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专题征稿:地球表层系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客座编辑:王卷乐、谢忠、陈旻、宋春桥、宋佳、余卓渊


背景:地球表层系统(以下简称地表系统)是地球各圈层交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其数据覆盖面广、类型丰富、变化快速、数据海量且开发潜力巨大。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加强地表系统开放数据发现、数据智能处理、关键参数产品生成、模型共享及计算分析等关键技术方法,对于促进地表系统“数据-模型-计算”的一体化协同共享,推动地表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范式变革,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目前地表系统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与其数据开放增长能力显著不匹配且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开展地表系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了及时、集中、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拟策划出版“地球表层系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专题,旨在为相关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合作、发表前沿科研成果的平台,共同推动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创新。


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1.        地表系统科学数据本体语义

2.        地表系统科学数据目录挖掘

3.        地表系统科学数据关联网络

4.        地表系统科学数据智能处理

5.        地表系统科学数据标准与应用

6.        地表系统科学数据质量提升方法

7.        地表系统多模态数据挖掘方法与工具

8.        地表系统关键变量科学数据产品

9.        地表系统模型共享与在线计算

10.    地表系统“数据、模型、计算”一体化协同共享

11.    地表系统科学数据FAIR化治理与数据安全

12.    地表系统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多场景应用


客座编辑简介:

王卷乐 研究员:博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担任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数据系统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生态研究专委会主任、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86)委员,担任《Data Science Journal》《Geoscience Data Journal》《中国科学数据》等多个期刊编委。长期从事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和一带一路空间信息服务领域的科研和教育工作。发表论文200余篇、著作和图集10部,国家标准6项,专利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8项。

谢忠 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历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测绘局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研究与基础软件研发、地理计算与空间分析、智能空间认知与推理等。

陈旻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国际华人GIS协会(CPGIS)主席、国际环境建模与软件协会(iEMSS)副主席、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地理系统建模委员会主席、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委会虚拟地理环境专委会主任委员等职务,是国际环境建模与软件学会会士、美国地理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士。获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及二等奖、奥地利科学院Tobler青年研究员奖等奖项。主导构建了开放式地理建模与模拟平台(OpenGMS),建立了地理建模与模拟领域中国研究者的国际话语权,研究成果入选2021年地理学十大研究进展、2023中国国土经济十大研究进展。

宋春桥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遥感方向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Science Bulletin、RSE等SCI期刊发表论文80篇,地理学报、遥感学报等中文核心论文30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入选国家人才计划青年项目、江苏省杰青项目、双创人才计划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自科面上基金等;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长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江苏省地理学会/江苏省遥感与GIS学会等常务理事;任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SWOT湖泊与湿地科学工作组委员、Scientific Data等期刊编委。

宋佳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测绘学会智能化测绘工作委员会委员,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AI智能遥感模型研与高性能地理空间计算研究。先后主持和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科院信息化专项项目、公益性行业专项、地方委托等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5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有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余卓渊 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地图学与地学图谱研究室副主任,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委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制图专委会委员,北京测绘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自适应地图可视化、大数据制图理论及技术、制图系统等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资源部等科研项目40多项。负责和参与了10部专题地图集设计、编制和出版,发表专著3部,相关论文20篇。



论文撰写要求:

选题新颖,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方法正确,结论可信,体现创新,文字练达,逻辑清楚。论文需符合《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文稿格式规范要求。经编辑部审核和专家审稿通过的稿件,将在学报予以正式发表。
投稿事宜:
请在《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官方网站系统投稿。投稿时请选择 “地球表层系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栏目。


发布日期: 2025-02-10    浏览: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