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分析综合应用

新疆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

  • 张雪莹 ,
  • 张正勇 , * ,
  • 刘琳
展开
  •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石河子 832000
*通讯作者:张正勇(1978-),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文水资源及气候变化。E-mail:

作者简介:张雪莹(1997-),女,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水文水资源及气候变化。E-mail:

收稿日期: 2018-05-17

  要求修回日期: 2018-08-16

  网络出版日期: 2018-11-20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1108)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759065)

石河子大学“3152”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项目(CZ0227)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Resources in Xinjiang

  • ZHANG Xueying ,
  • ZHANG Zhengyong , * ,
  • LIU Lin
Expand
  • College of Scienc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Zheng yong, E-mail:

Received date: 2018-05-17

  Request revised date: 2018-08-16

  Online published: 2018-11-20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1761108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No.201710759065

The "3152" High-Level Personnel Training Support Program Project of ShiHeZi University, No.CZ0227.

Copyright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编辑部 所有

摘要

冰雪旅游正在成为冬季旅游出行的新选择。新疆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成为当地旅游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旅游资源适宜性角度出发,选取自然条件、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和交通可达性等方面的18个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EWM)确定组合权重,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多因子加权评价模型(MCE)对研究区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 就自然条件来看,伊犁东部、阿勒泰北部沿山脉边缘的丘陵和平原等地区较适宜发展冰雪旅游;② 阿勒泰地区和乌鲁木齐市的旅游资源相关基础设施完备,昌吉和伊犁在旅游资源方面也有较强竞争力;③ 社会经济来看,伊犁、乌鲁木齐市和阿勒泰地区为代表的北疆城市较南疆有更强的游客接待能力;④ 伊犁、乌昌经济带沿线地区交通可达性明显优于南疆各地州市。新疆冰雪旅游综合适宜性指数为1.8622-7.5724之间,其中天山北坡、阿勒泰北部、伊犁、塔城北部、哈密中部等地区为高度适宜;南疆大部分区域处于中低度适宜。建议通过加强新型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积极承办大型冰雪运动相关赛事,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交通道路建设,以加速推进新疆冰雪旅游发展。本研究可为冰雪旅游区开发和选址提供空间导向和科学依据。

本文引用格式

张雪莹 , 张正勇 , 刘琳 . 新疆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 , 20(11) : 1604 -1612 . DOI: 10.12082/dqxxkx.2018.180258

Abstract

The ice-snow tourism is becoming a new option for People who want to travel in the winter. Xinjiang is rich in ice and snow tourism resources. Therefore, it will be a problem of local tourism exploitation to be tackled immediately how to tap and utilize resources. From the light of tourism resources suitability, the thesis evaluates on the tourism resources suitability of researching zone, selecting 18 elements including natural conditions, tourism resources, social economy and transportation connectivity, tak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Entropy Weight Method (EWM) to identify the group weight and using GIS spatial analysis and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MC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1)As natural condition goes, the eastern part of Yili District and the plain and the hills in the rim of Mountains in northern part of Altay District are suitable for ice-snow tourism; (2) The relevant infrastructure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are nearly self-contained in Altay and Urumqi. Changji District and Yili District are also competitive in tourism resources. (3)As for social economy, the cites in northern Xinjiang like Yili, Urumqi and Altay District are stronger in acceptance ability of visitors than that in Southern Xinjiang. (4) The traffic accessibility of the areas along the U-Chang economic belt and Yili District is clear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ities in southern part of Xinjiang. The comprehensive suitability index of ice-snow tourism in Xinjiang is between 1.8622 and 7.5724, of which the north slope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north Altay District, Yili District, north Tacheng District, and central Hami District are in high suitability; Most part of southern Xinjiang are moderately suitable regions. For better development, we need to reinforce exploitation and coordination new tourism resources and actively undertake large snow sports competitions as well. We should take advantages of the Silk Road to develop cities' transportation,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Xinjiang.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patial guidance and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ice-snow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site selection.

1 引言

冰雪旅游是以冰雪资源为基础,冰雪文化为内涵,冰雪观光、冰雪运动和冰雪娱乐为内容,并集审美体验和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冬季主要旅游形式。合理利用和开发冰雪资源既符合当前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也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外冰雪旅游热潮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1],其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自21世纪以来已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16-2017年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市场规模达到1.7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合2700亿元[2]。目前国内不同省份间发展状态存在差异,我国北方以黑龙江和吉林省为东北的主要代表;北京延庆和河北张家口为奥运冰雪旅游的核心;新疆和内蒙古等是新兴冰雪旅游增长带的组成部分。
冰雪旅游发展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国际冰雪旅游产业正在朝向多样化、高水平的方向发展[3],与此同时冰雪旅游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如国外主要从气候角度出发,对冰雪旅游现状进行分析或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模拟预测[4,5];国内研究则多为定性分析冰雪旅游开发或定量分析产业效率和资源配置,研究显示优势区域集中在中国北方地区[6,7,8]。近年来众多学者从旅游开发战略逐渐转向旅游目的地适宜性研究。国内学者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冰雪旅游基地进行适宜性综合评价,并提出适合在黑龙江、吉林和新疆等地区发展[9]。新疆冰雪资源丰富,但目前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评价相关研究较少,学者们采用SWOT分析等方法,研究冰雪旅游开发对策和产品营销策略等,提出了以政府主导为基础,借助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拓宽冰雪旅游市场加强区域合作[10,11],从产品规划、价格、促销和渠道4个方面提出营销策略[12]
以上分析发现新疆冰雪旅游的相关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冰雪旅游适宜性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建设冰雪旅游示范区和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源

2.1 研究区概况

新疆地处73°40′~96°18′E,34°25′~48°10′N之间,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同时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周边与八国接壤,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因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形成了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新疆冬季时长较长,最长地区为11月至第二年3月;冬季平均气温较低,日照时长充足,高海拔山区常年覆盖大量积雪,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条件和地形优势,适合发展冰雪旅游。

2.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研究考虑旅游产业发展和相关基础服务设施配置均依托于城市,因此评价单元选取新疆范围内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和2个自治区直辖市为单元进行计算和赋值。研究数据主要包括气象、城市空气质量、积雪深度、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旅游和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交通道路等空间矢量数据(表1)。在进行适宜度评价之前需将以上数据进行预处理,目的是将点数据转变为连续的栅格面数据,便于后续叠加分析和权重计算,其中将研究区内气象站点及空气质量检测站点所获取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气温、日照和空气质量指数的截段数据,运用普通克里格法进行空间插值处理;积雪深度数据通过ArcGIS栅格运算对日雪深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值得到[13];DEM提取坡度信息;交通道路密度计算输出栅格像元邻域内线状要素的密度,可达范围是基于道路分级后的交通路网时间栅格转换得到;其余旅游和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对评价单元属性表赋值并转化为栅格数据。得到所有影响因子的栅格数据后,对评价单元内影响因子数据的均值做标准差标准化处理,用以权重值计算。
Tab. 1 Seources and illustration of data

表1 数据来源与说明

数据来源 数据信息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http://www.nmic.cn/) 气温、日照(2011-2016年)
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14] 积雪深度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 (http://106.37.208.233:20035/) 空气质量指数(AQI)(2015-2016年)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国际科学数据镜像网站 (http://www.gscloud.cn/) 数字高程模型DEM(90 m分辨率)
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 (http://www.webmap.cn) 新疆行政区划图、道路矢量数据
《新疆统计年鉴》(2012-2016)[15] 人口、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及地县人均生产总值
新疆旅游官方网 (http://www.xinjiangtour.gov.cn/) 星级农家乐酒店、冰雪节、滑雪场及景区分布等信息

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多因子加权评价模型(Multi-Criteria Evaluation,MCE)对新疆冰雪旅游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首先确定影响冰雪旅游的主要因子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熵值法(Entropy Weight Method,EWM)确定各因子的组合权重值,然后对数据进行栅格化处理,利用GIS加权叠加分析功能得到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最后分级确定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空间分布。

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

冰雪旅游依托于城市发展,不仅受到自然因素的限制和相关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动,同时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通达性的制约,结合本地冰雪旅游体验、资料收集以及相关数据分析,依据影响显著性和资料可得性,考虑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和交通可达性条件4个层面,共选取18个主要影响因子,用以综合评价冰雪旅游资源的适宜性。
考虑到各指标数据分布形态多为偏态分布,不宜采用等间距的线性内插方法,为此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划分各因子适宜性等级(表2)。其中部分影响因子的分级较为复杂,所以本文结合现行规定或已有研究对评价因子进行分级[16,17,18,19,20,21]。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所规定的空气质量指数的划分,将高于200的2个等级合并为不适宜等级,空气质量指数越低得分越高。高程和坡度是冰雪旅游项目的重要评价因子,研究显示冰雪旅游要求区域海拔不宜过高且有积雪分布,确定高程在3000 m为最优,以3000 m高程赋值最高,向两侧递减[17];确定坡度0~30°为最优,其大于30°区域易发生雪崩[18],故不宜开发冰雪旅游。5A和4A级景点及滑雪场周边宜发展冰雪旅游,运用缓冲区分析来量化旅游目的地的影响范围。选取等级最高的5A级景点及5S/4S级滑雪场建立以20 km为间隔、80 km为最大缓冲半径[19],等级越低缓冲区半径越小。交通可达性指标中1-3 h交通可达范围适用于短途短时旅游市场的分析,城市1 h交通可达范围在客源市场和旅游发展潜力方面具有优势可供开发和挖掘[20]。将上述评价因子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5个等级,并对各因子按等级以 0-9进行赋值[21]
Tab. 2 The appraisal indexes weight and grades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resources suitability in Xinjiang

表2 新疆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及等级划分

准则层 指标层 要素层 因子重要性等级
不适宜
(分值=1)
临界适宜
(分值=3)
低度适宜
(分值=5)
中度适宜
(分值=7)
高度适宜
(分值=9)
自然环境指标
(0.4434)
气候适宜度
(0.3122)
平均温度/℃(0.0986) -2.3~-5 -5~-10 -10~-15 -15~-20 -20~-24.2
日照时数/h(0.0545) 233.2~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690.8
积雪深度/cm(0.1024) 0~1.5 1.5~3.4 3.4~6.6 6.6~12 12~21
空气质量指数(0.0557) >200 150~200 100~150 50~100 <50
地形适宜度
(0.1323)
高程/m(0.0620) >5000
或<500
500~1000
4000~5000
1000~1500
3500~4000
1500~2000
3000~3500
2000~3000
坡度/°(0.0703) >30 25~30 16~25 8~16 0~8
旅游资源指标
(0.2641)
资源质量条件
(0.0689)
星级农家乐数目/个(0.0334) 0-3 3-6 6-8 8-13 13-35
星级酒店数目/个(0.0335) 0 0~2 2~5 5~9 9~19
资源开发条件
(0.1598)
5A和4A级旅游景区/km(0.0517) 5A:>80
4A:>40
5A:60~80
4A:30~40
5A:40~60
4A:20~30
5A:20-40
4A:10-20
5A:0~20
4A:0~10
冰雪节/次(0.0552) 1 2 3 4 5
滑雪场/km (0.0529) 5s4s: >80
3s2s: >40
S:>20
5s4s: 60~80
3s2s: 30~40
S:15~20
5s4s: :40~60
3s2s: 20~30
S:10~15
5s4s: 20~40
3s2s: 10~20
S:5~10
5s4s: 0~20
3s2s: 0~10
S:0~5
资源特色条件
(0.0354)
少数民族聚集/万人(0.0354) 0.3~7.3 7.3~10.1 10.1~16.5 16.5~34.1 34.1~70.9
社会经济指标
(0.1343)
旅游市场规模
(0.0589)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万人(0.0288) 0.01~0.7 0.7~2.3 2.3~5 5~26.1 26.1~98.9
全年旅游收入/千万(0.0300) 18.7~93.2 93.2~172.3 172.3~243.1 243.1~563 563.5~2583.4
市场开发潜力
(0.0755)
人均GDP/千万 (0.0372) 5.5~13.5 13.5~26.8 26.8~44.2 44.2~75.8 75.8~188.2
人口密度(0.0383) 0.2-3.6 3.6-14.1 14.1-51.7 51.7-226.4 226.4-2996
交通可达性
指标
(0.1581)
交通条件
(0.0760)
道路密度(0.0760) 0-2 2-5.2 5.2-9.5 9.5-15.4 15.4-30.1
交通成本
(0.0821)
可达范围(0.0821) 5 h外 5 h内 3 h内 2 h内 1 h内

3.2 权重确定

各评价因子对旅游适宜性的影响不同,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EWM)确定组合权重。层次分析法的权重值是由专家决策打分所决定,尽管通过一致性检验仍无法克服结果的主观性;熵值法是基于对研究对象客观数据的计算。将二者相结合可弥补单一主观权重法结果的偏差使权重结果更为合理[22]。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W i a = γ W i b + 1 - γ W i c (1)
式中: W b 为层次分析法权重; W c 为熵值法权重; γ 为权重衡量因子,本文研究方法中 γ 取0.5。

3.3 综合评价

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评价体系是一个评价因子较多且结构复杂的系统,通过因子叠加分析,得到每一个评价单元的总适宜性得分。综合适宜性是由各因子评价分值和权重值共同决定的,评价分值越高、权重值越高则越适宜,反之分值越低、权重值越低则越不适宜。多因子加权评价模型(MCE)计算公式(式(2)-(3))为:
B i = i = 1 n K i S i + i = 1 n L i S i + i = 1 n M i S i + i = 1 n N i S i (2)
S c = i = 1 n W i × A i (3)
式中: B i 表示气候适宜度综合评价值; K i L i M i N i 分别表示平均温度、日照时数、积雪深度和空气质量指数第i个因子的综合权重值; S i 表示第i个因子的评价分值; S c 为某评价单元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综合评价值; W i 为第i个因子的权重值; A i 为第i个因子分值。

4 适宜性分析

4.1 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分析

4.1.1 自然资源指标分析
(1)气候适宜度。研究区冬季平均气温处于 -24~ -2 ℃之间,温度较低有利于室外冰雪旅游场地的建设,北疆阿勒泰地区气温最低。持续低温环境利于积雪的储存,北疆冬季积雪较深,南疆除昆仑山脉少量终年积雪,其余地区并无积雪。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带地区,冬季日照充足适宜出行,北疆东部最高可达690 h。冬季空气质量指数显示南疆东部和北疆部分城市数值较高。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气候适宜度指数为0.6174-2.5804(图1),其中伊犁东部、阿勒泰北部地区最适宜发展冰雪旅游,其次是哈密市中部以及昌吉部分地区。
Fig. 1 Suitability index of natural condition indicators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Xinjiang

图1 新疆冰雪旅游自然条件指标适宜性指数

(2)地形适宜度。冰雪旅游基地选址对地形要求较高,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冰雪观光和冰雪度假等项目,特殊的山地丘陵地势适合发展冰雪运动。冰雪运动项目最适宜地区为海拔2000~3000 m间,主要集中在沿中低山区。坡度在0~ 8°之间适宜发展冰雪观光度假等项目,8°~30°适宜发展冰雪运动,邻山脉边缘分布的城市发展优势明显。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形适宜度指数为0.1323-1.1907(图1),天山山脉和昆仑山山脉部分高纬度区域最不适宜冰雪旅游的发展,而沿山脉高海拔区域两侧分布的丘陵和大片平原地区适宜开发冰雪旅游。
4.1.2 旅游资源指标分析
(1)资源质量条件。旅游资源质量体现在旅游相关服务设施的多少。星级农家乐和星级宾馆数目是评价旅游资源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区资源质量条件综合适宜度指数为0.0689-0.6201(图2),伊犁、巴州和昌吉等自治州为最高值,克州和塔城地区2项评分均较低,乌鲁木齐市与阿勒泰市最具有潜力。
Fig. 2 Suitability index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resources in Xinjiang

图2 新疆冰雪旅游资源指标适宜性指数

(2)资源开发条件和资源特色条件。结合产业发展角度考虑,选择发展质量较高的旅游景区作为依托,能够改善旅游淡季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冰雪旅游项目可借助景区知名度大力发展,近年来各地滑雪场地发展规范化和规模化,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民俗文化与冰雪节有机结合也是冰雪旅游的一大特色。综合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图2)和资源特色条件,冰雪旅游基础建设较为完备的热点区域主要为乌鲁木齐市、阿勒泰地区北部以及伊犁东部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习惯和文化可为冰雪旅游增加特色和内涵。
4.1.3 社会经济指标分析
(1)旅游市场规模。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多少代表一个地区旅游市场规模的大小。据2011-2015年均数据统计,新疆省16个地区共接待游客6097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022亿元。综合评价研究区旅游市场规模综合适宜度指数为0.0588-0.4716(图3),冰雪旅游项目接待规模较大的地区为伊犁、乌鲁木齐市和阿勒泰地区,其余地区均处于较低接待水平。
Fig. 3 Suitability Index of Soci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Xinjiang

图3 新疆冰雪旅游社会经济指标适宜性指数

(2)市场开发潜力。人口分布因地域环境不同而存在差异[23]。新疆目前人口呈多中心聚集的空间格局,人均GDP较高的北疆地区为克拉玛依市和伊吾县,南疆地区为库尔勒市和若羌县。综合计算县级单位的市场开发潜力指数为0.1499-0.6051(图3),南疆整体市场开发潜力不高,北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潜力。
4.1.4 交通可达性指标分析
(1)交通条件。交通发展是改变经济活动区位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24]。基于2015年矢量化道路数据,将路网分成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5类。研究区交通条件指数为0.0760-0.6840(图4),北疆地区乌昌一体化的政策实施和伊犁大力发展旅游客运市场道路敷设较多;南疆地区在道路修建中享受特殊扶持政策,各地州市周边道路密度均处于较高值,但其余大部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导致南疆东南部交通条件指数较低。
Fig. 4 Suitability index of accessibility indicators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Xinjiang

图4 新疆冰雪旅游交通可达性指标适宜性指数

(2)交通成本。交通出行时间成本是出行者为了达到个人的出行目的所耗费的时间价值[25]。基于分级道路网时间栅格转换得到栅格时间成本,以14个地州市和2个自治区直辖市为目的地,计算每个像元的最小累积时间成本,得到1、2、3、5 h交通可达范围(图4)。研究区交通成本综合适宜度指数为0.0821-0.7389,乌鲁木齐市周边路网分布相对密集,该区域1 h交通可达范围连成一片成为省区内可达条件最优越的片区。总体来看,16个地级市 1-3 h短途短时旅游可达范围占总面积的51.1%,基本覆盖了北疆大部分地区,南疆地区由于各区面积较大地级市分布较少,地形因素也影响路网设置稀疏,交通可达性较差。

4.2 综合适宜度评价与分析

新疆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为连续的栅格表面,适宜性分值区间为1.8622-7.5724(表3)。利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将开发用地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一般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地区5类(图5)。
Tab. 3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resources suitability in Xinjiang

表3 新疆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综合评分分级标准

适宜性分区 阈值划分 面积/万km2
高度适宜地区 5.5668 18.9543
中度适宜地区 4.7836~5.5668 31.5129
低度适宜地区 4.1034~4.7836 39.0269
临界适宜地区 3. 3210~4.1034 54.3230
不适宜地区 1.8622~3.3210 28.3415
Fig. 5 Suitability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resources in Xinjiang

图5 新疆冰雪旅游资源综合评价适宜性空间分布

高度适宜发展冰雪旅游的地区分布在北疆地区,拥有“人类滑雪起源地”之称的阿勒泰是面积最大的适宜发展地区。乌昌经济带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旅游客源市场提供更大的辐射范围,带动周围地区五家渠和石河子市形成横向连片条带状,伊犁凭借着众多星级景点成为冰雪旅游核心区。天山山脉东端处也有部分地区适宜发展。中度适宜地区分布在北疆的大片区域,这些地区旅游产品较为丰富,社会经济和基础交通较为通达,但地形条件不足,因此以发展冰雪观光、冰雪娱乐为主。低度适宜发展地区大面积分散于吐鲁番、哈密、喀什等地区,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冬季风景相对单一,资源组合性较差。临界适宜和不适宜发展地区主要分布于南疆地区,冬季温度较高,积雪深度较浅,且交通道路不发达,不适宜发展冰雪旅游。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新疆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呈现以自然资源为骨架、旅游资源和社会经济为脉络、交通可达性为导向的空间分布格局。
(1)自然条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伊犁东部地区、阿勒泰北部地区从气候适宜的角度最适宜发展冰雪旅游;沿山脉高海拔区域两侧分布的丘陵和大片平原地区是冰雪旅游的适宜地形。
(2)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阿勒泰地区和乌鲁木齐市冰雪旅游各项旅游资源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是新疆冰雪旅游的重点发展区域;乌鲁木齐市为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利于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冰雪风情游;昌吉和伊犁拥有较强竞争力。
(3)社会经济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新疆冰雪旅游项目接待规模较大的地区为伊犁、乌鲁木齐市和阿勒泰地区,北疆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北屯市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潜力,南疆地广人稀,经济整体市场开发潜力不高。
(4)交通可达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北疆地区乌鲁木齐到昌吉地区的沿线地区以及伊犁大力发展旅游客运市场,道路敷设较多;南疆因自然条件限制整体道路密度较低。
区域整体综合评价发现,新疆冰雪综合适宜性指数为1.8622-7.5724之间。天山北坡乌昌经济带、沿阿尔泰山脉附近地区冰雪旅游开发时间长,设施较完善,是目前冰雪旅游发展的核心区。伊犁、塔城北部、哈密中部等几大冰雪旅游区属发展潜力区。

5.2 讨论

新疆较其他地区在冰雪旅游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优势,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历史悠久、冰雪旅游规模较大[26],内蒙古资源空间组合度较好[27]。研究发现相较于国内其他冰雪旅游重点区,新疆自然资源优势显著,冬季雪季较长,部分地区冬季可从 11月至第二年3月,自然积雪资源丰富便于开发室外冰雪旅游项目;地形优势显著,山地、丘陵和平原提供了多变的地形优势。冰雪旅游相关研究多侧重于旅游开发角度。如苟俊豪等[11]选取冰雪旅游开发的3个地区代表分别为乌鲁木齐、昌吉和阿勒泰,对其开发条件与开发时序作出评价和预判。本研究发现伊犁近年来已与乌鲁木齐、昌吉和阿勒泰地区比肩,成为第四大冰雪旅游核心发展区;程志会[17]纵观全国冰雪旅游适宜度,提出新疆天山山脉附近地区为冰雪旅游很适宜区。全国范围内的冰雪旅游适宜性评价考虑空间范围较大,影响因子选取较少。本文缩小研究区范围,因地制宜的增加了基础设施、民族特色和交通道路等影响因子,并细化新疆冰雪旅游的选建区位。冰雪旅游开发高度适宜区天山北坡乌鲁木齐、昌吉地区和阿勒泰北部地区各具特色,乌鲁木齐市利用区位优势以众多滑雪场开发和冰雪节举办为主;临近首府的昌吉地区以多样化的冰雪项目为特色,并推出以冰雪观光为主的天山天池冰雪大世界和“冰雪+温泉”的旅游产品组合;阿勒泰地区冰雪旅游发展最为悠久,形式更为多样,主要利用地形优势以冰雪运动项目开发为产品内容,如将军山拥有全国唯一能够直升机滑雪的野雪公园。天山山脉中低纬度地区如伊犁、塔城北部和哈密中部具有一定的景区指向性,带动冰雪旅游发展成为极具潜力的适宜开发区,主打民族风情冰雪体验。近年来新疆冰雪旅游形式逐渐趋于多样化,从单一的滑雪旅游延伸出大型冰雪观光项目和较完整的冰雪节庆体系,借助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加速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乌鲁木齐与阿勒泰名列全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同时新疆区域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冰雪旅游与民族风情结合使其与其他地区的冰雪旅游体验加以区别。疆内铁路的提速也给旅游资源的整合带来很大契机,提速后乌鲁木齐至阿勒泰仅需4 h ,有利于强化高度适宜区旅游资源间的相互关联。
建议新疆冰雪旅游在未来的发展中,在自然资源方面对高度适宜地区城市冬季空气质量进行改善,如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冰雪旅游热点城市因冬季空气质量较差减少城区内冰雪观光项目的旅游人数;在旅游资源方面目前冰雪旅游项目仅局限于利用现有的星级景点增加客流,在此基础上可利用地形优势开发冰雪地质、冰雪山脉等新型旅游产品并进行整合。近年核心发展区以冰雪节庆活动为引导进行初步旅游资源整合,如天山天池冰雪和古海温泉组合,但同时相伴而生的是旅游产品相互模仿,使本地特色丧失,加强地区之间的竞争,建议利用各地独有的区域特色打造旅游路线,形成共赢;在社会经济方面,承办大型冰雪赛事是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提高知名度的较好途径,2016年新疆承办全国第十三届冬奥会带动冰雪相关产业消费增长,未来应完善冰雪旅游相关服务产业链,使冷冰雪带动热经济;在交通可达性方面,疆内铁路的提速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很大契机,与内地的交通连接,需借助政府“一带一路”的政策扶持,紧抓2022年冬奥会的机遇,加强与邻国和国内强省冰雪旅游路线的连接,建成东联内地、西出中亚的西部交通枢纽。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王玲. 国内外冰雪旅游开发与研究述评[J]. 生态经济, 2010(3):66-69,127.冰雪、森林与海洋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三大资源。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冰雪旅游已经步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伴随着这一潮流,中国的冰雪旅游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文章对国内外冰雪旅游开发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就国内外冰雪旅游研究文献做出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冰雪旅游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国外冰雪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

[ Wang L.A summary on the ice-snow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J]. Ecological Economy, 2010(3):66-69,127. ]

[2]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ED/OL]., 2017-12-18.

[China Tourism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snow and ice tourism development report. , 2017-12-18. ]

[3]
冷显鹏. 基于空间视角的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0.

[ Leng X P.The development study of the Harbin ice-snow tourism resources with space-based perspective[D]. Shenyang: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0. ]

[4]
Koenig U, Abegg B.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inter tourism in the Swiss Alps[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1997,5(1):46-58.

DOI

[5]
Rutty M, Scott D, Johnson P, et al.Using ski industry response to climatic variability to assess climate change risk: An analogue study in Eastern Canada[J]. Tourism Management, 2017,58:196-204.61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alogue conditions on ski operations is broader than reported in previous studies.61Ski operations under anomalously warm temperatures are not binary, but a continuum of partial capacity.61Differential vulnerabilities are recorded by ski resort size (i.e., small, intermediate and large resorts) and month.61Ski demand is less sensitive to record warm conditions than supply-side operations.

DOI

[6]
Zhang C Y, Yun-Quan H U.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snow-ice tourism resources[C]. Harbin: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7.

[7]
杨春梅,赵宝福.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冰雪旅游产业效率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28(1):169-174.中国的冰雪旅游迅速发展,很多区域纷纷打造冰雪旅游产业来提升经济效益,然而冰雪旅游产业的效率如何?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文中选择运用DEA模型方法,以17个省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冰雪旅游产业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域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水平比较低,只有黑龙江省、四川省、重庆市、天津市的效率值为1,达到了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最优化。同时把研究区域通过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分类评价,西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609,中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459,东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424,可以看出三个地区的效率均不高。最后针对各地区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开发冰雪旅游资源、实现冰雪旅游产业的多元化、打造区域冰雪旅游合作的结论。

DOI

[Yang C M, Zhao B F. An efficiency evaluation on Chinese ice-snow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28(1):169-174. ]

[8]
Wu W, Zhu Y, Zhang C.The Assessment of ice-snow tourism resources value and its realization degree[J]. Ibusiness, 2013,5(3):30-35.

DOI

[9]
Yang J, Yang R, Sun J, et al.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uitability of ice-snow tourist destination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in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17,9(5):774.

DOI

[10]
郭妍菲,李晓东.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6):187-191.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由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对新疆的冰雪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新疆冰雪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Guo Y F, Li X D.The SWOT analysis and proposal of winter tourism in Xinjiang[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23(6):187-191. ]

[11]
苟俊豪,刘兵,张靖.新疆冰雪旅游开发的区域博弈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6,12(3):339-344.针对新疆冰雪资源集聚地在进行冰雪旅游深度开发时所面临的同质化竞争难题,本文建立了以重点冰雪资源集聚地为焦点的区域竞合博弈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在无政府参与下,各旅游地的最优选择是实施区域合作战略;在政府参与下,政府的最优选择是制定最佳的税费政策以使社会福利最大化。最后,基于本文的结论与新疆冰雪旅游开发的现阶段状况,本文提出了“政府主导,区域合作”的政策建议。

DOI

[ Gou J H, Liu B, Zhang J.Regional game-theoretic analysis for ice-snow tourism exploitation in Xinjiang[J]. Management Innovation, 2016,12(3):339-344.]

[12]
薄彩香. 新疆冰雪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1.

[ Bo C X.Festival tourism marketing strategy research in Xinjiang: With winter exposition in Xinjiang as an example[D]. Xinjiang: Xinjiang University, 2011. ]

[13]
白淑英,史建桥,高吉喜,等.1979-2010年青藏高原积雪深度时空变化遥感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16(4):628-637.lt;p>积雪深度是表征积雪特征的重要参数,也是区域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响应因子之一。利用1979-2010 年逐日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采用GIS 空间分析和地统计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深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异常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2 年来,青藏高原雪深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26 cm/10a,其中,昆仑高寒荒漠地带雪深增加最为明显,增加速率达0.73 cm/10a;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青藏高原雪深呈逐步增加趋势,21世纪初变化平稳;青藏高原4 个季节雪深变化均呈现为上升趋势,尤以冬季增加最为明显,增加速率达0.57 cm/10a。青藏高原东南、西部和南部为雪深分布高值区;逐像元回归分析表明,高原雪深呈增加趋势的像元数占全区像元总数的67.1%,其中有91.3%为轻度和中度增加,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和西部;最大雪深变化基本维持在-0.1~0.1 cm/a(45.47%)之间,在昆仑北翼山地、柴达木山地、羌塘高寒地带南部等局部地区最大雪深有增加趋势,主要是轻度增加,面积比例为36.66%。果洛那曲高寒地带、青南高寒地带和羌塘高寒地带为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异常变化敏感区。</p>

DOI

[ Bai S Y, Shi J Q, Gao J X, et al.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snow depth over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during 1979-2010[J].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14,16(4):628-637. ]

[14]
Che T, Li X, Jin R, et al.Snow depth derived from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sensing data in China. Annals of Glaciology, 2008,49:145-154.In this study, we report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easonal snow depth derived from passive microwave satellite remote-sensing data (e.g. SMMR from 1978 to 1987 and SMM/I from 1987 to 2006) in China. We first modified the Chang algorithm and then validated it using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s from vegetation, wet snow, precipitation, cold desert and frozen ground. Furthermore, the modified algorithm is dynamically adjusted based on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grain size and snow density. Snow-depth distribution is indirectly validated by MODIS snow-cover products by comparing the snow-extent area from this work. The final snow-depth datasets from 1978 to 2006 show that the interannual snow-depth variation is very significan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now depth is illustrated and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steady snow-cover regions in China and snow-mass trend in these regions. Though the areal extent of seasonal snow cover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ndicates a weak decrease over a long period, there is no clear trend in change of snow-cover area extent in China. However, snow mass over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northwestern China has increased, while it has weakly decreased in northeastern China. Overall, snow depth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shows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variation, with a weak increasing trend.

DOI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2-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2016.

[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China(2012-2016)[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2-2016. ]

[16]
Bunruamkaew K, Murayam Y.Sit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for ecotourism using GIS & AHP: A case study of Surat Thani province[J]. Thailand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21:269-278.

DOI

[17]
程志会,刘锴,孙静,等.中国冰雪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J].资源科学,2016,38(12):2233-2243.冰雪旅游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国家冰雪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以为将来选择和建设冰雪旅游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中国冰雪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和新疆,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开发在规模和影响程度上处于领先地;(2)中国西藏、青海等地区冰雪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难度较大;内蒙古地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适合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是中国冰雪旅游未来发展的重点区;(3)中国东南部大城市群地区不具备户外冰雪旅游资源,不适宜户外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4)华北的京津冀地区具备一定的冰雪资源,可采取自然冰雪旅游产品和人工冰雪旅游产品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冰雪旅游产业效益。

DOI

[ Cheng Z H, Liu K, Sun J, et al.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uitability of ice-snow tourism base in China[J]. Resources Science, 2016,38(12):2233-2243. ]

[18]
Yilmaz B.Application of GIS-based fuzzy logic and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snow avalanche susceptibility mapping[D]. North San Juan Colorado: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2016.

[19]
苗红,张敏.基于GIS缓冲区分析的西北民族地区"非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4):179-186.对西北民族地区"非遗"旅游资源分别开展了基于点(优秀旅游城市、5A级旅游景区)、线(铁路、国道)以及点-线综合的GIS缓冲区分析,以总结其空间结构及资源属性特征,旨在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决策参考。西北民族地区"非遗"旅游资源宏观上集聚特征明显,呈现"六簇一带"的空间格局,但微观尺度却相对分散,具有以公路为主线的交通指向性特征和开发进程中的城市指向性特征。这种具有矛盾性的双重特征与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紧密相关。

[ Miao H, Zhang M.Spatial structure of intangible heritage in Northwest China based on GIS analysis[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28(4):179-186. ]

[20]
胡浩.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空间分布及其交通可达的地区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6):703-709.lt;p>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产生发展的过程是旅游城市宏观管理和基础设施空间效益组织的过程, 也是伴随着中国现代旅游和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20 a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建设, 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其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和交通可达的空间效益差异。基于ArcGIS空间定位和空间分析技术, 对全国尺度、省级尺度、地市尺度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空间格局及其1 h、2 h、3 h交通可达的地区差异进行宏、中、微观的对比分析, 结果发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交通可达的地区差异与其全国范围的空间分布差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以大理市到黑河市3 h交通可达范围的连线为界限, 呈明显的东多西少, 南多北少的地理格局形态, 不同时间距离的区域经济差异同时表现出以优秀旅游城市为中心的距离衰减特征,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p>

[ Hu H.Regional differenc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of Chinese excellent tourism cities[J]. Scientia Geographic Sinica, 2013,33(6):703-709. ]

[21]
齐增湘,廖建军,徐卫华,等.基于GIS的秦岭山区聚落用地适宜性评价[J].生态学报,2015,35(4):1274-1283.利用自然地理、生态和社会经济方面共14个因子构建秦岭山区聚落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遥感(RS)技术支持下,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评价聚落建设用地适宜性,将聚落建设用地适宜性分为五个等级,并结合已建设区进行空缺分析。结果表明:(1) 秦岭山区最适宜聚落用地面积为3378.1 km<sup>2</sup>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87%,说明秦岭山区适宜聚落开发的土地相对较少。(2) 最适宜聚落用地集中在秦岭北、南坡山麓和东部的山间河谷地带,山地型特征明显。(3) 有9.15%已建成区分布在限制建设区内,存在生态安全风险。(4) 可用适宜聚落建设用地为3192.27 km<sup>2</sup>空间分布不平衡。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城镇体系布局与用地规模的核算提供科学依据。

DOI

[ Qi Z X, Liao J J, Xu W H, et al.Suitability analysis of mountain settlements in Qinling using a GIS system[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5,35(4):1274-1283. ]

[22]
Li Y P, Zhang X.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decision model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entropy method[C]. The 3rd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Education and Social Science, China, 2017.

[23]
杨振,雷军,段祖亮,等.新疆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研究,2016,35(12):2333-2346.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疆人口空间分布受地貌、气候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表现出分散分布的特征。研究新疆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对新疆人口发展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GIS的支持下,从多角度、多尺度出发构建了两个年份新疆人口空间数据库,对新疆人口空间分布的集散程度、多尺度的人口疏密状况、人口重心分布及变动、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态势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得出以下结论:① 新疆人口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逐步增加,各尺度人口集中的速度均较慢,人口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人口的流动性较差。② 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尺度依赖性,不同空间尺度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空间尺度越大,人口分布特征越不明显,从小尺度对人口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可以避免大尺度探究带来的不足,小尺度新疆人口空间分布呈现圈层结构,表现出人口空间分布的“三大集群”和零星若干“小集群”的分布特征。③ 新疆人口重心分布逐年向东偏北方向移动且移动的距离较短,说明新疆人口有向北疆,尤其是天山北坡城市群集中的态势,但集中的速度较慢,对人口重心移动的距离影响较小。从重心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可以看出影响新疆人口空间分布的第一大要素是水资源。④ 新疆民族人口空间分布也具有独特性。维吾尔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南疆三地州且空间集聚态势明显,哈萨克族人口空间分布也较为集中,汉族和回族人口空间分布分散,集聚态势不明显,与其他民族的融合较强。

[ Yang Z, Lei J, Duan Z L, et 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Xinjiang[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6,35(12):2333-2346. ]

[24]
钟林生,肖笃宁.生态旅游及其规划与管理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00,20(5):841-848.生态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和思想 ,是应用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为旅游学界、生态学界及其它相关学科所关注。因此较为系统地讨论了生态旅游的产生、定义、特点与理论基础等基本问题 ,分别阐述了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业、生态旅游环境等 4个要素的研究概况 ,重点分析了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的研究现状 ,还归纳了生态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以上基础上 ,总结了生态旅游研究的特点 ,并对研究方向作了评述。

DOI

[ Zhong L S, Xiao D N.Ecotourism and it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 review[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0,20(5):841-848. ]

[25]
王涛. 大城市客运交通出行时间成本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6.

[ Wang T.The research of travel time cost for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in the big city[J]. Beijing: Beiji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06. ]

[26]
徐淑梅,吕建华,沈和江.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开发战略AHP决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8,23(1):107-110.

[ Xu S M, Lv J H, Sheng H J.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ime ice and snow tourism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J]. Human Geography, 2017,39(3):89-91. ]

[27]
郝晶晶,齐晓明,张素丽,等.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及其利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9):201-207.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现阶段发展冰雪旅游最具潜力的地区,拥有大量丰富优质的冰雪旅游资源。基于GIS技术,通过空间插值法、最近邻指数法定量分析了内蒙古年日均温≤0℃天数、积雪日数两个气象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冰雪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选取滑雪场、冰雪游览区、冰雪节庆与赛事活动三个指标深入分析了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发现内蒙古冰雪旅游资源在空间上趋向集聚,具有可利用时间长、种类丰富、组合度好,文化气息浓厚、地域特色明显等优势,同时存在着离中心消费市场距离远,品牌效应低,规范化不足等劣势;依据这些特点,提出了内蒙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对策。

DOI

[ Hao J J, Qi X M, Zhang S L, et al.Ice-snow tourism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in Inner Mongolia[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7,31(9):201-207. ]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