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2010, Vol. 12 ›› Issue (6): 855-862.
杜培军, 单丹丹, 夏俊士, 刘培
收稿日期:
2009-11-24
修回日期:
2010-10-25
出版日期:
2010-12-25
发布日期:
2010-12-25
作者简介:
杜培军,男,山西省五台县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遥感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等方 面的研究。E-mail:dupjrs@cumt.edu.cn
基金资助:
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12Z16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6-0476);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一号小卫星应用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07-09)
DU Peijun, SHAN Dandan, XIA Junshi, LIU Pei
Received:
2009-11-24
Revised:
2010-10-25
Online:
2010-12-25
Published:
2010-12-25
摘要: 为了推进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数据在城市景观生态研究中的应用,针对其全色影像4m分辨率、多光谱影像32m分辨率的特点,试验分析北京一号小卫星影像在城市景观格局变化中的应用效果和特点。通过对不同分类器的比较,选择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多光谱影像、全色影像、全色与多光谱融合影像三个数据集进行景观组分分类,结果表明,全色与多光谱融合影像的分类精度最高。利用多时相、多光谱遥感数据统计分析了城市景观组分与格局变化,表明32m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可以用于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和土地覆盖变化分析。本文全面试验和分析评价了北京一号多分辨率数据在城市景观格局研究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同一年份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计算的景观格局指标的分析表明,全色数据能更有效地描述景观详细信息,多光谱数据可展现城市景观的整体格局,而融合后对景观格局分析能够获得优于单一数据的效果。试验和分析表明,北京一号小卫星4m全色高分辨率影像和32m多光谱数据的波段组合,能从不同尺度揭示城市景观格局和变化过程。
杜培军, 单丹丹, 夏俊士, 刘培. 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的城市景观格局监测分析——以徐州市城区为例[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 12(6): 855-862.
DU Peijun, SHAN Dandan, XIA Junshi, LIU Pei. Monitoring and Analyzing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Using Beijing-1 Small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Taking the Urban Area of Xuzhou City as an Example[J]. , 2010, 12(6): 855-862.
[1]杜培军,袁林山,张华鹏,等.基于多时相CBERS影像分析矿业城市景观格局变化以徐州市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38(1):106-113.[2]邬建国.景观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傅伯杰,陈得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V an Ee tv elde V,An tropM.A na ly zing Structura 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o f T raditiona l Landscapes-Tw o Exam plesfrom Southern F rance[J].L andscape and U rban P lann ing,2004,67(1):19-95.[5]李晓琴.基于遥感的北京山区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6]李秀珍,布仁仓,常禹,等.景观格局指标对不同景观格局的反应[J].生态学报,2004,24(1):123-134.[7]孙晓宇,苏奋振,吕婷婷,等.珠江口西岸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11(4):436-441.[8]W ang Y Q,Zhang X S.A Dynam icM odeling A pproach toS miu la ting Soc ioeconom ic E ffects on L andscape Changes[J].E co.l M odel, 2001,140:141-162.[9]M a rcucc i D J.L andscape H istory as a P lann ing T oo l[J].Landscape and U rban P lann ing,2001,49(1):67-81.[10]童庆禧,李志忠,仝慧杰.北京一号高性能对地观测微小卫星及其作用[J].卫星应用,2005,13(4):3-8.[11]Zhu G B,B lum berg D G.C lassification U sing A STER D ata and SVM A lgor ithm s:The Case Study of Beer Sheva,Israe l[J].R emo te Sensing of Env ironmen,t2002,80(2):233-240.[12]F oody G M,M a thur A.A R e lative Eva luation o fM u ltic lass Im age C lassification by Suppo rt V ector M achines[J].IEEE T rans.on G eo sc ience and R emo te Sensing,2004,42:1335-1343.[13]张友静,高云霄,黄浩,等.基于SVM决策支持树的城市植被类型遥感分类研究[J].遥感学报,2006,10(2):191-196.[14]薛振山,杨晓梅,苏奋振,等.CBER S-02与SPOT 5融合数据及其在海岸带土地利用调查中应用能力综合评价[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24(1):97-102.[15]王智均,李德仁,李清泉.W allis变换在小波影像融合中的应用[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0,25(4):338-342.[16]高文涛,汪晓钦,凌飞龙,等.基于纹理的雷达与多光谱遥感数据小波融合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8,13(7):1341-1346.[17]赵文吉,段福州,刘晓萌,等.ENV I遥感影像处理专题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113-122. |
[1] | 邢子瑶, 董芯蕊, 昝糈莉, 杨帅, 黄梓焓, 刘哲, 张晓东. 融合VGI和遥感等多源数据的洪涝范围提取与模拟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9): 1869-1881. |
[2] | 李玉洁, 江洪, 刘宣广. 基于CatBoost的植被总初级生产力遥感模拟方法及在福建省的应用[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9): 1908-1922. |
[3] | 左溪冰, 刘智, 金飞, 林雨准, 王淑香, 刘潇, 李美霖. 面向高光谱影像小样本分类的全局-局部特征自适应融合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8): 1699-1716. |
[4] | 罗秋雨, 乐阳, 谷岩岩. 城市地铁出行知识图谱嵌入表达的超参数选择[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6): 1164-1175. |
[5] | 杨玉莹, 赵学胜, 刘会园, 彭舒, 吕源鑫. 基于地表覆盖数据的湿地知识图谱构建[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6): 1240-1251. |
[6] | 胡校飞, 周杨, 蓝朝桢, 黄高爽, 赵璐颖. 结构语义辅助约束的数字孪生场景虚实配准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5): 883-895. |
[7] | 杨颖频, 吴志峰, 黄启厅, 骆剑承, 吴田军, 董文, 胡晓东, 肖文菊. 协同遥感与统计数据的粤西甘蔗种植分布提取及时空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5): 1012-1026. |
[8] | 刘潇, 刘智, 林雨准, 王淑香, 左溪冰. 面向遥感影像场景分类的类中心知识蒸馏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5): 1050-1063. |
[9] | 陈科, 管海燕, 雷相达, 曹爽. 基于特征增强核点卷积网络的多光谱LiDAR点云分类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5): 1075-1087. |
[10] | 史雪威, 陈绪慧, 蔡明勇, 张新胜, 申振, 邰文飞, 申文明, 李静, 肖桐. 宁夏全区及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评估[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5): 999-1011. |
[11] | 张金雷, 陈奕洁, Panchamy Krishnakumari, 金广垠, 王骋程, 杨立兴.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级多步短时客流时空综合预测模型[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4): 698-713. |
[12] | 封雅静, 翟亮, 桑会勇, 成思远. 基于精细单元碳收支核算及变化分类方法[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3): 468-478. |
[13] | 衡雪彪, 许捍卫, 唐璐, 汤恒, 许怡蕾. 基于改进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3): 495-509. |
[14] | 徐繁树, 王保云, 韩俊. 一种沟谷型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3): 588-605. |
[15] | 黄帅元, 董有福, 李海鹏. 黄土高原区SRTM1 DEM高程误差校正模型构建及对比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3): 669-6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