % ,绿化覆盖率达 5 0 %以上 ,强化绿化生态功能 ,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亚热带海滨园林城市。云南省的昆明、安宁、开远等 5个城市已达园林城市标准。辽宁省 2 0 0 1年 9月召开河道工作会议 ,要求大力推广“绿堤工程”。种树种草 ,变大堤为绿色风景线。
  • 论文
    陈松林, 刘强, 余珊, 林志垒
    2002, 4(1): 61-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应用 GIS技术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方法 ,包括评价对象的选择、分类体系的确定 ,参评因子选择 ,参评因子指标分级、等级分值及权重值确定等.
  • 论文
    陈昱
    2002, 4(1): 65-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持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所主编 ,南京地理与湖泊所、中国地质勘察技术院等 3 1个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地图集》及其电子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向国内外出版发行。图集出版前通过了以徐冠华院士为首的评审委员会和以陈述彭院士为首的编纂委员会审议并分别作序。图集出版后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在京组织了以孙鸿烈院士为主任 ,童庆禧院士为副主任的专家鉴定委员会 ,对图集成果进行鉴定。一致认为 :图集主题明确 ,选题精练 ,结构严谨 ,时代性强 ,对研究、决策与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促进当前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实用价值。
  • 论文
    陈健飞
    2002, 4(1): 66-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阐述不同土壤分类系统参比规则和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长期研究工作积累 ,对福建省的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发生学分类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的参比 ,初拟了福建省土壤系统分类检索表 ,以推动区域土壤分类的变革 ,方便本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引进.
  • 论文
    张长义, 蔡博文
    2002, 4(1): 71-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台湾的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变迁 (L and Use/ Cover Changes,L U CC)一直为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研究者所关心。其中 ,大部分的研究侧重于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变迁的环境分析 ,另一些则专注于特殊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型态的空间分布的调查与研究。十年前 ,台湾的学者与政府机构开始参与国际性 L U CC研究。目前已参与的研究活动例如:the Southeast Asian Regional Comm ittee(SARCS) for Global Change System for Analysis,Research andTraining(START) ,LUCC-IGBP(the 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 ,LUCC-IHDP(the Hum anDim ension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Programme) ,IGU -LUCC(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 nion)以及其它国际性 LUCC相关研究议题。建立不同时期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的时序数值数据库 (tem poral database),是从事LUCC研究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重点论及台湾的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的数值数据库 ,及其以往 40年来土地利用的变迁。
  • 论文
    庄翰华
    2002, 4(1): 74-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台湾地区各县市“县市综合发展计划”中的土地资源部门之发展研究和策略为素材 ,从永续资源的观点分别就空间、内容、因果、说明等向度整理与解析.
  • 论文
    宋关福
    2002, 4(1): 78-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年一度的国产 GIS软件测评是科技部为推动国产 GIS软件发展 ,树立优秀品牌所组织的大型测评活动。2 0 0 1年国产 GIS软件测评于 8月 1 3日至 9月 1 7日在北京举行。测评专家委员会 (3 0人 ,包括海外专家 3人 ) ,参加该年度测评的软件共 43个 ,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测评强调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事先制订大纲 ,强调大数据量管理 ,使用的测试数据超过 1 5 GB,比 2 0 0 0年增加了将近一倍。本次测评的重要特点是 ,一批技术起点高、具备现代企业机制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新企业参加测评 ,并在测评中充分显示实力 ,取得显著的成绩。
  • 论文
    崔伟宏, 张显峰
    2002, 4(1): 79-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介绍了有关利用 3S技术进行县级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最新研究成果 ;将细胞自动机 (Cellular Automaton,CA )与 GIS系统集成 ,构建了基于 CA的土地利用演化模型.
  • 论文
    程昌秀, 周成虎, 陆锋
    2002, 4(1): 86-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文回顾了空间数据模型的发展历程 ,从整体上描述了 Arc Info8中 Geodatabase数据模型 ,并详细介绍了模型中对象类、要素类、要素数据集、关系类、域和规则的相关知识。基于笔者对 Geodatabase的认识 ,对 Geodatabase数据模型的优劣作了探讨 ,并针对 Geodatabase的不足 ,在组合关系的约束规则、时空数据的表达、突破图层的概念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 论文
    龚敏霞, 闾国年, 张书亮, 陈锁忠
    2002, 4(1): 91-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模型库及模型库支持下 GIS与应用分析模型集成方式的探讨 ,以及其它 GIS与应用分析模型集成方式的对比 ,作者指出模型库方式将是 GIS与应用分析模型集成的主流方向 ,提出了一种新的 GIS与应用分析模型集成的框架 :知识驱动的空间决策支持模型库体系 ,它将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技术三库合一融入到 GIS中 ,实现 GIS与应用分析模型的无缝集成 ,以进一步提高 GIS对复杂空间决策问题的决策能力。从服务于模型库的知识库建设、智能化模型库支持下的决策流程等方面进行剖析 ,展现了知识驱动的空间决策支持模型库支持下 ,GIS与应用分析模型集成的优越性、先进性。
  • 论文
    杜云艳, 周成虎, 邵全琴, 苏奋振, 史忠植, 叶施仁
    2002, 4(1): 98-1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案例推理 (CBR)研究 ,是人类认知的一种合理性模型 ,接近于人类认识、解决问题最原始的思维方式 ,具有在无法获取机理模型、确定规则或统计模型时 ,采用简单的历史相似性推理实现问题的定量求解和预测 ,成为人工智能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 论文
    蔡少华
    2002, 4(1): 104-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物流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 5种运行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物流中运输、商业分布、经济活动等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进行 ,而 GIS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空间。
  • 论文
    2002, 4(1): 108-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 2 1世纪信息时代崛起的崭新学科。它是伴随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渗透、技术集成 ,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学科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 ;探讨应对“数字地球”战略与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 ,探索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和地球信息时空图谱等新学科生长点的应用基础科学 ;并逐步形成地球信息科学技术融合体系 ,因此又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技术支撑。
  • 论文
    2002, 4(1): 109-1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球信息科学》是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 ,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 1 996年至今 ,已试刊 2 0期 ,发表论文总计近 40 0篇。 2 0 0 1年 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 ISSN中国国家中心批准 ,将于 2 0 0 2年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 2 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兴学科。它融合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 ,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新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与交叉的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