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 整体(2000—2020年) | 1 km×1 km(2000—2020年) | 建议未来在土地覆被/土地利用研究中的用途 | 用途的其他说明 | |||
---|---|---|---|---|---|---|---|
关键特征 | 规律 | 关键特征 | 规律 | ||||
土地 覆被 等级- 多度 | 土地覆被多度等级未发生变化,等级-多度拟合曲线呈现幂曲线趋势 | 土地覆被多度等级一直未变,说明土地覆被内部结构相对稳定。等级-多度曲线呈现幂曲线趋势,说明土地覆被具有主导类型 | 多度等级反映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内部结构的相对稳定性。等级-多度曲线反映土地覆被/土地利用主导类型 | 多度建议采用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占比或面积表示 | |||
土地 覆被 丰富 度 | 东南部乡村和西南部乡村交界区土地覆被丰富度高-高(High-High)类型分布较多 | 说明区域土地覆被种类数量并非均质分布,存在种类数量偏多区域 | 反映土地覆被/土地利用种类数量多少,采小单元观测可以发现种类数量空间差异 | 通常情况下,建议采用小单元观测 | |||
土地 覆被 优势 度 | 初年到末年,耕地和森林优势度下降,其他土地覆被类型优势度总体有所上升 | 表明耕地和森林在区域土地覆被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体有所下降 | 多数观测单元最大优势度均处于下降趋势 | 表明多数区域优势度最大的土地覆被类型地位和作用有降低趋势,其他土地覆被类型的地位和作用有上升趋势 | 反映某种土地覆被/土地利用类型地位和作用 | 小单元分析过程中,建议采用该单元内某土地覆被类型最大优势度观测,建议结合 | |
土地 覆被 香农- 维纳 指数 | 初年到末年,香农-维纳指数上升 | 表明整体土地覆被综合多样性表现为上升趋势,区域土地覆被分布越来越复杂 | 多数观测单元土地覆被-香农维纳指数上升 | 表明多数区域小范围内土地覆被变化越来越复杂 | 可以反映综合多样性,说明土地覆被变化复杂性 | ||
土地 覆被 辛普 森指 数 | 可以反映综合多样性,说明土地覆被变化复杂性 |