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分析综合应用

基于供需匹配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研究

  • 彭建东 ,
  • 邢露 ,
  • 杨红 , *
展开
  •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 430072
* 杨 红(1993—),男,贵州盘州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E-mail:

彭建东(1968— ),男,江苏扬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城市、城市历史保护、乡村规划方面研究。E-mail:

收稿日期: 2021-11-02

  修回日期: 2022-02-05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9-2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2078390)

Research on Planning and Layout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Facilities based on Supply-Demand Matching

  • PENG Jiandong ,
  • XING Lu ,
  • YANG Hong , *
Expand
  • School of Urban Desig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 YANG Hong, E-mail:

Received date: 2021-11-02

  Revised date: 2022-02-05

  Online published: 2022-09-25

Supported by

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2078390)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养老设施配置得合理与否对城市品质提升和社会公平地实现至关重要。当前对养老设施的研究已不在少数,但多从养老机构或社区养老设施的单一视角进行分析,评价内容集中于设施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导致研究结果有所局限。因此,本文基于2018年武汉市社区级老年常住人口数据、2020年武汉市养老设施数据和道路交通等多源大数据,首先将社区养老设施纳入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并从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两大角度综合评价设施的供需匹配关系,结果表明: ① 区域层面,武汉市养老设施供需均呈现出中心城区集聚,外围分散的“核心-边缘”特征,但仍然存在数量等级体系不合理以及区域配置水平差距大等问题;② 社区层面,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发现武汉市养老设施供需匹配度: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外围城区;③ 养老服务上,武汉市医疗保健类和精神慰藉类服务供需匹配关系较差,且设施普遍缺少专业化的服务供给,高品质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较难得到满足。针对武汉市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问题,本文从体系构建、空间布局以及实施管理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同时运用最小设施点数模型将建议落实至空间层面,以期为类似地区养老设施规划提供有效参考。

本文引用格式

彭建东 , 邢露 , 杨红 . 基于供需匹配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2 , 24(7) : 1349 -1362 . DOI: 10.12082/dqxxkx.2022.210699

Abstract

Population aging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concerned by the current society. Whether the allocation of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is reasonable or no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quali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equity. At present, there are quite a few studies on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but they mostly conduct analyses from a single perspective of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or community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and the evaluation content is also limited to the rationality of the number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cilities, resulting in one-sided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utilizes multiple data sources including the data of community-level elderly permanent residents in Wuhan in 2018, the data of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in Wuhan in 2020, road traffic, and other big data. We first integrates community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into the urban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and then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facil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and elderly care servi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At the regional level, the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in Wuhan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e edge" of agglomeration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and dispersion in the periphery.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supply level, such as unreasonable quantity hierarchy and large gap in regional allocation level; (2) At the community level, using the two-step mobile 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finds the matching degre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in Wuhan: Urban Development Area > Central Urban Area > far urban area; (3) In terms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the supply-dem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care and spiritual comfort services in Wuhan is poor, and the facilities generally lack professional service supply, so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high-quality and diversified elderly care need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old-age facilities and the elderly popul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construction, spatial layout, and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and uses the minimum facility point model to implement the suggestions to the spatial level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of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in similar areas.

1 引言

我国自1999年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此后老年人口不断增长。至2020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1.91亿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3.50%,正从急速老龄化向深度老龄化社会过渡[1]。在老龄化问题持续加剧的背景下,能否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已成为衡量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2]。为此,我国积极推进养老事业发展,但尽管各级政府对养老服务事业投入巨大,养老需求和设施供给仍然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不仅直接影响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3-4]。因此,如何基于老年群体的现状需求合理配置养老设施是当前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
目前,关于养老设施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需求视角,从老年人个体特征出发,探究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因素以及导致其养老需求差异化的原因[5-8];另一类是着眼于养老设施的发展现状,研究其可达性情况,通常采用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潜力模型[9]和以两步移动搜索法为主的机会累计分析模型[10-13]。其中,潜力模型较为全面地考虑了设施的空间距离阻抗以及供需规模[9],但未考虑不同需求点对同一供给点的竞争和未进行临界阈值限制[14]。而两步移动搜索法在考虑供应点和需求点之间的空间分布的基础上,还兼顾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研究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分析基础,因而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15]。但在对设施可达性分析时,由于数据获取难度较大,大多研究仅对机构养老设施或社区养老设施进行单一对象的评估,研究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域或社区层面设施供给状况,却缺乏对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不全面[4]
另外,随着ArcGIS技术地兴起,近年来较多研究通过ArcGIS平台分析养老设施配置的合理性,并提出优化布局建议。但该类研究大多侧重于设施空间分析和布局优化,而缺乏对设施服务水平和服务内容的综合考量[4,16]。目前,经典的区位分配模型包括P-中位模型[17]、位置集合覆盖模型[18-19]、最大覆盖模型[20-21]和P-中心模型[22]。其中最小设施点数模型是用最小的设施点数去覆盖研究范围内所有或者最大数量的需求点,满足当前政府资金限制和人才资源短缺情况下,最大限度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基本目标的需求,故而常被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规划研究[22]
基于此,本文以武汉这个典型的“深度老龄化”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社区老年人口分布数据、养老设施POI数据等多源大数据,在延续既有研究对养老设施可达性评价的基础上,将养老服务内容也纳入供需评价中。此外,将社区养老设施纳入城市养老服务体系,从区域和社区层面对设施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更具全面性。在此基础上,基于武汉市养老设施现状问题,采用最小设施点模型构建设施服务等级体系,提出优化布局策略和实施保障机制。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市养老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详细指导,并为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2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范围

本研究范围为武汉市全域,总面积8569.15 km²。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23],将其划分为中心城区、都市发展区及外围城区三大圈层(图1)。2018年,武汉市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42.395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4.06%,已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城市行列[24]。面对武汉市日益加重的养老需求与滞后的养老事业之间的矛盾,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养老设施建设的政策,并在《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25](武政规[2017]34号)中提出:“到2020年,居家养老设施覆盖100%的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以及“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张”等的目标。”
图1 2020年武汉市域圈层结构

Fig. 1 regional circle structure map of Wuhan in 2020

2.2 研究数据与预处理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包括(表1):① 2018年武汉市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社区常住人口数据; ② 2020年武汉市养老设施空间数据,通过百度地图为开发者提供的API,利用Python语言编写程序获取,共计设施点2168处。③ 2020年武汉市养老设施属性数据,通过Python爬取武汉市民政局官网、养老信息网、春座养老网等相关网站,获取包括设施类别、位置、床位、提供的服务内容、经营性质、使用评价、运营主体等的属性信息;④ 2020年武汉市交通路网数据。本文使用的人口数据和设施数据存在一定的年份差,但由于2018—2020年武汉市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变化较小,且市域范围内老年人并未发生大规模的迁移活动,故使用该数据对最终研究结果的影响较小。
表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Tab. 1 Data source and preprocessing

名称 数据类型 数据来源 年份 数据预处理
武汉市老年人口数据 社区级矢量人口数据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
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2018 整理、添加
武汉市养老设施空间数据 POI数据 百度地图API接口 2020 清洗、重分类、坐标配准
武汉市养老设施属性数据 JSON数据 武汉市民政局官方网站、
养老信息网、春座养老网
2020 清洗、整理
交通路网数据 矢量数据 百度地图数据 2020 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基础进行矢量化处理
研究通过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加权质心进行叠加来表征老年人的空间分布。参考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养老服务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26],将武汉市养老设施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3个等级(表2)。
表2 养老设施规模等级划分[26]

Tab. 2 Scale classification of pension facilities

规模 老年养护院/床 养老院/床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人
小型 ≤100 ≤150 ≤40
中型 101~250 151~300 40~100
大型 >250 >300

2.3 研究方法

研究首先通过ArcGIS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对老年人社区常住人口数据进行添加整理,对养老设施的POI数据在坐标配准的基础上进行清洗和重分类,并依据床位数划分设施等级。其次,基于现状设施和老年人口的数量及空间分布对评价区域层面设施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评价;再结合老年群体的出行特征和相关规划建设要求确定各等级养老设施的服务半径[27-28],利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对社区层面设施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评价;再次,基于现状养老需求和设施服务内容评价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关系,并明确现状养老设施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养老服务设施现状问题,以老年人服务功能需求为导向,构建设施等级体系;以老年人空间分布为依据,运用最小设施点数模型优化调整设施的空间布局;以设施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实施保障机制。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图2 技术路线

Fig. 2 Technology roadmap

2.3.1 两步移动搜索法

两步移动搜索法是对移动搜索法的改进,是分别以供给点和需求点为基础,移动搜索两次,得到每个需求点可达性数值的方法[13-14],可表示为:
A i F = R j = S j D k
式中: A i F为设施可达性; d 0ij之间的距离; R ji搜索区( d i j d 0)内的供给点j的供需比; d k jkj之间的距离; D k为搜索区内使用者(即 d k j d 0)的需求, S jj点的总供给。

2.3.2 最小设施点数模型

养老设施的空间位置会影响其可达性水平,进而影响老年群体的需求满意度。最小设施点数模型的原则是为每个需求点至少被1个设施点覆盖,用于计算所需服务设施点的最少数量,使所有需求点都能被覆盖。本文根据目前武汉市的道路网数据进行计算,运用最小设施点数模型求解最优的设施布局的位置和数量,可表示为[21,29]
m i n Y i
s . t . X i j 1 , i I
Y i 0,1 , i J
式中:i为需求点,I表示需求点集合,I={i|i=1,2,…,n};dij代表需求点i与候选设施点j之间的最小距离,iI,jJ;D代表需求点与设施点之间允许的最大距离;Xij代表需求点i被候选设施点j服务;Yj表示候选设施点j的服务能力;Yi=1表示需求点选在j处,Yi=0表示需求点选在其他位置。

3 基于供需匹配的设施现状评价

3.1 养老设施供需匹配现状评价

3.1.1 区域层面——整体供需匹配趋势一致,但区域设施配置不均衡

图3图4可知,武汉市养老设施供应点与老年群体现状需求的分布趋势基本相符,均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递减的“核心-边缘”结构,且小型养老设施在市域范围内覆盖率较高,这是武汉市积极推进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的成果,但整体而言,仍然存在设施数量等级体系不合理以及区域设施配置水平差距大的问题。
图3 2018年武汉市老年人口分布情况

Fig. 3 Distribution of elderly population in Wuhan in 2018

图4 2020年武汉市养老设施空间分布情况

Fig. 4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in Wuhan in 2020

根据图5图6,中心城区共有老年人口87.2369万人,空间分布均匀且密集,是武汉市养老需求最大的区域,也是养老设施配置水平最高的区域,范围内有大型养老设施28处,中型养老设施108处,小型养老设施1130处。都市发展区共有老年人口33.3174万人,养老需求随老年人口呈现出由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趋势。外围城区共有老年人口21.8412万人,居住密度较小,且多居住在农村地区,养老需求较少。范围内共有大型养老设施7处,中型养老设施20处,小型养老设施338处。大中型养老设施欠缺,小型养老设施多与党群活动中心等结合配置、设施环境条件较差。总体而言,区域层面的设施供需匹配在数量及空间分布上趋势一致,但设施质量有待提升。
图5 2018年武汉市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据

Fig. 5 Data of the elderly aged 65 and above in Wuhan in 2018

图6 2020年武汉市各圈层养老设施配置情况

Fig. 6 Allocation of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at all levels in Wuhan in 2020

武汉市养老设施的数量等级体系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各等级设施数量失衡,尤其表现为较高等级设施的不足。市域范围内共计养老设施2168处,其中大型养老设施42处,中型养老设施154处,小型养老设施1972处,未来应当适当增加较高等级设施数量。
武汉市养老设施配建水平差距大主要体现在区域品质差异和城乡供给差异2个方面。武汉市中心城区和都市发展区养老设施资源较多且品质较高,各街道至少都配置了一处较高等级养老设施;而外围城区存在部分街道并未配置较高等级的养老设施,区域范围内设施品质差异大。另外,城乡设施的供给差距主要体现在社区养老设施配置上。武汉市城市社区养老设施1113处、农村养老设施859处,即养老设施覆盖超过90%的城市社区,58%上的农村行政村,城市社区级养老设施配置完善而乡村片区仍然存在较大缺口。

3.1.2 社区层面——综合可达性“一般”,各社区供需匹配差距大

研究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武汉市养老设施在社区层面的空间可达性。可达性值高则代表享受到的养老服务能力强;反之,则享受到的养老服务能力弱。考虑到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出行能力逐渐下降,与养老设施的距离会成为老年人选择养老设施的重要因素[30]。因此,结合已有文献研究[31-32],本文依据老年人不同出行时间和出行方式下的极限距离划分各等级设施的服务半径,即短距离出行以步行为主,中长距离出行以公共汽车和小汽车的主要交通方式的出行特征[31]。同时,参考既有对老年人出行时长研究,将极限出行时间定为15,30和45 min[32]。在此基础上,将小、中、大3个规模类型的养老设施的服务半径分别设为1、15和 20 km,对于超出设施点服务半径的居民点,则视为超出老年人群活动上限,服务供给不可达。
根据可达性数值的大小,利用Jenks自然断点法将分析结果划分为“较高、一般、较低”3个等级(表3),用以表征区域养老设施的服务能力。
表3 2020年武汉市养老设施可达性分级表

Tab. 3 Accessibility classification table of pension facilities in Wuhan in 2020

较高 一般 较低
阈值 0.324~1.468 0.052~0.324 0.000~0.051
数量/个 22 811 2985
占比/% 0.58 21.24 78.18
图7图8分别是2020年武汉市社区层面养老设施可达性的空间分布情况和数据统计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可知,武汉市养老设施可达性整体呈现出“一般”水平,各社区养老设施可达性结果差距较大。武汉市养老设施的平均可达性值为0.045,仅有19.20%的社区达到平均水平,具体情况如下:
图7 2020年武汉市社区层面养老设施可达性分析

Fig. 7 Accessibility analysis of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at community level in Wuhan in 2020

图8 2020年武汉市各圈层可达性情况

Fig. 8 Accessibility of different circles in Wuhan in 2020

中心城区包含较高可达性社区10处,一般可达性区域315处,较低可达性社区842处,平均可达性值为0.042。高可达性区域主要出现在江岸区和汉阳区,该片区分布的老年人口相对较少,养老设施配置齐全,低可达性区域主要出现在洪山区,该片区养老设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老年人口密集,养老设施压力较大。总体而言,中心城区的可达性一般,具有设施供给水平高但需求量大的特点,导致人均养老设施配额较少,综合供需匹配 关系一般。
都市发展区包含较高可达性社区7处,一般可达性区域263处,较低可达性社区759处,平均可达性值为0.049。高可达性区域主要出现在江夏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该片区养老设施供给充沛且与需求点的空间分布契合度高,综合可达性较好。低可达性区域主要出现在黄陂区南部,该片区养老设施供给和需求数量相当,但空间分布契合度低,综合可达性较差。总体而言,都市发展区综合可达性最高,养老设施供给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的供需匹配均呈现出较好的结果。
外围城区包含较高可达性社区8处,一般可达性区域287处,较低可达性社区1327处,平均可达性值为0.034。该片区可达性存在极端化现象。对于黄陂区和蔡甸区,老年人口分布较少,且位于新城片区,设施资源配置完善,可达性较高。而新洲区存在大量农村地区,留守老人较多,且养老设施配置水平较低,规模较小,综合供需匹配关系较差。

3.2 养老服务供需匹配现状评价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养老服务需求层次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生活照顾需求、医疗保健需求、心理慰藉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4个方面[33]。研究发现,武汉市养老服务供给基本能够满足老年群体日常基本养老需求,但在医疗保健和心理慰藉类服务的供给上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另外还存在服务品质不高、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表4)。
表4 2020年武汉市养老服务配置情况汇总表

Tab. 4 Summary of pension services allocation in Wuhan in 2020

服务功能 设施服务类型供给情况
大型 中型 小型
内容 配置情况 内容 配置情况 内容 配置情况
日常基本的养老服务 生活照顾 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等 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等 日托/全托/助餐/上门照料等 较高
高品质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医疗保健 保健康复/健康管理等 较高 保健康复/健康管理等 一般 健身/康复训练等 较低
精神文化 文体娱乐/学习教育等 较高 文体娱乐/学习教育等 较高 学习教育/休闲娱乐等 一般
心理慰藉 心理咨询/心理支持/临终关怀等 较低 心理咨询/心理支持/临终关怀等 较低 心理咨询
武汉市市域除部分农村养老设施点外,生活照顾类服务供给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具体表现为日托、全托、就餐服务、饮食起居等多种形式。医疗保健类服务供给水平有待提升,尤其是小型养老设施的服务供给。小型设施点医护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较低且设施落后,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难以及时反映;大中型养老设施服务供给情况较好,设施或结合医院、保健院等场所建设,或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老年群体医疗保健需求基本可以满足。各等级养老设施在心理慰藉类服务的供给上呈现出较差水平,仅部分养老设施点会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且多由医生、护士、护理员承担,设施点并未配置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老年群体的心理慰藉需求较难满足。精神文化类服务供给上,小型养老设施点服务类型单一,多限于棋牌娱乐等活动。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维护管理,设施陈旧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设施闲置现象突出;大中型养老设施都配置了室外活动场地和文化娱乐场地,服务供给能力较高。未来应当重点加强小型设施的服务供给水平,同时提高各类设施的服务品质和专业化程度。

4 基于供需匹配的武汉市养老设施 问题分析与规划策略研究

4.1 现状问题分析

4.1.1 设施规划不成体系,各等级设施缺乏衔接

武汉市养老设施规划不成体系,小型养老设施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有限,不能满足老年群体较高的养老需求,市域范围内高等级养老设施地缺失势必会造成老年人使用设施意愿地下降。另外,当前不同等级设施间的衔接较少,缺乏合作。一方面会导致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的重叠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会要求各等级设施功能的相对齐全从而造成部分功能超出设施点的供给能力,部分功能“名存实亡”。未来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构建合理的设施等级体系并对各等级设施的服务功能和供给功能等做出明确规定,以保障各等级设施有效协作和合理运营。

4.1.2 区域供给不平衡,供给-需求空间分布错位

武汉市每千名老人床位数仅27床,远低于《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意见》[25]要求,养老设施在供给层面存在较大缺口。同时,区域间养老设施供给也存在失衡的问题,相较于中心城区和都市发展区,外围城区范围内高等级养老设施资源匮乏,以小型设施为主,且设施质量较差。另外,外围城区范围内养老设施与老年人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错位问题,不仅会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还会影响老年人使用需求地满足。未来规划选址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用地结构、经济效益等因素,应将关注点放在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上,以提供满足需求的养老服务。

4.1.3 缺乏专业指导及后期维护,设施利用效率低

养老事业复杂且艰巨,不论是服务地提供还是设施地管理和维护,都需要完备的专业人才队伍。但事实上,现有设施长期缺乏后期维护和专业人员指导,导致设施破损严重,使用功能受损,器械使用方式不当以及服务专业化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设施的服务质量。未来设施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定期进行设施地维修检查,保障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4.2 规划建设策略

4.2.1 优化分级配置,完善“区域-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

武汉市目前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是基于大、中、小三种规模的养老设施进行配置,组织建设主体主要由政府承担,整体配置标准、统一,但较少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差异。本文通过梳理老年人需求特征,结合相关规范,对武汉养老设施进行分级分类,进一步确定其服务对象、功能等指标[33]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自理能力降低,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会实现从文化娱乐-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地转变[16]。基于此,本文结合现有养老设施分级,完善三级服务体系,并进一步确定不同等级设施的服务功能(表5)。其中,小型养老设施属于社区级养老设施,主要服务人群是附近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以提供休闲娱乐、老年人餐桌服务和上门服务等基础性服务功能为主,保障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的养老服务全覆盖;中型养老设施属于街道级养老设施,主要服务人群是需要短期照顾的老年人,可与周边的运动场地、医疗机构等结合,提供包括医疗保健、康养娱乐等更丰富的养老功能。同时应当结合规范配置一定的养老床位数,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短期照料;大型养老设施属于区域级养老设施,主要面向车型交通可达,自理能力较差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满足老年人日常需求的各类服务,同时应当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可以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服务。通过完善武汉市“区域-街道-社区”三级养老设施等级体系,有利于多层次、网络化进行养老服务建设,进而保障老年群体公平地享有养老资源。
表5 养老服务等级体系分级表

Tab. 5 Grading table of pension service level system

等级 属性 服务对象 服务功能
小型养老设施 社区级养老设施 居住在附近、自理能力较强的老年人 休闲娱乐、餐桌服务和上门服务等基础性功能为主
中型养老设施 街道级养老设施 具有一定自理能力的老年人 医疗保健、康养娱乐等功能为主
大型养老设施 区域级养老设施 自理能力较差或需要提供长期照料的老年人 长期护理、医疗保健等功能为主

4.2.2 空间规划布局,落实养老设施规划选址

(1)区域级、街道级养老设施模拟选址
通过ArcGIS中的最小化设施点数分别模拟武汉市区域级、街道级养老设施选址,分别取得28个和38个模拟需安置点(表6)。其中区域级养老设施模拟选址保证区域内的所有居民点均在45分钟车行可达范围内;街道级养老设施模拟选址保证区域内的所有居民点均在30分钟车行可达范围内,模拟结果如图9所示。
表6 不同圈层养老设施模拟点服务范围内老年人数量

Tab. 6 Number of elderly within the service scope of simulation points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facilities in different circles

圈层 区域级养老设施选址模拟点 街道级养老设施选址模拟点
新增设施数量/个 目标点 人口权重/人 新增设施数量/个 目标点 人口权重/人
中心城区 4 点1—点4 10 519 22 点1—点22 32 426
都市发展区 2 点5—点6 3968 6 点23—点28 5069
外围城区 22 点7—点28 29 729 10 点29—点38 12 365
图9 武汉市区域级、街道级养老设施模拟选址

Fig. 9 Simulated site selection of district level and street level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in Wuhan

基于模拟结果,本文结合已有设施布局,进一步划分为新建型和修缮型两大类。其中,新建型指选择适宜用地,新建的养老设施点;修缮型指通过对现有养老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设施的服务能级,进而达到优化区域养老设施服务目的的设施点。划分结果如下:
根据上文对于武汉市养老设施供需匹配关系的研究,本文在对中心城区、都市发展区和外围城区规划现状、建设条件、规划重难点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大片区分别提出“优化调整、新增布点以及功能复合”的优化策略。
① 中心城区:优化调整,对现有设施提档升级
根据规划模拟结果(表7),武汉市中心城区共模拟设施选址26处,其中区域级养老设施4处(新建型1处,修缮型3处),街道级养老设施22处(新建型4处,修缮型18处)。考虑到该区域具有养老设施分布集中,以社区级养老设施为主,设施服务能级低,且老年人养老需求庞大的特点。结合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张,可新建用地较少的现状,本文遵循“优化现有设施为主,新建养老设施为辅”的原则对中心城区养老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图10)。
表7 区域级、街道级养老设施模拟选址分类表
圈层 区域级养老设施模拟选址 街道级养老设施模拟选址
总计 新建型 修缮型 总计 新建型 修缮型
中心城区 4 1 3 22 4 18
都市发展区 2 2 0 6 5 1
外围城区 22 10 12 10 6 4

Tab. 7 Classification of simulated site selection of district level and street level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个)

图10 养老设施模拟选址分类情况

Fig. 10 Classification of simulated site selection of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② 都市发展区:新增布点,完善设施布局网络
表7所示,武汉市都市发展区近期规划需新增区域级养老设施2处(新增型2处),街道级养老设施6处(新增型5处,修缮型1处)。都市发展区开发建设时间比中心城区晚,设施配置较完善,养老设施供需匹配度较高未来可通过新建养老设施,完善设施网络化布局。同时,也应当注重对已有设施点的维护管理工作,保障设施得有效使用(图10)。
③ 外围城区:功能复合,提高设施利用效率
根据前文计算可知,武汉市外围城区范围养老设施数量充足,但存在设施与人口错位的现象,导致设施利用效率低。因此,本文建议对于现状使用效率不高的设施点进行功能复合,引入其他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另外,若存在养老需求较大但缺乏较高等级养老设施的片区可适当新增设施点,满足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
通过此次区域级、街道级养老设施模拟选址,有助于弥补现状较高等级养老设施缺失的问题,保证市域范围内每个街区至少拥有一处较高等级养老设施的建设目标,对于完善养老设施服务等级体系建设具有较大意义。
(2)社区级养老设施优化
针对武汉市社区级养老设施的选址,根据2018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34],每个社区都应当配置养老设施。因此,本文建议在武汉市远期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当因地制宜积极推进社区级养老设施建设,针对老年人口集聚片区,确保每个社区都至少拥有一处社区级养老设施;针对老年人口居住较为分散的片区,例如位于外围城区的部分乡村地区,可对设施点进行合并建设,每1~3个自然村落共享一处养老设施点。在积极完善武汉市养老服务建设水平的同时,也避免对于资源的浪费。同时,针对现状养老设施功能单一、环境较差等问题,应当进行修缮维护,保障养老设施正常地运营。

4.2.3 鼓励社会资本加入,建立养老设施实施保障

机制
鼓励社会资本地加入对于我国养老行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的养老服务建设中,政府应当发挥主导和监督作用,为养老服务事业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保障养老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可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养老设施的服务水平。同时,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会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舒适、健康、愉悦的养老环境,对养老事业的健康运营、品质提升等都有积极作用。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旨在研究养老设施的供需匹配关系。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与公共服务配置不匹配作为广泛存在的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个人地关注[29]。如何在最大限度地保障养老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推动设施资源得高效、公平配置是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和衡量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然而,现状养老事业大多仍将关注点集中在设施的数量和空间布局方面,忽视了对服务供给水平地考量。另外,各类设施缺乏统筹规划、各成体系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本文首先从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两大角度对设施的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评估,为后续规划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1)区域层面,武汉市养老设施的供需均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上设施供给与老年人需求相匹配,但仍然存在数量等级体系不合理、区域配置差距大的问题;
(2) 社区层面,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法发现武汉市养老设施供需匹配度如下: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外围城区。尽管外围城区人均养老设施资源高于中心城区和都市发展区,但其老年人口分布和养老设施布局匹配度较低,即外围城区老年人口一般分布在城市远郊或农村等设施资源配置较不完善的地带,而养老设施大多分布在新城区,区域范围内养老设施资源浪费现象较多。
(3)养老服务上,武汉市医疗保健类和精神慰藉类服务供需匹配关系较差,且设施普遍缺少专业化的服务供给,高品质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较难得到满足。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分析了影响武汉市养老设施供需匹配关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近期规划建设的优化调整策略:
(1) 积极构建养老设施等级体系,即结合武汉市社区生活圈的建设要求以及各等级养老设施服务能力,构建“区域-街道-社区”三级养老设施服务体系。
(2)基于ArcGIS平台和最小化模型点数模型,对区域级、街道级养老设施选址进行模拟,为武汉市近期养老设施规划布局提供依据,并对社区级养老设施建设提出布局优化建议。
(3)鼓励社会资本加入,确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实施保障机制。
本文主要从供需匹配的角度分析评价了武汉市养老设施的配置水平,并进一步提出了适宜武汉市养老设施规划建设的策略,研究结果可以为老龄化背景下武汉市的养老设施布局优化提供依据。但研究过程对于设施供需评价依赖于定量计算,缺乏对于老年群体心理感知的思考,考虑到心理感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老年群体对养老设施的选择[35],未来可通过增加对重点地区地调研获取相关信息,进而提高评价的合理度,更加科学有效地辅助养老体系建设和空间布局。另外,本研究采用最小设施点数模型作为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的主要方法,仍然是以效率目标为导向的空间布局优化[36],未来的规划布局研究中应当采用兼顾设施配置的效率与公平的模型进行选址模拟[20,29],以期为养老设施规划布局提供更优方案。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21-05/11/content_5605760.

[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in data of the Seventh National Census[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21-05/11/content_5605760.

[2]
孙碧竹.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9.

[ Sun B Z.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rvice system for elderly in China[D].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2019. ]

[3]
胡刚钰, 黄建中, 牛强. 老龄化背景下社区服务设施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J]. 城市发展研究, 2016, 23(2):78-83.

[ Hu G Y, Huang J Z, Niu Q. Review and revelation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 facilities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J].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016, 23(2):78-83. ]DOI: 10.3969/j.issn.1006-3862.2016.02.012

DOI

[4]
程杨, 戴特奇, 陶卓霖, 等. 基于公平最大化目标的2020年北京市养老设施布局优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2):1609-1616.

DOI

[ Cheng Y, Dai T Q, Tao Z L, et al. Spatial optimization of residential care facility locations in 2020 in Beijing: Maximum equity in accessibility[J].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015, 34(12):1609-1616. ]DOI: 10.18306/dlkxjz.2015.12.009

DOI

[5]
Greenberg J N, Ginn A.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predictors of long-term care placement[J]. Home Health Care Services Quarterly, 1979, 1(1):75-99. DOI: 10.1300/J027v01n01_04

DOI PMID

[6]
Kraus A S, Spasoff R A, Beattie E J, et al. Elderly applicants to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L their characteristics, health problems and state of mind[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1976, 24(3):117-125. DOI: 10.1111/j.1532-5415.1976.tb04282.x

DOI PMID

[7]
Jennifer M, Kinney. Home Care and Caregiving[M].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1998.

[8]
Morgan L A, Kunkel S. Aging: the social context[M]. Thousand Oaks, Calif: Pine Forge Press, 1998

[9]
胡舒云, 陆玉麒, 胡国建, 等.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深圳市医疗设施可达性与公平性测算[J]. 经济地理, 2021, 41(11):87-96.

[ Lu Y Q, Hu G J, et al. Measuring accessibility and equity of medical resources in Shenzhen based on multi-source big data[J]. Economic Geography, 2021, 41(11):87-96. ] DOI: 10.15957/j.cnki.jjdl.2021.11.010

DOI

[10]
魏冶, 修春亮, 高瑞, 等. 基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沈阳市绿地可达性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4):479-487.

DOI

[ Xiu C L, Gao R, et al. Evaluation of green space accessibility of Shenyang using Gaussian based 2-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4, 33(4):479-487. ] DOI: 10.11820/dlkxjz.2014.04.005

DOI

[11]
易铮, 冯沥娇, 董芊里, 等. 基于可达性分析的公园绿地布局优化——以许昌市建成区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20, 35(11):53-60.

[ Yi Z, Feng L J, Dong Q L, et al. Research on accessibility analysis and layout optimization of park green space based on ArcGIS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Xuchang[J]. Modern Urban Research, 2020, 35(11): 53-60.] DOI: 10.3969/j.issn.1009-6000.2020.11.008

DOI

[12]
许昕, 赵媛. 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评价——基于时间成本的两步移动搜索法[J]. 现代城市研究, 2017, 32(2):1-11.

[ Xu X, Zhao Y.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accessibility assessment of pension service facilities in Nanjing: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 based on time cost[J]. Modern Urban Research, 2017, 32(2):1-11. ] DOI: 10.3969/j.issn.1009-6000.2017.02.001

DOI

[13]
傅俐, 王勇, 曾彪, 等. 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北碚区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10):1565-1575.

DOI

[ Fu L, Wang Y, Zeng B, et al. Spatial accessibility of medical facilities in Beibei District based on modified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J].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19, 21(10):1565-1575. ]

[14]
杨慧, 杨乃, 孔凡敏, 等. 基于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县域义务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评价——以湖北省监利县为例[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60(5):618-625.

[ Yang H, Yang N, Kong F M, et al. Spatial accessibilities evalu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t County level based on improved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Taking Jianli County of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21, 60(5):618-625. ]DOI: 10.15943/j.cnki.fdxb-jns.2021.05.005

DOI

[15]
Radke J, Mu L. Spatial decompositions, modeling and mapping service regions to predict access to social programs[J].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s, 2000, 6(2):105-112. DOI: 10.1080/10824000009480538

DOI

[16]
王琼.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 人口研究, 2016, 40(1):98-112.

[ Wang Q. Demands and determinants of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services for urban elderly: Based on the 2010 national elderly survey in China[J]. Population Research, 2016, 40(1):98-112. ]

[17]
易文飞, 俞永增, 张艺伟, 等. 基于p-中位模型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能源站优化规划[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9, 43(4):107-112.

[ Yi W F, Yu Y Z, Zhang Y W, et al. P-Median model based optimal planning of energy station for 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9, 43(4):107-112. ] DOI: 10.7500/AEPS20180228002

DOI

[18]
陈志芬, 李俊伟, 卢方欣, 等. 城市消防站选址布局优化及对雄安新区的启示[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 14(9):12-17.

[ Chen Z F, Li J W, Lu F X, et al. Optimizing location of fire stations and it's enlightenments for Xiongan New Area[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14(9):12-17. ] DOI: 10.11731/j.issn.1673-193x.2018.09.002

DOI

[19]
詹庆明, 杨爽. 村镇应急公共设施选址布局优化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5):641-653.

DOI

[ Zhan Q M, Yang S. Optimization of emergency facilities layout in villages[J].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19, 21(5):641-653. ] DOI: 10.12082/dqxxkx.2019.180487

DOI

[20]
陶卓霖, 程杨, 戴特奇, 等.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J]. 城市规划, 2019, 43(8):60-68,88.

[ Tao Z L, Cheng Y, Dai T Q,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layout optimization models[J].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9, 43(8):60-68,88. ] DOI: 10.11819/cpr20190809a

DOI

[21]
张喆. 基于连续需求的区域最大覆盖设施选址问题的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19.

[ Zhang Z. Research on regional maximal covering facility location problem based on continuous demand[D]. Beij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19. ]

[22]
彭永明, 王铮. 农村中小学选址的空间运筹[J]. 地理学报, 2013, 68(10):1411-1417.

DOI

[ Peng Y M, Wang Z. Space operation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ocation[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68(10):1411-1417. ] DOI: 10.11821/dlxb201310010

DOI

[23]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EB/OL]. https:\\www.jjw.com\news\2428.html.

[ Wuhan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urban master plan (2017-2035)[EB/OL]. https:\\www.jjw.com\news\2428.html.

[24]
武汉市统计局. 武汉统计年鉴[M]. 武汉: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0.

[ Wuhan Bureau of Statistics. Wuhan Statistical Yearbook[M]. Wuhan: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20. ]

[25]
武汉市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EB/OL]. http://www.wuhan.gov.cn/zwgk/xxgk/zfwj/gfxwj/202003/t20200316_973322.shtml.

[ Wuhan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Opinions of the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on improving the supply level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and acceler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industry[EB/OL]. http://www.wuhan.gov.cn/zwgk/xxgk/zfwj/gfxwj/202003/t20200316_973322.shtml.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设计规范[S]. 2013.

[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d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facilities[S]. 2013. ]

[27]
武汉市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www.wuhan.gov.cn/zwgk/xxgk/zfwj/wjql/202003/t20200316_973356.shtml.

[ Wuhan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Notice of the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on Issuing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Wuhan's new mode of promoting Internet plus home care[EB/OL]. http://www.wuhan.gov.cn/zwgk/xxgk/zfwj/wjql/202003/t20200316_973356.shtml.

[28]
武汉市民政局. 2020年中心城区实现半径1公里内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老人在家中即可享受专业照料[EB/OL]. http://mzj.wuhan.gov.cn/mzdt_912/mtxw_915/201801/t20180119_162574.shtml.

[ Wuhan Civil Affairs Bureau. In 2020, the central urban area will provide community home-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s within a radius of 1 km, and the elderly can enjoy professional care at home[EB/OL] http://mzj.wuhan.gov.cn/mzdt_912/mtxw_915/201801/t20180119_162574.shtml.

[29]
王法辉, 戴特奇. 公共资源公平配置的规划方法与实践[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0(2):28-40.

[ Wang F H, Dai T Q. Spatial optimization and planning practice towards equal access of public services[J]. Journal of Urban Regional Planning, 2020(2):28-40. ]

[30]
李小云. 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2.

[ Li X Y. Research on planning strategy of city aging friendly community based on aging in place[D]. Guangzho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2. ]

[31]
黄建中, 吴萌. 特大城市老年人出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以上海市中心城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5(2):93-101.

[ Huang J Z, Wu M.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rave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megacities: The case of the central area in Shanghai[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15(2):93-101. ] DOI: 10.16361/j.upf.201502012

DOI

[32]
冯建喜, 杨振山. 南京市城市老年人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2):1598-1608.

DOI

[ Feng J X, Yang Z S. Factors influencing travel behavior of urban elderly people in Nanjing[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5, 34(12):1598-1608. ] DOI: 10.18306/dlkxjz.2015.12.008

DOI

[33]
王天鑫. 基于医养结合的我国养老服务供求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8.

[ Wang T X. The study of the elderly services supply and demand in China upon the perspective of medical and pension combined[D]. Changchu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2018. ]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公告[EB/OL].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fdzdgknr\tzgg\201811\20181130_238590.html.

[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nouncement of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development on Issu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 planning and design standards for urban residential areas[EB/OL].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fdzdgknr\tzgg\201811\20181130_238590.html.

[35]
徐艺文.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区位研究[D].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Xu Y W. Research on location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urban communities[D]. Xuzhou: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20. ]

[36]
戴特奇, 廖聪, 胡科, 等. 公平导向的学校分配空间优化——以北京石景山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17, 72(8):1476-1485.

DOI

[ Dai T Q, Liao C, Hu K, et al. Secondary school allocation optimization towards equal access: A case study on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7, 72(8):1476-1485. ] DOI: 10.11821/dlxb201708011

DOI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