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专刊征稿:城市生命体理论与实践

客座编辑:李勇、乐阳、许彬、陆志鹏、林雨铭、王培晓。


背景:

将城市视为一个生命体的思想由来已久。新陈代谢主义(Urban metabolism)指出,城市存在与生命体类似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也大多遵循诞生、发展、收缩、焕新等发展周期。然而,城市生命体研究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一方面,城市生命体的理论框架仍不明晰,尽管物理学家Geoffrey WestLuis Bettencourt等人从宏观上揭示了城市和生命体共同遵循的标度率,但物理模型的过度简化难以为城市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现有的城市治理实践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多侧重局部、短期效应,忽略了作为复杂系统的城市生命体各子系统之间的级联影响和自适应调控机制,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

这种局限性迫切要求从复杂性科学理论出发,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探索,一方面借鉴生命体的自组织、适应与进化原理,从内部要素的分类识别,到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再到多系统之间的协同演化,对城市生命体进行系统性的认知和研究;另一方面,构建兼顾模拟仿真、推理优化与治理实践的综合技术框架,为城市建设、风险防控、长时治理提供技术工具,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有效的桥梁,推动城市治理向全局化、长时段和协同进化方向迈进。为了及时、集中、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的创新性研究进展和解决方案,《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拟策划出版城市生命体理论与实践专题,旨在为相关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合作、发表前沿科研成果的平台,共同推动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创新。


征文方向:

本专刊以“城市生命体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侧重于为理解城市生命体所进行的新理论、新技术研究,以及基于生命体理论的城市空间治理应用实践成果。

选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主题:

1.    城市生命体研究进展与展望

2.    复杂性科学与城市生命体

3.    城市生命体的基础理论

4.    城市生命体的关键结构与要素指标

5.    城市生命体的模型构建方法

6.    城市生命体的监测分析方法

7.    城市生命体与模拟仿真方法

8.    城市生命体与智慧城市

9.    城市生命体与数字孪生

10.  基于城市生命体的全周期治理技术

11.  基于城市生命体的实践案例


客座编辑简介:

李勇 教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主要从事城市科学与计算、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围绕城市科学与计算、智慧城市规划与治理等方向,深入开展城市科学与智能技术融合的交叉问题研究,形成高水平成果发表于Nature Cities(自然 城市)、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自然 计算科学)、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 机器智能)、Nature Human Behaviour(自然 人类行为)等10余篇自然子刊,提出的城市孪生平台与深度强化学习结合的城市空间智能规划技术开创了模拟决策协同新范式,入选 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封面文章;在KDDWWWNeurIPS CCF A 类顶级国际会议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引用近28000次。先后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岗教授、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获国际顶级会议WWWSIGIRUbiComp 等顶级会议最佳论文(提名)6次,获IEEE ComSoc 亚太区杰出青年学者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等。

乐阳 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教授,曾任深圳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大数据及AI、社会地理计算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叉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论文100 余篇。担任JCR 及中科院一区期刊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副主编、ACM SIGSPATIAL 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社会遥感地理计算专业委员会副理事。获2022 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23年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巾帼人物。

许彬 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新兴跨学科领域讲席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 (CMA) 讲席教授、元宇宙与计算创意中心主任、HKUST-DT 系统与媒体实验室 (SyMLab) 主任、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英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入选科技部外国专家人才计划、IEEE FellowACM 杰出科学家等荣誉。申请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欧洲地平线2020计划、芬兰科学院、香港创新科技署和香港研究资助局等国际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总经费超过1亿元人民币。发表高水平论文500 余篇,其中IEEE 期刊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100 余篇,CCF A 类会议60 余篇,13 篇论文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提名奖。文章谷歌学术引用32,000 余次,其中5 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000 次,核心科研成果经转化获得专利授权32 项。

陆志鹏 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中电数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数据空间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治理发展委员会主任。曾任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南通市委书记等职务。陆志鹏长期深耕数字城市、数字政府和数据要素化等领域方向,首创提出“数据元件”概念,作为主要作者发布《数据要素论》《数据要素化治理·理论方法与工程实现》《数据产权论》三本著作。带领团队打造数字政务操作系统、智能政务一体化平台、数据金库等核心产品,其中数据金库获2023 世界计算大会专题展优秀成果奖,基于数据元件的数据流通关键技术入选工信部2023 年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项目,主导建设的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已在全国多个省市成功落地并取得积极成效。

林雨铭 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助理教授,日本金泽大学环境设计系博士,清华大学建筑系硕士、学士。入选教育部海外引才专项、清华大学“水木学者”海外专项支持,主持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1项,发表Nature子刊论文1篇,中英文论文18篇(其中SCI 6篇,A类会议7篇)。参与项目获中房协一等奖、华夏奖一等奖,曾获国家奖学金、日本国费奖学金等荣誉及奖项。研究兴趣跨越建筑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和电子工程,集中在城市复杂系统的模拟推演,擅长应用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等新技术,涉及设计优化、韧性评估、人类移动等方向,致力于解锁对城市内外复杂现象的新理解。

王培晓 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2023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年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Cities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测绘学报等专业主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曾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省优秀学位论文、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及奖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等项目。


写作要求:

论文撰写要求选题新颖,亮点突出,方法合理可行,数据可靠,结论可信,文字精炼,逻辑清晰。论文需符合《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文稿格式规范要求。经编辑部审核和专家审稿通过的稿件,将在学报予以正式发表。

投稿事宜:

请在《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官方网站系统投稿,投稿时选择“城市生命体理论与实践”栏目。



发布日期: 2025-02-17    浏览: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