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inal Article

A Study on Eco-compensation Based on Eco-Service Assessment in 14 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s of China

  • XU Lili , 1, 2 ,
  • LI Baolin , 1, 3, * ,
  • YUAN Yuecheng 1 ,
  • GAO Xizhang 1 ,
  • TAO Zhang 1, 2
Expand
  • 1. State Key Lab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 3. Jiangsu Center fo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Nanjing 21002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Baolin, E-mail:

Received date: 2015-07-15

  Request revised date: 2015-11-10

  Online published: 2016-03-10

Copyright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编辑部 所有

Abstract

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 in China's 14 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s based on eco-service assessment using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Landsat TM/ETM+ and HJ-1 CCD) combined with the ground observation data consisting of soil, vegetation and climate datasets. The results are indicated as follows: (1) The ecosystem in China's 14 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s was important to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showing a high eco-service value up to 2062.7 billion per year, which was roughly the same as the annu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n certain west areas, the annual eco-service values were 2 to 12 times higher than their annual GDP, reflecting thei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2) The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 in China's 14 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s was overall about 197.1 billion per year. The average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 for each impoverished county was about 0.3 billion theoretically,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could not cover this amount currently. At present, the impoverished county which benefits from the financial transfer could receive 0.09 billion per year averagely, and this only covers 32.4% of the necessary eco-compensation. This situation brings enormous pressure to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and increases the ecological risk in China's 14 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s as well. (3) Increasing the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 for the 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s might be the key measur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verty. Besides,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develop a new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in which the ecological products development is considered to be predominant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be auxiliary.

Cite this article

XU Lili , LI Baolin , YUAN Yuecheng , GAO Xizhang , TAO Zhang . A Study on Eco-compensation Based on Eco-Service Assessment in 14 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s of China[J].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16 , 18(3) : 286 -297 . DOI: 10.3724/SP.J.1047.2016.00286

1 引言

为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21世纪初中国开始实行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国家生态公益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等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保护工程主要分布 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这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高度重叠.为国家提供生态产品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不再仅追求经济增长,已成为这些地区社会发展的另一个主要目标,且国家已相应给予这些地区生态补偿以保障当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生态补偿依据和标准的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难点[1].在集中连片贫困区,补偿标准关系到贫困群体的切身利益,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目前,中国生态补偿实践主要依据生态建设成本开展生态补偿,其补偿对象为生态效益增量,忽略了区域为保持生态系统现状所失去的发展经济的机会成本,因而补偿额度偏低[2].
事实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服务的价值体现[3],是生态补偿的产生基础[4].自从1997年Costanza等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进行了估算[5],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已应用于区域[4,6-8],流域[9-10],生态系统[11-13]各个尺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化为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了解集中连片特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用于贫困区的生态补偿模式与运行机制,对14片区尽快摆脱贫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生态价值的生态补偿研究[14-15]存在2个问题:(1)在大区域研究中,为生态补偿提供依据的生态价值测算往往直接依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进行换算,这种估算方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且不能体现生态价值的空间差异;(2)生态价值的生态补偿额度测算多数仅依靠全国统一的折算系数,无法反映行政单元外部或内部生态价值和生态补偿的差异[16],因而无法为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本文以2010年Landsat TM/ETM+数据和HJ-1卫星CCD数据为基础,结合贫困地区植被,土壤,气候等数据,首先对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基于像元的估算;其次,在折算系数方法基础上增加了区域生态补偿需求强度系数,反映生态补偿标准的区域差异,形成了一套基于生态价值的贫困区差异化生态补偿方案;最后,基于评估结果对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地理特征

集中连片贫困县大部分位于中国西部山区,地形条件复杂(图1(a)),自然环境恶劣,主要的土地覆被状态为林地,草地和农田(图1(b)).由于自然,历史,民族,宗教,社会等原因,这些地区贫困程度较深,扶贫开发周期较长,且在区域上呈现连片分布的特点.在2011年12月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未来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Fig. 1 The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图1 研究区概况

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分别为:吕梁山片区,罗萧山片区,大别山片区,燕山-太行山片区,大兴安岭南麓山片区,秦巴地区,六盘山片区,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滇黔桂石漠化地区,滇西边境山区,南疆三地州,西藏地区和四省藏区,涵盖了全国680个贫困县.

2.2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有遥感数据,气候和土壤等地面调查基础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表1).
Tab. 1 Data and data sources

表1 主要数据及其来源

数据 数据来源
土地覆被数据 利用2010年Landsat TM/ETM+数据和HJ-1卫星CCD数据分类得到
土壤类型分布数据 1:100万全国土壤类型图
土壤属性数据 《中国土种志》
南京土壤所中国土壤数据库(http://www.soil.csdb.cn/)
数字高程数据(30 m) ASTER Global DEM V2 数据(http://gdex.cr.usgs.gov/gdex/)
2010年植被全年合成的净初级生产力数据(1 km) MODIS MOD17A3数据(http://modis.gsfc.nasa.gov/)
2010年降雨数据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http://cdc.cma.gov.cn/)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2011年各省统计年鉴
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3 生态补偿研究方法

3.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方法

依据国际广泛认可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The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简称MA)工作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以及支持功 能[17].供给功能和文化功能的价值,可通过市场价格和收入进行估算和衡量,属于生态系统的直接使用价值[18],商品化无法直接估算的调节功能和支持功能属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间接使用价值.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贫困区差异化补偿,主要是通过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体现,而生态系统直接使用价值已经在市场机制中转化为货币,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中应不予考虑[1].因此,本文主要估算通过商品化无法直接估算的调节功能和支持功能这2大间接使用价值,包括大气调节,净化环境,土壤保持,营养循环和水源涵养5大服务功能价值(表2).评估对象包括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森林,草地,灌丛,农田4类生态系统.这4类生态系统是集中连片贫困区的主导生态系统,除去荒漠,城镇等生态系统功能价值较低的生态系统,2010年这4种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占片区总面积的81.2%,分别为17.6%,41.3%,10.3%和12.0%,其价值能充分代表贫困片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间接使用价值.
Tab. 2 The framework of eco-service assessment in 14 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s of China

表2 集中连片贫困区间接使用价值评估体系

间接使用价值类型 具体含义
调节
功能
大气调节 固定CO2 生态系统对CO2的调节作用价值,对CO2的吸收价值为正值
释放O2 生态系统对O2的调节作用价值,对O2的释放价值为正值
净化环境 吸收SO2 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对SO2的吸收功能的价值
滞尘 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对粉尘的吸收功能的价值
支持
功能
土壤保持 减少土壤废弃 生态系统因土壤保持而减少了土壤的废弃产生的价值
土壤肥力保持 生态系统保持土壤肥力功能的价值
减轻泥沙淤积 减少生态系统泥沙流失,从而减少泥沙在水库等地淤积损失的价值
营养循环 持留养分 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主要为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水源涵养 蓄积水分 生态系统储蓄水分所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本文评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是这5个方面功能价值的汇总.具体来说,生态系统大气调节功能价值,可通过将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与氧气的释放量折算为造林成本来估算;生态系统净化环境功能的价值利用费用成本法,通过估测生态系统吸收的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总量,再乘以相应污染物的处理价格得到[19-20];生态系统在土壤保持方面的总价值通过其在减少废弃地,肥力保持,以及减少泥沙淤积3方面功能的价值来体现,分别通过机会成本法[21],影子价格法[21],以及影子工程法[22]估算.其中,土壤保持量的估算参考通用水土流失方程[23-24]和典型地区土壤侵蚀案例[25-28];生态系统营养循环价值的估算首先利用生物库持留法估算各生态系统的地上持留养分[29-32],再参考各覆被类型营养物质地上地下分配的比例[33]对总的营养循环价值进行估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价值的测算通过估计生态系统中枯落物和土壤的蓄水量,再将蓄积的水量换算成水库建设成本得以衡量[34].生态价值估算中所使用的全部模型和参数见附录A.

3.2 生态补偿标准的估算方法

一般情况下,贫困区生态补偿需求迫切性与 区域单位面积GDP成反比,与同期单位面积生态 价值量成正比.贫困区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贫困区单位面积GDP 量越小,经济发展需求更为迫切;而单位面积生 态价值量越大,通常表明区域为保护生态环境所 牺牲的发展机会成本越多,对生态补偿需求也更为迫切.
为减缓单位面积GDP量较低地区迫切的发展需求,从而降低区域生态价值快速减少的风险,在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生态补偿需求更为迫切地区的补偿资金投入.因此,本文在折算系数方法基础上,增加了区域生态补偿需求强度系数以反映生态补偿标准的区域差异.区域生态补偿需求强度系数采用单位面积GDP与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的比值归一化结果来表征,差异化生态补偿标准估算方法见式(1).
R T = V T × k × p (1)
式中: R T 为区域生态补偿总量; V T 为区域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k 为生态价值折算系数; p 为区域生态补偿需求强度系数.生态价值折算系数的选取应体现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补偿区域生态质量,生态位置重要程度等因素[35-36].过去10年及未来中国经济都会持续快速增长,因此,本文选择了比现有案例[37-39]略高的15%作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生态补偿折算系数.区域生态补偿需求强度系数估算方法见式(2).
p = 2 arctan ( V T G T ) P i (2)
式中: p 为区域生态补偿需求强度系数; V T 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G T 为区域单位面积GDP总量; P i 为圆周率.由于贫困区各县市单位面积GDP与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比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为避免生态补偿资金主要集中于少数县市,本文采用反正切函数进行归一化处理.

4 生态补偿测算结果与分析

经过测算,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每年生产大量的"绿色GDP",2010年生态服务总价值达20 627.4亿元,这与同年份GDP总量(22 096.2亿元)大体相当(图2),说明中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生态系统对保障中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的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生态补偿总量为每年1971.0亿元,约为贫困区年生态服务总价值的9.6%,约为贫困区当年GDP总量的8.9%(图2,表3).
Fig. 2 Eco-service, eco-compensation and annual GDP in the 14 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s of China in 2010

图2 2004年集中连片重点贫困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年GDP及建议生态补偿额度(×109元)

Tab. 3 Eco-service and eco-compensation in the 14 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s of China

表3 基于生态价值的集中连片贫困片区生态补偿标准

片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09元) GDP/(×109元) 补偿标准/(×109元) 排序
西藏地区 465.1 39.9 71.8 1
四省藏区 450.7 93.9 58.6 2
滇西边境山区 221.7 129.9 18.9 3
秦巴地区 195.4 368.6 12.1 4
滇黔桂石漠化地区 218.9 249.2 11.4 5
六盘山片区 123.6 188.9 8.1 6
南疆三地州 45.3 47.5 4.4 7
武陵山片区 116.9 270.4 4.1 8
乌蒙山片区 87.0 115.7 3.4 9
大兴安岭南麓山片区 27.3 82.8 1.2 10
燕山-太行山片区 34.5 134.5 1.1 11
罗萧山片区 31.8 117.4 1.0 12
吕梁山片区 30.8 331.2 0.6 13
大别山片区 13.7 39.6 0.4 14
总计 2062.7 2209.6 197.1 -

4.1 集中连片贫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1)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经过计算得到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分辨率为30 m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图3).单位面积生态价值的空间变化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阶梯状分布,其阶梯状变化形态与中国三级阶梯的范围相吻合.但与地势高低变化趋势不同,单位面积生态价值最高的贫困地区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其次分布于中国的第三级阶梯上,位于中国的第一级阶梯的贫困地区单位面积生态价值最低.这种特殊的空间分布形态有自然和社会2方面的历史原因:①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的绝大部分贫困山区位于中国中部以南地区,植被接收的光,热,水充足,其自然生长环境相对于位于第一级阶梯的贫困区植被要好,因而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②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的贫困山区,地形起伏大,地势险要(尤其横断山脉地区),交通不便,社会经济不发达,生态系统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较小,因而相对于位于第一级阶梯的贫困区而言,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Fig. 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service in the 14 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s (2010)

图3 集中连片重点贫困地区生态价值(2010年)

(2)各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
从片区层面来看,由于各个片区的面积不同,有一半片区(7个)生态价值总量超过了1000亿元.其中,西藏地区和四省藏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超过4000亿元,分别达到4651.4亿元和4506.7亿元;滇西地区和滇黔桂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超过了2000亿元,分别达到2216.6亿元和1953.9亿元;吕梁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但也达到136.5亿元(表3).从县域层面来看,绝大部分贫困县2010年的间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超过了10亿元(图4).
Fig. 4 Eco-compensation based on eco-service assessment in 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s of China (2010年)

图4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集中连片重点贫困区建议生态补偿标准(2010年)

比较各片区2010年GDP总量可以看出,广大西部地区尽管每年GDP总量较低,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很大,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西藏片区,四省藏区和南疆三地州3个西部片区,每年的生态服务总价值要大大超过GDP总量,分别为各片区GDP总量的11.7,4.8和1.7倍(表3).
(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各指标状况
在中国,集中连片贫困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价值最大,为10 264.4亿元,占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49.8%;其次,为大气调节和营养循环,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6058.0亿元和3550.6亿元,占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29.4%和17.2%;土壤保持和净化环境相对较小,分别为512.0亿元和239.8亿元,占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2.5%和1.2%(表4).
Tab. 4 Eco-service in each 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 of China (billion Yuan)

表4 我国集中连片贫困片区各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09元)

片区 大气调节 净化环境 土壤保持 营养循环 水源涵养 总计
吕梁山片区 4.3 0.1 0.6 5.1 3.5 13.7
罗霄山片区 16.6 1.4 1.2 5.2 7.4 31.8
大别山片区 17.1 0.4 0.8 9.3 3.2 30.8
燕山-太行山片区 10.3 0.3 0.5 10.5 13.0 34.5
大兴安岭南麓山片区 12.7 0.4 0.7 9.6 3.9 27.3
秦巴地区 62.1 2.5 6.1 26.2 98.6 195.4
六盘山片区 24.3 0.2 1.5 18.1 79.5 123.6
武陵山片区 51.6 3.1 3.9 30.1 28.2 116.9
乌蒙山片区 38.9 1.5 3.0 26.1 17.5 87.0
滇黔桂石漠化地区 84.0 3.6 6.1 34.9 90.3 218.9
滇西边境山区 110.9 3.7 7.4 38.6 61.0 221.7
南疆三地州 4.4 0.0 0.1 2.6 38.1 45.3
西藏地区 68.5 3.6 9.6 42.5 341.0 465.1
四省藏区 100.1 3.3 9.7 96.2 241.3 450.7
总计 605.8 24.0 51.2 355.1 1026.4 2062.7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价值在西藏地区和四省藏区最高,分别为3409.9亿元和2412.7亿元,占水源涵养生态服务总价值的33.2%和23.5%,反映了青藏高原作为中国大江大河源头在中国水资源保障中的特殊地位.生态系统净化环境服务功能价值以滇西地区和西藏地区最高,价值量分别为1109.2亿元和1001.3亿元,占净化环境服务功能总价值的18.3%和16.5%.生态系统营养循环服务功能价值也以西藏地区和四省藏区最高,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962.2亿元和424.6亿元,占生态系统营养循环总价值的27.1%和12.0%.

4.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

根据估算,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生态补偿标准为每年1971.0亿元.具体来说,从片区来看,西藏地区补偿标准最多,为每年717.9亿元,占14个片区总补偿标准的36.4%;其次为四省藏区,补偿标准为每年585.9亿元,占14个片区补偿标准的29.7%;而滇西地区,秦巴地区,滇黔桂地区,六盘山片区,南疆三地州,武陵山片区和乌蒙山片区,补偿标准都超过30亿元(图4).从县域层面来看,有12.5%的贫困县建议补偿标准超过了当年GDP,这些地区均位于西藏地区和四省藏区,而87.5%的贫困县建议补偿标准低于当年GDP.
将此研究结果与目前国家在集中特困连片区开展生态补偿所实施的方案进行对比,发现国家给予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生态补偿资金与当地为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所损失的机会成本相比严重不足.当前集中特困连片区实施生态补偿有2种形式:(1)与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配套的生态补偿.这种形式的补偿是在一定存续时间内直接补偿给农民,然而即使在补偿期内以单位面积的补偿数量来看,补偿额度也明显偏低[2],并不能完全弥补农民的经济损失;(2)国家重点功能区内县市的中央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只有在国家生态功能区的县市可获取这种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在集中连片特困区680个县中,有291个县可获得转移支付,占42.8%.即使获得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县市,获得补偿量也严重不足.14个片区每年丧失的机会成本高达1791.0亿元,以此为生态补偿标准,平均每县应该获得生态补偿资金2.9亿元,而目前接受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县平均每年接受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补偿资金0.94亿元,只占所需金额的32.4%.
生态补偿额度的不足会加大扶贫工作的压力.由于集中连片特困区自然条件差,在2,5和8 a的补助时间内完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十分困难,补偿期过后地方财政无法提供补助资金增加农民收入,会导致农民生活更为贫困.而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与当地为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机会成本相比也严重不足,这种情况在没有获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389个特困县中尤为突出.
而在生态补偿资金严重不足的背景下,持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也给区域生态带来了较为严重的风险.从2000-2010年片区内生态系统类型变化来看,在滇西边境山区,南疆三地州和大兴安岭南麓山片区中,由于扶贫开发导致的农业活动显著增强,区域生态安全面临较大的风险.南疆三地州片区地处沙漠边缘的灌丛分布区,对固定,半固定沙丘上灌丛与草原的开垦,必将加剧区域荒漠化,严重威胁绿洲区的生态安全.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湿地既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也是东北平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重要蓄洪区,其损失的生态价值,以及其下游地区增加的损失要远大于当地的扶贫项目收益.滇西地区是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森林开垦必将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
总之,对于集中连片贫困区,只有通过生态补偿彻底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区农民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才能彻底解决生态保护问题.只有解决生态保护问题,区域的资源承载力才能提升,区域才有能力逐步提高自己资金的积累能力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部分生态补偿资金增量的投入可能是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问题关键所在.基于国家生态补偿资金,建立国家购买生态产品为主,开发性扶贫增长为辅的新发展模式,可能是保障中国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区域贫困的基本途径.

5 结论

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每年生产大量的"绿色GDP",对保障中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4个片区生态服务总价值达20 627.4亿元,与同年份GDP总量22 096.2亿元大体相当,在南疆三地州,四省藏区和西藏片区3个西部片区,每年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GDP总量的2-12倍.
国家给予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生态补偿资金与当地为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所损失的机会成本相比严重不足.14个片区每年丧失的机会成本高达1791.0亿元,以此为生态补偿标准,每县平均应该获得生态补偿资金2.9亿元,而目前接受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县平均每年接受补偿资金0.94亿元,不到所需金额的1/3.
在中国集中连片贫困区,国家给予生态补偿资金严重不足,不但给各片区扶贫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也给区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风险.滇西边境,南疆三地州和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由于扶贫开发 导致的农业活动显著增强,造成的生态风险尤为 突出.
生态补偿资金增量的投入可能是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区贫困问题关键所在.在增加补偿资金基础上,可建立以国家购买生态产品为主,开发性扶贫增长为辅的新发展模式,这可能是保障中国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区贫困问题的基本途径.

附录A: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模型与参数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生态系统的间接使用价值(E)是由生态系统的大气调节功能价值(E1),净化环境功能价值(E2),土壤保持功能(E3),营养循环功能价值(E4)和水源涵养功能价值(E5)共同加总的结果.即:
E = E 1 + E 2 + E 3 + E 4 + E 5 (A1)
1) 大气调节功能价值(E1)估算模型
生态系统在大气调节方面的价值(E1)可通过生态系统固定CO2的价值(E11)和生态系统释放O1的释放的价值(E12)来估计,即:
E 1 = E 11 + E 12 (A2)
生态系统固定CO2的价值和生态系统释放O2的释放的价值可通过将CO2的吸收与O2排放量折算成造林成本,碳税率或者工业制氧成本来估算.CO2的吸收量与O2的释放量根据光合作用方程,生态系统每生产1 g干物质时,需要吸收1.63 g CO2,同时释放1.19 gO2.
固定CO2的价值的计算方法如式(A3)所示.
E 11 = A × NPP × 1.63 × ( 12 44 ) × C FC (A3)
式中:E11为固定CO2的经济效益( a - 1 );A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面积(km2);NPP为某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 t a - 1 k m - 2 );1.63为光合作用方程式常数;12/44为通过CO2折算其中C的质量;CFC表示碳的造林成本( t - 1 ),本文取260.90(元·t-1).
释放O2的计算方法如式(A4)所示.
E 12 = A × NPP × 1.19 × C FO (A4)
式中:E12为释放O2的经济效益( a - 1 );A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面积(km2);NPP为某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 t a - 1 k m - 2 );1.19为光合作用常数;CFO为氧的造林成本,按352.93(元·t-1)进行计算.
2) 净化环境功能价值(E2)估算模型
生态系统净化环境的功能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对SO2的吸收和滞尘功能.因此,生态系统净化环境的价值(E2)可通过其对SO2的吸收价值(E21)和滞尘价值(E22)来进行估计.即:
E 2 = E 21 + E 22 (A5)
净化环境的功能通过费用成本法估算,即先计算出生态系统吸收的SO2和粉尘总量,再乘以相 应污染物的处理价格,得到该服务功能对应的 价值.
吸收SO2的计算方法如式(A6)所示.
E 21 = A × R S O 2 × C S O 2 (A6)
式中:E21表示吸收SO2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a - 1 );A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面积(hm2); R S O 2 为单位面积该生态系统对SO2的吸收率( t a - 1 h m - 2 ); C S O 2 为削减单位SO2的工程成本( t - 1 ). R S O 2 参考值针叶林0.216( t a - 1 h m - 2 ),阔叶林0.00865( t a - 1 h m - 2 ),针阔叶混交林0.112( t a - 1 h m - 2 ), C S O 2 参考值1200( t - 1 ).
滞尘的计算方法如式(A7)所示.
E 22 = A × R sand × C sand (A7)
式中:E22表示吸收粉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a - 1 );A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面积(hm2);Rsand为单位面积该生态系统对粉尘的吸收率( t a - 1 h m - 2 ),二者相乘结果表示总的粉尘吸收量;Csand为削减单位粉尘的工程成本( t - 1 ).Rsand参考值针叶林为33.2( t a - 1 h m - 2 ),阔叶林为10.2( t a - 1 h m - 2 ),针阔叶混交林21.7( t a - 1 h m - 2 ),Csand参考值150( t - 1 ).
3) 土壤保持功能价值(E3)估算模型
生态系统通过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可减少废弃土地的产生,同时减少N,P和K的流失和泥沙淤积.因此,生态系统在土壤保持方面的总价值E3可通过其减少废弃地的价值E31,肥力保持的价值E32,以及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E33体现,分别通过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以及影子工程法估计,如式(A8)所示.而减少废弃地的价值,肥力保持的价值以及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的估算都与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相关.因此,首先计算集中连片贫困区2010年土壤保持量.
E 3 = E 31 + E 32 + E 33 (A8)
(1) 土壤保持量的估算模型
土壤保持量由潜在土壤保持量与现实土壤保持量之差进行估算.其中,潜在土壤保持量是指没有地表覆盖因素和土地管理因素情形下可能发生的土壤侵蚀量,而现实土壤侵蚀量是指当前地表覆盖情形下的土壤侵蚀量.土壤保持量由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计算得到,如式(A9)所示.
A C = R × K × L × S × 1 - C × P (A9)
式中: A C ( t h m - 2 a - 1 )表示土壤保持量; R MJ mm h m 2 h a 表示降雨侵蚀力指标; K ( t h m 2 h MJ mm h m 2 )为土壤可蚀性因子; L 为坡长因子(无量纲);S为坡度因子(无量纲);C为地表植被覆盖因子(无量纲);P为土壤保持措施因子(无量纲).
当无植被覆盖和无土壤保持措施时,C和P均取值为0,土壤侵蚀量可以作为土壤潜在的侵蚀量;而C和P取实际值时,计算的土壤侵蚀量为实际侵蚀量.
降雨侵蚀力指标R反应降雨引起土壤流失的能力,计算方法如式(A10)所示.
R = 4.17 i = 1 12 j i 2 J - 152 (A10)
式中: ji表示月降水;J表示年降水;i表示月份.
土壤可蚀性因子K是衡量土壤抗蚀性的指标,采用土壤有机碳和粒径组成估算,参考侵蚀-生产力影响模型EPIC的算法,如式(A11)所示.
K = 0.2 + 0.3 exp - 0.0256 S a 1 - S i 100 S i C l + S i 0.3 × 1 - 0.25 C C + exp ( 3.72 - 2.95 C ) × 1 - 0.7 S n S n + exp ( - 5.51 + 22.9 S n ) 7.59 (A11)
其中,
S n = 1 - S a / 100 (A12)
式中: S a 表示土壤中砂粒含量(2~0.05 mm); S i 表示粉砂含量(0.05~0.002 mm); C i 表示黏粒含量(<0.002 mm);C表示有机碳含量(%).
坡长因子被定义为坡长的幂函数,坡度坡长因子(LS)表示某给定坡长和坡度的坡面上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径流小区典型坡面上的土壤流失的比值,对土壤侵蚀起加速作用.L、S的计算方法如式A(13)-A(15)所示.
L = ( λ / 22.13 ) m (A13)
m = 0.2 , θ 1 ° 0.3 , 1 < θ 3 ° 0.4 , 3 < θ 5 ° 0.5 , θ > 5 ° (A14)
S = 10.8 sinθ + 0.036 , θ < 5 ° 16.8 sinθ - 0.5 , 5 θ < 10 ° 21.9 sinθ - 0.96 , θ 10 ° (A15)
式中: λ 为坡长(m); θ 值根据ASTER DEM数据,使用ArcGIS软件计算获取.
(2) 减少土地废弃价值估算模型
根据土壤保持量和土壤表土厚度推算因土壤侵蚀造成的废弃土地的面积,采用机会成本法计算出不同生态系统因土地废弃而失去的年经济价值,计算方法如式(A16)所示.
E 31 = A C × B h × 10 000 ρ (A16)
式中:E31表示减少土地废弃地的价值( a - 1 );AC为表示某生态系统年均土壤保持量( t h m - 2 a - 1 );B为该生态系统的年均收益( h m - 2 );h为土壤厚度(m); ρ 为土壤容重( t m - 3 ).
(3) 土壤肥力保持价值估算模型
生态系统减少了土壤侵蚀,因而可减少营养物质(主要为N,P和K)的流失,将纯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按照一定的调整系数换算得到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含量,通过市场上3种肥料的平均价格,此估计生态系统在土壤肥力保持方面的经济效益.
土壤肥力保持计算方法如式(A17)所示.
E 32 = A C × C fi × P i / 10 000 (A17)
式中:E32为土壤肥力保持的价值( a - 1 ),土壤保持量( t h m - 2 a - 1 );Cfi为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ppm);调整系数按照尿素(总氮为46.3%),磷肥(总磷为44%),氮肥(50%)进行换算;Pi为化肥价格( t - 1 ),参考2010年市场价格尿素2000( t - 1 ),磷肥570( t - 1 ),钾肥4730( t - 1 ).
(4) 减轻泥沙淤积价值估算模型
按照中国主要流域的泥沙运动规律,全中国土壤侵蚀流失的泥沙有24%淤积于水库,江河和湖泊,可根据水库工程费用表示因土壤侵蚀较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计算方法如式(A18)所示.
E 33 = 24 % × A C × τ ρ (A18)
式中:E33为减轻泥沙淤积的价值( a - 1 );Ac为某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 t h m - 2 a - 1 ); τ 为水库工程费用( m - 3 ),参考值取6.11; ρ 为土壤容重( t m - 3 ).
4) 营养循环功能价值(E4)估算模型
营养循环功能价值的估算首先利用生物库持留法估算各生态系统地上部分持留的养分(主要是氮磷钾),再结合各覆被类型营养物质地上地下分配的比例来估算生态系统维持营养循环功能价值的大小,即:
E 4 = E above × 1 + k (A19)
式中:Eabove为采用生物库持留法估算的地上生物量维持营养循环的价值( a - 1 );k为根茎比,定义为8月植被根生物量除以植被的地上生物量(茎和叶生物量之和)的比值.
地上生物量维持营养循环的价值估算方法如式(A20)所示.
E above = A × NPP × C ai × P i (A20)
式中:Eabove为营养循环经济效益( a - 1 );A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面积(km2);NPP为某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 t a - 1 k m - 2 );cai为各类生态系统营养物质(N,P,K)含量的百分比;Pi为化肥价格;N,P,K肥的调整系数和化肥价格( t - 1 )参考土壤肥力保持价值的计算.
5) 水源涵养功能价值(E5)估算模型
水源涵养价值(E5)主要通过生态系统的枯落物蓄水价值E51和土壤蓄水价值E52来估计,即:
E 5 = E 51 + E 52 (A21)
(1) 枯落物蓄水价值估算模型
枯落物蓄水价值的估算是通过影子工程法,将生态系统蓄积的水量转化为单位体积水库建设成本衡量其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即:
E 51 = A × L × τ / γ (A22)
式中:E51为枯落物蓄水价值( a - 1 );A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面积( h m 2 );L为某种生态类型的最大持水量( t h m - 2 a - 1 ); γ 为水的容重( t m - 3 ); τ 为水库工程费用( m - 3 元),参考值取6.11.
(2) 土壤蓄水价值估算模型
估算土壤蓄水价值先要计算土壤蓄水量,再通过影子工程法,将生态系统蓄积的水量通过单位 体积水库建设成本转化为其生态服务功能的价 值,即:
E 52 = 10 000 × A × h × ω × τ γ (A23)
式中:E52为土壤蓄水价值( a - 1 );A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面积( h m 2 ); ω 为某生态系统下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h为表层土壤厚度(m); γ 为水的容重( t m - 3 ); τ 为水库工程费用( m - 3 元),参考值取6.11.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王女杰,刘建,吴大千,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生态补偿-以山东省为例[J].生态学报,2010,30(23):6646-6653.区域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机制,但区域补偿的依据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考虑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生态补偿优先级(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iority sequence,ECPS)作为区域间补偿的重要依据。对山东省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县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进行了计算,从生态区、市和县3个空间尺度分析了山东省开展区域生态补偿的优先领域和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区中处于西部地区的鲁西南平原湖区生态区应优先获得补偿,偏东部的鲁东丘陵生态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生态区应优先支付补偿;在山东省17地级市中菏泽市应优先获得补偿;对青岛、济南、菏泽和东营4个典型市中的各县区进行生态补偿优先级核算,4个城市中补偿优先级最低的均为市区,说明市区是生态系统服务的输入和受益地区,而周围县市的补偿优先级较高,是“生态输出”地区,应该得到区域生态补偿,其中东营河口区补偿优先级最高,为典型的高“生态输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应优先享受区域生态补偿。本研究提出的生态补偿优先级为开展区域生态补偿提供了较为简单可靠的指标,可为山东或其他地区的区域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 Wang N J, Liu J, Wu D Q, et al.Regional eco-compensation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of Shandong Drovince[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0,30(23):6646-6653. ]

[2]
丁四保,谷国峰,李宁等.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 Ding S B, Gu G F, Li N, et al.Eco-Compensation in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of China[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8. ]

[3]
高吉喜,范小杉.生态资产概念,特点与研究趋向[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5):137-143.针对目前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生态资产中易混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界定;在阐述生态资产概念、特点的前提下,指出生态资产研究应在目前已有的静态生态资产研究的基础上,以动态和开放的视角开展生态资产耗损、生态资产转移等研究;初步构建了生态资产研究体系和应用框架,探索了生态资产研究趋向,提出生态资产研究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在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实现其价值.

[ Gao J X, Fan X S.Connotation, traits and research trends of eco-assets[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20(5):137-143. ]

[4]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19(5):19-2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提供保存生物进化所需要的丰富的物种与遗传资源,太阳能,二氧化碳的固定,有机质的合成,区域气候调节,维持水及营养物质的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污染物的吸收与降解及创造物种赖以生存与繁育的条件,维持整个大气化学组分的平衡与稳定,以及由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及其具有的美学、文化、科学、教育的价值。生态系统的这些功能虽不表现为直接的生产与消费价值,但它们是生物资源直接价值产生与形成的环境。可以说,正是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才使人类的生态环境条件得以维持和稳定。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着手,首先研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有机物质的生产、CO2的固定、O2的释放、重要污染物质降解,以及在涵养水源、保护土壤中的生态功能作用,然后再运用影子价格,替代工程或损益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生态系统的间接经济价值。研究表明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对维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DOI

[ OuYang Z Y, Wang X K, Miao H. A primary study on Chinese terrestrial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ecological-economic values[J]. Acta Ecologica Sinica, 1999,19(5):19-25. ]

[5]
Costanza R, Ralph d'Arge, Rudolf de Groot,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 1997,387:253-260.The services of ecological systems and the natural capital stocks that produce them are critical to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arth's life-support system. They contribute to human welfare,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and therefore represent part of the total economic value of the planet. We have estimated the current economic value of 17 ecosystem services for 16 biomes, based on published studies and a few original calculations. For the entire biosphere, the value (most of which is outside the market) is estimated to be in the range of US$16-54 trillion (10) per year, with an average of US$33 trillion per year. 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the uncertainties, this must be considered a minimum estimate. Global gross national product total is around US$18 trillion per year.

DOI

[6]
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 2001,23(6):5-9.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愈来愈深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 重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采用各种方法对自然资本的边际服务价值进行估计.评估的方法大都直接或间接 地基于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个人偿付意愿进行计量.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代表是基于全球静态总平衡输入输出模型的评估和基于全球静态部分平衡模型的评 估,中国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进行了初步估算.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复杂性、价值的多重认识、市场失效及价格空缺、实证的困难与自然资本总价值的无限 性至今还制约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发展,今后需要研究的领域及发展趋势是:(1)不同生态类型的各种服务价值研究;(2)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异质性研 究;(3)包含非线性及阈值的动态地区模型和全球模型;(4)改变帐户系统和制订相应政策;(5)考虑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项目评估;(6)大规模的小幅度 变化和小规模的大幅度变化边际研究.

DOI

[ Xie G D, Lu C X, Cheng S K.Progress in evaluatiing the global ecosystem services[J]. Resources Science, 2001,23(6):5-9. ]

[7]
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189-196.论文根据一系列1∶1000000自然资源专题图,把青藏高原生态资产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面、荒漠6个一级类型,应用GIS技术进行了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编制了青藏高原1∶4000000自然资产图。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以Costanza等人(1997)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部分成果为参考,同时综合了对我国专业人士进行的生态问卷调查结果,建立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以此表为基础,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校正,对青藏高原不同生态资产的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363.9&times;10<sup>8</sup>元/年,占全国生态系统每年服务价值的17.68%,全球的0.61%。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中,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最高,占19.3%;其次是废物处理价值,占16.8%;水源涵养价值占16.5%,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价值占16%。高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31.3%和48.3%。

DOI

[ Xie G D, Lu C X, Leng Y F, et al.Ecological assets evalu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3,18(2):189-196. ]

[8]
仲俊涛,米文宝.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宁夏区域生态补偿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0):19-24.采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宁夏统计年鉴2011》中的数据,运用相关公式,计算宁夏不同主体功能区和各县市区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 补偿优先级(ECPS).结果表明: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泾源、彭阳、隆德、红寺堡等县区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明显高于银川市辖区、石 嘴山市辖区等重点开发区,后者应对前者进行生态补偿.

[ Zhong J T, Mi W B.Study on reg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Ningxia[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27(10):19-24. ]

[9]
赖敏,吴绍洪,戴尔阜,等.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38-50.<p>论文利用替代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经济学方法,对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提供的间接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的间接使用价值共计1.74&times;10<sup>11</sup>元,其中水源涵养价值为1.07&times;10<sup>11</sup>元,占61.38%,土壤保持价值为4.60&times;10<sup>10</sup>元,占26.50%,气候调节价值为2.01&times;10<sup>10</sup>元,占11.56%,空气质量调节价值为9.56&times;10<sup>8</sup>元,占0.55%。该结果突出反映了三江源区作为水源发源地在水量平衡、调节区域水分循环和改善水文状况等方面做出的贡献。</p>

DOI

[ Lai M, Wu S H, Dai E F, et al.The indirect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3,28(1):38-50. ]

[10]
赵进. 流域生态价值评估及其生态补偿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 Zhao J.River basin ecosystem evalu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 model[D]. Nanjing: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9. ]

[11]
赵同谦,欧阳志云,郑华,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4):480-491.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客观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效能,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及其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其提供服务的机制、类型和效用,把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划分为提供产品、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四大类,建立了由林木产品、林副产品、气候调节、光合固C、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净化环境、养分循环、防风固沙、文化多样性、休闲旅游、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多样性13项功能指标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10项功能指标以2000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10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生态经济价值为14060.05&times;108元/a,其中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分别为2519.45&times;108元和11540.60&times;108元,间接价值是直接价值的4.6倍。研究认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机制的基础研究和不同尺度下空间数据的耦合和应用方法研究。

DOI

[ Zhao T Q, OuYang Z Y, Zheng H, et al.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valu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4,19(4):480-491. ]

[12]
朱敏,李丽,吴巩胜,等.森林生态价值估算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2,31(1):215-221.森林生态效益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科学家和各国政府都在关注森林生态价值估算,促进了森林生态价值估算方法的日渐成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森林生态价值的估算方法,将目前常用的估算方法分为市场类估算法、能值估算法、软件模型法3大类,同时分析了前2种常用方法中存在的替代法的合理性有待验证、忽略多重标准的森林管理策略、欠缺考虑周围影响因素、多种生态价值重复计算以及估算中欠缺考虑稀缺性的局限;其次,重点介绍了能较好解决以上问题的GUMBO、CITYgreen和Invest等软件的特点和优势;最后,在总结当前估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森林生态估算工作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深化对森林生态结构和功能关系的认识,提高国外估算方法的适用性,加强生态补偿工作对估算方法的反馈。

[ Zhu M, Li L, Wu G S, et al.Methods for forest eco-service value evaluation: A review[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2,31(1):215-221. ]

[13]
谢高地,张钇锂,鲁春霞,等.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1):47-53.文中参照Constaza等提出的方法,在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格根据其生物量订正的基础上,逐项估计了各类草地生态系统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得出全国草地生态系统每年的服务价值为14979&times;10<sup>8</sup>US$。其中扰乱管理价值占1607%,水管理和水供应价值占1444%,侵蚀控制和沉积保存价值占908%,废物处理价值占4203%,授粉价值占783%,生物控制价值占72%,食物和原材料生产价值占2226%,娱乐和文化价值占578%,其它如气体管理价值、土壤形成价值和栖息地价值低于5%。受各类草地生物群落分布广度和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强弱的综合影响,各类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有很大差异,其中,沼泽类对草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贡献率为5234%。温性草原类、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低地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对总服务价值的贡献分别在503%~774%之间,其余类型的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在5%以下。

DOI

[ Xie G D, Zhang Y L, Lu C X, et al.Study on valuation of rangeland ecosystem services of China[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1,16(1):47-53. ]

[14]
郭永奇, 张红丽.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问题的探讨四----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09,27(3):69-7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 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的核算方法,计算兵团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通过对兵团罗吉斯生长曲线计算出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最终 得出兵团2006年的生态补偿量为18981667.4万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兵团各个师的补偿率和补偿量.

[ Guo Y Q, Zhang H L.Study of problem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based on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take Xing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for example[J]. 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 2009,27(3):69-72. ]

[15]
朱春燕. 禹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2.

[ Zhu C Y.Study on land ecosystem services valuation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Yuzhou city[D]. Zhengzhou: Henan University, 2012. ]

[16]
李云燕.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方法与实施途径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2): 1957-1965.正一、前言国务院《关于编制全 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文)提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范畴,以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基 本依据划分主体功能区,旨在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中。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但由于 被划定为"禁止"开发区域,使得该区域的资源价值与生态价值在现实中不能当然地体现出来。在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结构性的经

[ Li Y Y.Study on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China's nature reserves[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1,20(12):1957-1965. ]

[17]
张永民,赵士洞.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集(三)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评估框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 Zhang Y M, Zhao S D.Reports of Millennium Eeosystem Assessment (Third volume) Ecosystem and Human Well-Being: Assessment Framework[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7. ]

[18]
赖敏,吴绍洪,尹云鹤,等.三江源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额度[J].生态学报,2015,35(2):227-236.以青海三江源区为例,探讨了基 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额度测算方法。以分析和筛选生态补偿需求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为前提,估算了生态保护和建设活动实施前(2005 年)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采用专家咨询法提出的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生态功能系数对其进行修正,得到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及重度以 上退化草地的单位面积生态价值分别为74.70×104、59.76×104、37.35×104元/km2和14.94×104元/km2。根据三江源 区草地退化现状和生态恢复的目标,确定该区基于退化草地完全恢复的生态补偿总量为911.62×108元。

DOI

[ Lai M, Wu S H, Yi Y H, et al.Accounting for eco-compensation in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5,35(2):227-236. ]

[19]
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 Ministry of Environme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ic of China. Report of Biodiversity Research in China[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1998. ]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EB/OL]..

[ Ministry of Environme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ic of China. Standard management method for the sewage charges[EB/OL]. ]

[21]
李文华.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2-90.

[ Li W H.Theory,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Eco-Services Assessment[M].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08:62-90. ]

[22]
欧阳志云,王如松.中国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评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 OuYang Z Y, Wang R S. Study on the indirect value evalu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China[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6. ]

[23]
Wischmeier W H, Smith D D.Predicting Rainfall-Erosion Losses from cropland east of the Rocky Mountains. USDA Agricultural Handbook[S]. 1965:282.

[24]
Wischmeier W H, Smith D D.Predicting Rainfall Erosion Losses. USDA Agricultural Handbook[S]. 1978:537.

[25]
Arnoldus H M J, Boodt M, Gabriels D. An approximation of the rainfall factor in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J]. Assessment of Erosion, 1980:127-132.The SIGMA 12p2/p-index, in which p is monthly rainfall and P is annual rainfall, provides a rapid way of approximating the rainfall factor value, although a minimum number of stations still need to be treated in greater detail.

[26]
Williams J R, Jones C A, Dyke P T.A modeling approach to deter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rosion and soil productivity[J].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 1984,27(1):129-144.ABSTRACT A mathematical model called EPIC (Erosion-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 continuously simulates the processes involved simultaneously and realistically, using a daily time step and readily available inputs. EPIC is composed of physically based components for simulating erosion, plant growth, and related processes and economic components for assessing the cost of erosion, determining optim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etc. The EPIC components include weather simulation, hydrology, erosion-sedimentation, nutrient cycling, plant growth, tillage, soil temperature, economics, and plant environment control.-after Authors English

DOI

[27]
刘宝元,毕小刚,符素华,等.北京土壤流失方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 Liu B Y, Bi X G, Fu S H, et al.Beijing soil loss equation[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0. ]

[28]
曾凌云. 基于RUSLE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以贵州红枫湖流域为例[D].北京:北京大学,2008.

[ Zeng L Y.Study on soil erosion in Karst area based on RUSLE Model-a case study of the Catchment of Hongfenghu Lake in Guizhou Province[D].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2008. ]

[29]
刘广全,土晓宁.秦岭锐齿栎林叶内营养元素含量的时空分布[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14(4):1-8.通过固定标准木、定期采样和化学测定,分析了秦岭锐齿栎林叶内营养元素含量的径阶、冠向、冠层、海拔和生长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径阶、冠向叶内营养元素含量差异不大;N、P、K含量自冠顶向冠基递减,Ca的变化相反,Mg的变化不明显;叶内N、P、K、Ca的含量随海拔上升则降低,Mg的变化不大。展叶初期,叶内N、P、K、Mg含量很高,随叶龄增加而降低,展叶期和落叶前期显著下降;Ca的变化相反,且在落叶前

DOI

[ Liu G Q, Tu X N.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liage nutrient contents of sharptooth oak stands in Qinling Mt.[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1999,14(4):1-8. ]

[30]
莫江明,张德强,黄忠良,等.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分配格局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0,8(3):198-206.在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中,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为:N 0.946%一2.535%,P 0.030%—0.127%, K 0.614%—1.833%, Ca 0.442%—1.995%, Mg 0.024%—0.188%。叶片各营养 养元素间相关性较差,仅P与Mg及Mg与K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叶片N元素平均含量在各层 中的序列为:乔木Ⅲ>乔木Ⅱ>乔木Ⅰ>灌木>藤本>草本;其它营养元素浓度随层次分配的规律 性不甚明显,但总趋势为乔木层植物略低于其它层植物。不同营养元素平均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大小排列 顺序为:N叶>皮>枝>根>干;P叶>枝>根>皮>干;K叶>枝>皮>根>干;Ca 皮>叶>枝>根

DOI

[ Mo J M, Zhang D Q, Huang Z L.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utrient elements in plants of Dinghushan lower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J].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2000,8(3):198-206. ]

[31]
张晓东,薛明华,许军.安徽马尾松人工林营养元素分配格局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3,4(1):6-11.本文用不同_的模型定量地研究了沙地云杉苗期的生长规律、季节动态及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之间的分配规律.1)1年生幼苗一直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根生长尤为迅速.5年生幼苗在接近生长上限时,增长越来越慢.2)根、茎、叶干物质的生产符合理查德模型;根、茎、叶干重与全株干重之百分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于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3)不同年度各器官的干重变化反映了由于自疏造成的叶的脱落和部分枝的脱落情况.4)各模型的相关系数几乎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

[ Zhang X D, Xue M H, Xu J.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utrient elements in masson pine plantation of Anhui province[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993,4(1):6-11. ]

[32]
梁海珍,洪必龚.宝华山栎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的营养元素循环[J].南京大学学报,1992,28(3):469-483.本文主要讨论宝华山栎林群落乔木层营养元素的含量和循环。文中详细给出了乔木层现存量、年吸收及年存留中N、P、K、Ca、Mg五种元素的量和分配。

[ Liang H Z, Gong B X.The tree layer nutrient cycling of Quercus variabilis ecosystem in Baohua nature conservation[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1992,28(3):469-483. ]

[33]
黄枚,季劲钧,曹明奎,等.中国区域植被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模拟[J].生态学报,2006,26(12):4156-4163.应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在0.1°×0.1°经纬度网格上估算了中国区域植被总生物量、地下和地上生物量以及根茎比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了植被生物量和根茎比的空间分布与水热限制条件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植被总生物量、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受水热条件影响明显,空间分布趋势基本相似,即在暖湿的东南和西南地区生物量大,而在干冷的西部地区生物量小。同类植被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区域差异,气温高、降水量大的区域植被生物量大;低温和干旱地区的植被生物量小。除灌木以外,植被生物量大小的空间分布受水分的影响大于温度。中国区域植被根茎比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全国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秦岭以及青藏高原东南侧一线为界线,界线东南植被根茎比较小;界线以西,植被根茎比较大。植被根茎比的空间分布与年平均气温、土壤湿度和年降水量显著反相关,水分因子对根茎比空间分布的影响大于温度。

[ Huang M, Ji J Y, Cao M K, et al.Modeling study of vegetation shoot and root biomass in China[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12):4156-4163. ]

[34]
张彪,李文华,谢高地,等.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及其计量方法[J].生态学杂志,2009,28(3):529-534.为全面认识与正确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本文探讨了其概念、表现形式及其计量方法,认为:1)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一个动态、综合的概念,随着人们对森林水文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内涵不断丰富扩大,因此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概念存在狭义和广义之分;2)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广义)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拦蓄降水、调节径流、影响降雨和净化水质等,不过其具体表现形式与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尺度有关;3)目前森林拦蓄降水功能的计量方法主要有土壤蓄水能力法、水量平衡法、年径流量法和多因子回归法等8种,不过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

[ Zhang B, Li W H, Xie G D, et al.Water conservation fuction and its measurement methods of forest ecosystem[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9,28(3):529-534. ]

[35]
王忠贤.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补偿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Wang Z X.Study on the compensation of Forest ecological value[D]. Yangling: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2005. ]

[36]
杨洪国. 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调整系数的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

[ Yang H G.A study on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 adjustment coefficients of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orest[D]. 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2010. ]

[37]
李意德,陈步峰,周光益,等.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价值核算及生态公益林补偿探讨[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2):146-152.概述了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价值核算基础和现状,并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过去几十年的研究结论和参数,对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核算,总价值达43.9×10<sup>8</sup>元人民币?a<sup>-1</sup>其中森林固定CO<sub>2</sub>的价值占20.53%,O<sub>2</sub>释放价值占22.82%,森林凋落物制肥效益占6.44%,固土价值占0.81%,保肥价值占4 .19%,蓄水价值占13.49%,调洪补枯价值占24.70%,改善环境价值占7.02%。按单位面积计算,热带原始林的价值接近7000元?hm<sup>-2</sup>?a<sup>-1</sup>天然更新林超过6500元?hm<sup>-2</sup>?a<sup>-1</sup>。最后对海南岛以热带天然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提出了建议。

[ Li Y D, Chen B F, Zhou G Y, et al.The values for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of tropical natural forest in Hainan Island, China[J]. Forest Research, 2003,16(2):146-152. ]

[38]
鲍锋,孙虎,延军平.森林主导生态价值评估及生态补偿初探[J].水土保持通报,2005,25(6):101-104.近年来关于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问题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热点,但多侧 重于整体价值核算或单项价值核算,很难满足多层次生态价值评价的实际需要.引入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商和主导产业理论,在森林的生态补偿中首次提出生态区位 商和主导生态价值的概念.以八达岭林场为例,对森林资源的生态区位商和主导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初步建立了生态补偿的概念模型,完善了森林生态补偿理论.

DOI

[ Bao F, Sun H, Yan J P.A primary discussion on evaluation of forest leading ecological values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5,25(6):101-104. ]

[39]
王重玲,朱志玲,王梅梅,等.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宁夏隆德县生态补偿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1):208-212,218.以隆德县2011年TM遥感影 像为数据源,以宁夏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对隆德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益范围进行划分,通过对隆德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确定其生态系统生态补偿标 准。研究结果表明,隆德县总生态服务价值约为30.298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的贡献达到80.85%,其次为农田,再次为草地和水域;隆德县生态补偿 的最终价值约为7.084亿元,森林生态系统补偿价值约为6.447亿元,占总补偿价值的91%。完全符合退耕还林以来"生态立县"建设的发展目标,但是 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补偿价值偏小,建议今后保持森林生态系统良好发展的同时,加强草地生态系统建设。

[ Wang C L, Zhu Z L, Wang M M, et al.Research for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based on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An example of Longde county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J].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4,21(1):208-212,218. ]

Outl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