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专家:陆锋 研究员,杨宇 教授,方志祥 教授,郭建科 教授,赵宇哲 教授。
一、征稿背景与主题
海洋运输是国际物流体系的核心运载方式,对促进全球贸易、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运输成本最低、承载能力最大的运输方式,海运承担着全球90%以上的货物贸易运输任务,有效连接世界主要经济体,推动国际分工与产业链协作,并保障能源与原材料供应安全,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近年来,港口拥堵、运输延误和航线变更等不确定性问题频发,全球贸易风险因全球变化、地缘冲突、贸易保护主义、供应链中断等因素显著增加,海上运输面临着多重挑战。中国作为海洋强国和国际贸易大国,以上风险严重威胁着我国的海洋秩序、经济稳定和国家安全。为此,有效识别与应对贸易风险,提升海运体系抗风险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乃至国际物流与全球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对全球经济稳定运行与产业链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随着GIS在多源数据处理、时空数据智能分析和地理过程模拟等方面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GIS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和建模海运大数据,能够更有效地从运输节点、海运轨迹、贸易网络数据中挖掘隐含的模式和规律,对海运时空过程的模拟、预测和优化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基于GIS的海运大数据挖掘与风险模拟,将极大地促进GIS在海洋交通和全球贸易领域的深度应用,有效提升对海上运输与贸易风险的预测能力和决策支持水平,保障我国海上运输与贸易安全。
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运用GIS理论、方法和技术深度挖掘海运地理大数据,多情景模拟和预测未来海运与贸易安全,是当前的国际研究热点,并直接关系到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稳定和全球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拟在《地球信息科学学报》设立“海运大数据时空分析与贸易风险模拟”专题,刊登本领域的综述、理论方法、分析技术及应用方面的论文,欢迎广大同行踊跃投稿。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1)多源海运大数据的综合集成与应用
(2)海洋运输网络的数据建模理论
(3)海洋运输网络结构特征与演化模式
(4)全球港口、运输轨迹和贸易流数据分析与应用
(5) 海洋运输风险模拟与预测
(6)全球战略物资贸易关系反演
(7)海运制图与可视化
二、召集专家
陆锋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期刊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社会兼职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室内导航定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航局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海上交通运行智能控制与仿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专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执行主编等。近五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等。目前在研项目包括:城市生命体“城市病”主动治理和多要素智能精准配置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空地协同测图与自动标注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多智能设备下交通态势协同探测系统与应用示范(中科院性先导专项项目子课题)等。截至2025年,合著出版专著6部,正式发表学术论文320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6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2020年获得中国智慧城市领军人物奖,2020年和202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21年和202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奖章。
杨宇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获得者。长期从事世界能源地理与国家能源安全、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担任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区域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区域研究协会(RSA)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地理研究》副主编、Transactions in 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 主编等学术职务。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荣获2021年度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2023年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区域战略研究突出贡献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等奖励。
方志祥 教授。方志祥 武汉大学三级教授/博导,《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计算机工程与应用》、《Journal of Location Based Services》、《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Smart Cities》等国内外期刊编委。担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高级会员和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交通大数据时空分析与应用技术委员会主席和智慧公交系统技术委员会委员、ACM SIGSpatial China创会委员和执委等学术兼职,在SSCI期刊《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SCI期刊《Remote Sensing》、ESCI期刊《Smart Cities》和中文核心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等组织多个专刊;担任2020 W2GIS国际会议主席、主编出版Springer LNCS会议书集,并出版中文专著《人群动态的观测理论与方法》、《城市人群活动时空GIS分析》等3部专著。
郭建科 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人海系统大数据模拟与决策支撑”大连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委会副主任等,担任《海洋开发与管理》副主编。荣获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和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主要从事海洋经济地理的研究工作,主攻方向为区域海洋经济与空间规划、港航交通地理与海洋地缘经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大子课题1项,中央部委及地方专项20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资政成果多次获得重要批示采纳。获辽宁省哲学社科成果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等多次。
赵宇哲 教授。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绿色港口与航运、海运大数据、港口能效评估与控制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30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Ocean Engineering、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和管理科学学报等FMS高质量期刊、SSCI/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等10余项。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人才、大连市高层次人才等。
三、论文撰写要求和投稿事宜
选题新颖,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方法正确,结论可信,体现创新,文字练达,逻辑清楚。论文需符合《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文稿格式规范要求。经编辑部审核和专家审稿通过的稿件,将在学报予以正式发表。
稿件一旦录用,即可在中国知网首发。
请在《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官方网站系统投稿。投稿时请选择“海运大数据时空分析与贸易风险模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